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虚字成语-宋词意象中寻常句法的组合超越是宋词语符变异的突出表现

虚字成语-宋词意象中寻常句法的组合超越是宋词语符变异的突出表现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15 07:51:16
阅读:

宋词意象中寻常句法的组合超越是宋词语符变异的突出表现。词和诗作为两种不同的样式,最主要的区别是它们同音乐的关系。相对来说,诗是因诗配乐,与音乐关系不如词密切。词是音乐文学,与音乐密不可分。为配合节律,宋词中常出现对寻常句法组合的超越。如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郎中》一诗中有“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之句,宋人廖世美将此意写入《烛影摇红》一词中,便成了“记当日,朱阑共语”,杜牧的诗句因字数的关系省略了常规语法表达中的“我和你”,而廖世美的词则更进一步,不仅省略“我和你”的主语,还去掉诗句中的宾语“”,直接将“朱阑”放在主语的位置上。不用“倚阑共语”而用“朱阑共语”,是因为“”字为仄声,不符合本句“平平仄仄”的平仄式歌唱要求;而“”字不仅是平声能协律,而且还使意象带有色彩的美感。


意象色彩


可见,为了声律的需要和意象的经营,宋词作家往往比诗人更不受组合规律的制约。首先,宋词意象中寻常句法的组合超越表现在语序的倒置上。词序倒置的手法,不仅可以突出意象、协调声律,还可以打乱连续的句子,造成句法的美感,同样有助于意象的生成。语序倒置手法在诗歌中已经出现,著名的如杜甫《秋兴八首》之八中的“红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就是语序倒装的典范。照字面看,这两句诗的语序完全错位,正常的语序应是“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树”,但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记载,《漫叟诗话》认为这样写就不是好句。因为诗人在诗中回忆的是长安游赏之乐,用语序倒置的手法,把重点放在香稻和碧梧这两个意象上,强调京城的香稻不是一般的稻米,而是鹦鹉啄余的稻粒,京城的碧梧也非同小可,是凤凰栖老的梧桐。


诗歌意象画面


句法的变异带来了语义的变更,使诗很好地突出了香稻和碧梧的意象。此外,将色彩词“”、“”放至句子开头,也给人以强烈的色彩美感,使意象的美感更为突出,写出了京城景物的美好。如按规范的语法顺序写作,这两句诗句便会沦落为一般的叙述句,仅仅叙述鹦鹉和凤凰的动作,意象韵味便完全不同。可见,语序倒置是诗性语言有效的传达手段之一。语序倒置的手法在诗文中已得到运用,但并不十分突出。到了宋代,由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词人常常为谐词律而倒置语序,便之成为一种语言美的特色而被更为普遍地使用,体现出词与诗韵味的不同。


诗歌意象色彩


读读下列词句: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柳永《倾杯》


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表病少情,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苏轼《一丛花》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


——辛弃疾《水龙吟》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


——周邦彦《风流子》


谁临晚眺。吹台高、霜歌缥。


——吴文英《瑞鹤仙》


诗歌意象色彩


柳永《倾杯》一词把“争知天涯行客憔悴损倒置”,将谓语“憔悴”提前,突出了“憔悴损”的意味,用以修饰后句中天涯行客之意象,又使词句具有句法的美感。苏轼的词同样将“楼阁疏烟淡”一句倒置,既协律又使意象凝练有力,富于音乐之美。辛弃疾《水龙吟》一词为协律也将谓语句提前,突出沦陷区人民“”与“”的痛苦和盼望收复失地的心情,感情强烈,与全词主题十分协调。《西江月》一词写月夜乡村行路所见所闻所感。词人在星光微雨中经过旧时相识的茅店社林,转弯后忽见溪桥,这是按语言常规的表达方法。但词人却将“忽见”放至最后,突出“旧时”“茅店”这一意象的感知,透露出词人对茅店的特殊感情。周邦彦《风流子》一词中既有句子中的语序倒置,又有句与句之间的位置颠倒。


