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形容皇帝的成语-中国历史上创造成语最多的皇帝,被后人称为“成语大王”

形容皇帝的成语-中国历史上创造成语最多的皇帝,被后人称为“成语大王”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2-02 18:25:39
阅读:
最新资讯《形容皇帝的成语-中国历史上创造成语最多的皇帝,被后人称为“成语大王”》主要内容是-形容皇帝的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说到成语,我们都知道这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华。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是非常丰富和厚重的,大量的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表达着臧否人伦善恶、境界高下的中国价值观。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值得大加推广的,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实成语的来源广泛,其中一位皇帝就是成语的生产者,这就是汉光武帝刘秀。



网络配图


刘秀是一个很喜欢农业耕种的皇帝,他称帝之后以柔术治理国家,并开创了东汉的"光武中兴”,是一位十分有作为的皇帝。而且,他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创造成语最多的皇帝。


刘秀的成语很多来自他对大臣的勉励以及对当时局势的分析,从他所说的这些成语中,从中可以看出刘秀的才学和智慧。


在汉更始元年(23年)初,社会动荡不堪,太子刘玄被立为天子,刘秀因为抗击王莽屡立战功,刘秀被刘玄封为"萧王”。第二年,刘秀率兵战胜起义军于邬(今河北束鹿县东南),封降兵渠帅为列候。但渠帅对刘秀并不放心,他担心刘秀对他的封侯只是假意,来日会找个机会谋害他。刘秀知道后,为了使其放心,便采用安抚之计,下令那些投降的士兵回到他们本部统领的旗下。刘秀本人也经常自己单独骑马巡行各部,没有任何戒备之心。这样一来,那些投降的人不再担心了,而且经常三三两两地在一起说:“萧王推己之红心,置他人之腹中,我们还担心什么?还不为他打天下,出力吗?"于是"推心置腹”一词就由此而来。


东汉建立之初,割据势力严重、农民军较为活跃。刘秀用5年多时间,基本统一全国,只剩甘肃的隗嚣和四川的公孙述两大军阀。二人表面称臣,事实上各怀鬼胎,刘秀为了整顿和休养苦战多年的部队,对将领们说:“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后来,刘秀待时机成熟了,终于发兵,消灭了这两国,成语“置之度外”因此而来。



而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愉”,也是出自于刘秀之口。《后汉书·冯异传》的诏文有这么一句:“赤眉豉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冯异,字公孙,曾经是王莽的手下,后来又依附刘秀,为刘秀立下许多汗马功劳。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冯异官居征西大将军,会同大将邓禹、邓弘镇压赤眉起义军,因兵败退守渑池一带。他们在渑池一带筑城坚守并与赤眉军约定再战,后来赤眉军大败。汉光武帝闻报大喜,当即下诏嘉奖。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由此而得。


建武六年(30年),冯异到京城洛阳,朝拜刘秀。刘秀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向文武百官介绍说:“他是我当年起兵时的主将,为我在创业的道路上劈开了丛生的荆棘,扫除了重重障碍。平定了关中广大地区,是个有功之臣啊!”因此,便又有了"披荆斩棘"这一成语。此外与刘秀有关的成语典故还有很多呢!如敝帚自珍、乐此不疲、糟糠之妻(宋弘)、聚米成山(马援)、垂于竹帛(邓禹)、有志者事竟成(耿弇)、克己奉公(祭遵)、疾风知劲草(王霸)、得陇望蜀(岑彭)、北道主人(邓晨)等。



回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中国成语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又一档重大影响力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于2014年4月18日起登陆央视,随着此节目的热播,广大的华人世界深刻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对中国文化、民族文化的热爱与渴望。刘秀作为一个戎马一生的皇帝,创造了如此多的成语,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内涵,他被后人称为“成语大王”,实在是实至名归,难能可贵。


如果你有时间,不妨和家人孩子一起,去看看《中国成语大会》,体会和回味一下民族的文字魅力吧。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