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和平名言-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世界和平的奥秘隐藏在中国文化里

和平名言-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世界和平的奥秘隐藏在中国文化里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05 17:28:54
阅读:
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世界和平的奥秘隐藏在中国文化里

——写在国家公祭日之际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距离人类最近的一次大规模战争,延时长达6年时间,全球共有61个国家、20多亿人被卷入。1945年9月2日,以日本外相重光葵、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书为标志,宣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


从表面上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胜利,但事实上战争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最大灾难就是伤亡,每一场战争的开启、持续和终结,总是以生命的败坏和死亡为代价的。二战中,法西斯国家是最终的失败者,轴心国集团的德国伤亡1170万(其中军人死亡超过600万),日本军队伤亡超过216万。胜利方盟军的胜利也是用鲜血和白骨堆砌起来的,苏联军队死亡890万,中国军队死亡148万,英美两国分别死亡38万,死亡总数远超过1200万人。不管是胜利方还是失败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争的伤亡人数达1.9亿以上,其中死亡6千万左右(死亡平民2730万)。


生命的伤亡是真正最直接、最直观的损失,而战争所带来的潜在损失或者影响,则是无法用数量等方式来衡量和表达的。不论是进攻的一方,还是防御的一方,都必须打破原有的国家运行和社会管理机制,将整个国家体系转化为为战争服务的机器。一个国家一旦沦为战争机器,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势必会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即使战争结束,不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必须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重建秩序、治疗创伤、恢复常态。从博弈论的观点说,战争就是最为典型的“负和”博弈。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蕴藏了很多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伟大思想和智慧。古语说:“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一个国家倘若穷兵黩武、四处发动战争,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国力耗尽、民生凋零、生灵涂炭,国破家亡;但倘若一个国家忘记战争的威胁,丧失对战争的警惕,放松对战争的准备,那又是非常危险的一种选择,因为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战备和国防是每一个国家都不可懈怠的重大职责。


最佳的战备是积极防御,最佳的积极防御是《孙子兵法》里那句名言:“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屈人之兵”既是计谋,更是一种战略和战备思维。在具体的战争中,力求以最小的损失达到目的,这种损失首先是己方的,进一步扩展则是双方的损失都可以最小化,最佳的结局是双方都没有损失,以“不战”的方式实现战争的目标。从战略和战备思维说,“不战而屈人之兵”讲求的是国家整体防御力的培育和提升,以强大的战备力量形成威慑和对战争爆发可能性的压制。


所有战争的发生看似有各种各样的导火索,但最根本的源头在于潜藏在人心深处的贪婪、嗔恨和执着。“止戈为武”,中国的汉字在创造的时候就深藏着对武力、战争与和平的关系的诠释。所以,要持续获得维护和平的力量,就需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里寻找方法。中国的儒家思想要义是“忠恕之道”,提倡“推己及人”,这种思维方式既适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可以推而广之,延伸到国与国之间,互相尊重、互惠互利、和平相处,战争的威胁就削弱很多。


中国的道家思想根源是“天人合一”,每个个体的“人”要达到生命的最佳状态,需要让自身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合乎天地四时的节律与万物的法则。这个“人”也可以全人类,全人类必须形成一种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用一种整体思维处理己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有了这种消弭了种族、国别、阶级、阶层的共同体理念,人类在处理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方面,势必会达到一个更加超迈和高远的境界。“上天有好生之德”,以死亡为代价的战争显然不是人类最理性和有利的选择。


中国的大乘佛教思想也是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和平思想的。大乘佛教首先有“众生皆为父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大慈悲观,这种慈悲观是一种更为深刻而且博大的“平等、博爱”思想。佛教的修行讲求“明心见性”,就是以智慧为指导,用各种修行的方法消除人心里的贪嗔痴等种种劣根性。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众生成佛,众生成佛的世界,是一个没有战争、病痛、仇恨、痛苦的极乐世界,这样一个完美的世界,也是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


(图文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