辛弃疾雕像


风帘动、碎影舞斜阳”,也即斜阳下风吹动了帘幕,使帘幕影子看似碎舞,作者因协律和语句的浓缩锤炼而倒置语符次序,词句因而更显精美。吴文英《瑞鹤仙》中的“谁临晚眺。吹台高、霜歌缥缈”之句即“吹台高、霜歌缥缈。谁临晚眺”之倒装,读之具有意象深邃跳荡的美感。可见语序倒置不仅是谐律的需要,还可以起强化意象感觉的作用。在宋人的词中,吴文英的词中不仅倒装句数量多,而且类型多样,大多为动宾结构的语序倒置,如《烛影摇红》中的“妒雪寒销”、《齐天乐》中的“韵秋堪听”等等,给词意增添了几分苦涩。词人有意识地大量使用语句倒置的手法,很好现了其顿挫苦涩的风格特征。其次,意象中寻常句法的组合超越还表现在句子的缺省方面因字数的限制和词情词境的需要,宋词常常运用句子缺省手法形成言犹未尽的情韵,使词的语言更加委婉含蓄。


诗词意象画面


这方面常用的手法有文本语境中确切语义的缺省;欲言又止的缺省,常用委婉语、半截语的形式不把话说透或说完整;有问无答的缺省等等。如李清照的《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李清照绘图


阔远的湖面倒映着远山,清风徐来,碧波迭起,湖面上残存的星星点点荷花还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荷叶水草在轻轻摇荡,几只沙鸥悄然而眠。湖水潋滟,秋山点翠与人格外亲呢,眼前的秋光山色有说不尽的美妙,而“苹花汀草”含翠凝碧的生命力,使得词人依依不舍离去。但这一层意思,词人并无直接表白,而是用“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样一个特写镜头委婉道出。不直说人不愿离去,而用一个“也”字缺省此层意思,又转过一层说歇息在沙滩上的水鸟也不愿让游人抛下它们独自而去,因此连头也不回,不理即将离去的游人。语义的缺省,造成了模糊的审美效应,使全词的意蕴更为含蓄,在清淡幽静的自然景色中,展示了词人平静、和悦的心境,反衬出词人心底孤寂惆怅的情愫。


诗歌景色意象


贺铸的《太平时》:


天与多情不自由。占风流。云闲草远絮悠悠。唤春愁试作小妆窥晚镜,淡蛾羞。夕阳独侍水边楼。


认归舟。写思妇怀人念远的春愁,心理刻画逼真细腻。词的开头两句直抒心曲,二三句透过景色描写显示思妇心理,缓缓移动的浮云,远接天涯的芳草,濠飞舞的柳絮,柔婉迷离的意象唤起了她内心浓浓的春愁。《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日“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将浮云与漂泊无定的游子联系一起《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的春草引出思念之情;飞絮也含有游子般的飘零无依之感。在这里,词人并未确切说出自己怀念远方之人,而是沿用暗示游子的“浮云”、“飞絮”和怀人念远的“芳草”表达悠悠无尽的思念是委婉语,亦是确切语义缺省之法,兴中含比,空灵有味“试作”梳妆而娇羞,同样缺省了思妇梳妆打扮时想象心上人归来而又喜悦又羞法的心理道白。结拍以“认归舟”三字结束,结局如何?也许有游子归来的惊喜,或许是“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无奈,词人并未作明确回答,同样是半截语,是欲言又止的缺省。


诗歌意象


再读读姜夔《点绛唇》: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往。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此为词人行经晚唐诗人陆龟蒙晚年隐居之地而作,委婉写出意欲归隐的复杂心理,词境苍凉沉郁。首句的燕雁意象喻自己漂泊的人生,次句暗用陆龟蒙“云似无心水似闲诗句之意,表达纯任天然之意。词人以寒山清寂愁苦、黄昏欲雨为背景直言心声,希望能似陆龟蒙一样抛却红尘,在此安度今生,却用“今何许”三字顿住,运用有问无答的缺省法收煞逸情,将词意转为凭栏怀古所见——在风中凄冷飞舞的残柳。参差的残柳意象是南宋衰世的象征,词人并未明说,而是用语义缺省法造成“象外之象”,将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悲融为一体,造成无穷的意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感伤时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倡,凭阑怀古下,仅用‘残柳’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悼古伤今,不能自止。”点出了缺省手法造成的妙处。可见,句子的缺省是宋词常用的手法。


