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巴金的名言-巴金与萧珊,错误的时间遇见错误的人,28年婚姻,30年痛苦

巴金的名言-巴金与萧珊,错误的时间遇见错误的人,28年婚姻,30年痛苦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29 07:37:06
阅读:

木心先生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择一人度一生,是许多人的美好夙愿。


从前“相见时难别亦难”,而今“车、马、邮件”都很快,相见不难,“一生只爱一个人”却成为了奢望。


巴金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人们只知巴金是个文学大师,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个旷世痴情男子。他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他挚爱的妻子萧珊。


一、相距千里,缘分天定


1904年11月,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后来留学法国,归国后在上海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春秋》等作品的登台,使巴金在文坛上名声大噪。


32岁时,巴金已是颇有声望的大作家。他的作品温暖了许多青年的心,因此巴金经常会收到读者的来信,其中不乏感激之语。面对读者的来信,他都会认真的读完,然后回信。


此时,萧珊18岁,正值青春。那时,萧珊是一个有着先进思想的中学生,巴金的作品消除了许多她对未来的迷惘,出于对巴金作品的仰慕,萧珊开始经常给巴金写信,落款总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字迹清秀。


久而久之,巴金就记住了这个“十几岁的小女孩”。


日积月累的书信往来拉近了巴金与萧珊的距离,透过一纸书信,他们无话不说,巴金亲切地称萧珊为“小文友”。


半年的笔友交流后,一次萧珊的来信中提到:“既然笔谈如此愉快,何不面谈呢?”


随信还附上了自己的一帧照片,方便巴金能找到自己。


出生封建家庭的巴金自小性格内向,不擅交际,但萧珊的勇敢还是打动了巴金,两人相约在上海南京路的一家不起眼的店铺。


萧珊来的时候,巴金已经到了。


许是之前多有信件来往,二人一见如故。


初次见面时,萧珊不由自主地向巴金抱怨父亲的因循守旧,想要逃离那个让她不快乐的家。


此时的巴金,就像一个耐心的大哥哥,帮她分析利弊、诚恳的安抚,抚平了萧珊许多郁结的心结。


二、爱情,就是愿意等你长大


巴金的亲切随和,绅士博知,使情窦初开的萧珊一见钟情。可在巴金心里,小自己13岁的“小文友”,跟自己的“另一半”完全不搭边。


时间和人都不对,巴金从来没有想过,眼前这个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女孩,后来的自己,却用尽了余生去深爱、怀念。


萧珊依然频繁给巴金写信,内容从文学交流变成了生活琐事、嘘寒问暖。


1936年,巴金的朋友们托其帮忙看家,萧珊便经常和巴金待在一起。巴金很小心,一直避免把萧珊放在自己的另一半的位置上。


1937年,巴金邀请了萧珊和一众好友,一起在苏州划船。


巴金和朋友们比赛累的满头大汗。萧珊掏出手绢,为巴金擦去他额头上的汗,道:


“李先生,太累了,滑慢点别跟他们比了。”


此举使巴金心头一颤,几许心动。


1938年的一天,萧珊穿了一件黑丝绒的旗袍,打扮得很漂亮。


她告诉巴金,她的父亲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让她嫁人,但是她爱的人是巴金。


萧珊期待地看着巴金,巴金却说:


“这件事情你自己考虑。”


听到这话,萧珊眼泪夺眶而出,拔腿就跑,巴金赶忙追了出来,给她解释道:


“你现在还小,对未来充满了幻想,需要读书、成长。我愿意等你,若是将来你成熟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我们就在一起。”


三、萧珊过世后,巴金“守”她30年


萧珊的母亲决定约巴金见面,见他成熟稳重,便将这场饭局,变成了二人的“订婚席”。


后来中国局势动荡,战火纷飞,萧珊去了云南昆明念大学,巴金则为出版事业四处奔波,二人聚少离多。


见证了生命的脆弱、战争的无情,鲜血、废墟……二人更为珍惜和彼此在一起的时光。


1944年5月,两人终于结束了八年的恋爱长跑。他们在贵阳一个小饭馆里,点上一桌酒菜,平静从容地举行了两个人的“婚礼”。没有宏大的宴席和排场,却幸福、恬静、美好。


女儿“小林”出生几年后,萧珊就病倒了,时常高烧不断。可国内局势“热情”高涨,因巴金的关系,萧珊连看病都无比困难。


几经周折辗转,萧珊终于做上了检查,可结果却是“直肠癌晚期”。巴金痛心疾首,各种求人给萧珊动手术,可开刀5天后,萧珊还是走了。


那天,巴金正在家里准备吃的,接到医院的电话时,萧珊已经走了,他甚至没有来得及见到萧珊最后一面。


28年的婚姻生活,他们始终相爱着对方。


萧珊过世后,巴金不愿埋葬她的骨灰,将她的作品、骨灰一起放在自己的床头,就好像她没离开过一样。直到2005年巴金去世,秉其遗愿,将二人骨灰汇合一同洒入东海,这次,萧珊和巴金,永远也不会分开了!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