诗歌意象


缺省之法在诗歌中亦有出现,如唐诗中也常能见到,其中五言律诗的缺省多于七言,但总体不如宋词普遍,且多为动词形容词的省略。如杜甫《旅夜书怀》一诗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兴江流”,就直接缺省了“”、“”等动词,语义清晰明了,凝练厚重,因而呈现出和词完全不同的艺术风貌。总的说来,诗歌的缺省手法总体上不如宋词复杂,也没有宋词运用缺省委婉暗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再次,意象中寻常句法的组合超越还表现在虚字的运用上。词中常用的虚字包含领字和具有串合意味的词语。一反诗歌语言讲求凝练的常规,宋词常在慢词的句首或句中加入疏通意脉的虚字作为领字,用“渐”、“念”、“嗟”、“更”、“想”、“叹”、“正”、“况”等虚字领起下文,大大增强了意象语言的感情色彩。


词意象景色


领字多用去声字,便于激起旋律的转进和变化,使词的前后语意贯通,读来呈现出比近体诗更为灵动摇曳的声律之美,同时也强化了意象性语言的韵味,表现出词合之管弦,付之歌喉的音乐特点,这在诗中是从未有过的现象,表现出宋词重视情感倾诉的“言长”特色。此外,宋词中具有串合性质的词语也起着疏通意脉,增强感情浓度的作用。关于领字、串合词语的运用问题,本书上节已作具体论述,此处不再赘述。此外,在增加串词的同时,宋词作者往往还有意省略一些不能疏通意脉、引领句子而仅起表达语法关系的介词、连词、助词等关联词,从而造成不连续的句式,消除由关联词所表现的连接等明显的语法线索痕迹,以创造意象的语链,激活读者的想象力,增加情感的张力。


诗歌意象


由于唐诗意象较注重独立性,因此常用意象并置的手法省略连接性的语言,直接组成画面,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一诗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意象与意象间没有任何的关联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宋词的意象往往追求融会在倾诉式语句中的效果,为增加词中意象的韵味并构成意蕴丰富的意象群,尽量使读者从意象间的组合关系中解读词内在的意蕴与诗意。如晏殊著名的《蝶恋花》一词: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水常阔知何处。


诗歌意象


全词在“槛菊愁烟兰泣露”句中省略“”字,在“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二句中省略了“”一类的字,在“明月不谙离恨苦”一句中省略了“”字,“斜光到晓穿朱户”中省略了“”与“”一类的字,“昨夜西风碧树”中省略“”字,“山水常阔知何处”中省略了“”字,使意象语言的更具跳跃性,全词意象极为密集,烟霭、秋菊、兰花、露水、罗幕、燕子、明月、斜光、朱户、西风、碧树、高楼、天涯路、彩笺、尺素、远山、流水,意象与意象之间不再单纯依靠语法关系来连缀,词人用众多柔弱凄迷感伤意象的组合,将思妇望远怀人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由于思妇内心满贮相思之情,使得美丽的秋菊似乎凝聚了深深的忧愁,兰花上晶莹的露珠也似相思之人悲哀的泪珠。


诗歌意象


成双成对比翼而飞的燕子,衬托出离人的孤独,唯有不离愁的明月彻夜投射清辉,使人无法入眠。一夜的西风吹落了满树的绿叶,独自登楼远眺,却不见心上之人。彩笺尺素写满了相思之情,但山长水阔,不知人在何方?从这些意象组合的语链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痛苦和秋天的肃杀之气逼近的感伤,体悟到思妇寂寞孤冷的感情涟漪。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