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因的成语-它被称为成语之都,传说因鲁班的一个设计,三千年来百姓安居乐业

因的成语-它被称为成语之都,传说因鲁班的一个设计,三千年来百姓安居乐业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24 21:46:03
阅读:
最新资讯《因的成语-它被称为成语之都,传说因鲁班的一个设计,三千年来百姓安居乐业》主要内容是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完璧归赵、价值连城、一言九鼎、奇货可居、黄粱一梦……这一个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发生或者和邯郸有关系,于是邯郸有了“成语之都”的美称。-因的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完璧归赵、价值连城、一言九鼎、奇货可居、黄粱一梦……这一个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发生或者和邯郸有关系,于是邯郸有了“成语之都”的美称。


古城换新颜


那么为何这么多故事发生在邯郸呢,这是因为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七千年前就有原始先民在这里活动,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赵国的都城就在邯郸,因此和赵国有关的成语故事,许多都和邯郸有关。此外邯郸一直是历朝历代州郡的所在地,百姓安居乐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其实很早以前,邯郸百姓经常会遭遇洪涝灾害,直到鲁班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状况。


相传邯郸城的西面有一条大河,名叫沁河。每到夏秋季节,河水便会暴涨,经常溢出河道,湮没老百姓种的庄稼,甚至冲毁他们居住的房屋。浑水过后,便是瘟疫,当时的医疗条件又比较差,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死去。当地的老百姓都准备搬到其他地方去了。


就在这时,那个闻名全国的鲁国恰好来到了邯郸。他看到百姓们流离失所,心中非常不忍,因此下决心要修一座永远不被水淹的城市。


鲁班的大名,邯郸百姓自然是知道的。他们听说鲁班要修城,十分高兴,都决定不走了。可是也有一些人表示怀疑:鲁能做木工,造家具是把好手,可他造城行吗。


鲁班的朋友也表示怀疑,力劝他放弃,免得坏了名声。


鲁班却不这么想,他每天早出晚归、跋山涉水,风雨无阻,做了大量的考察。以致于他对邯郸城可以说了如指掌,一个巷子、一条街道,哪里应该筑城墙,哪里应该做排水系统都了然于胸。


鲁班及其弟子


大家看着鲁班忙碌而专注的样子,都安心了。一些邯郸城周围的人,也想让鲁班把他们也归入城区的范围。因此各凭本事,有的悄悄送点礼给鲁班,有的这威逼利诱。这其中就有一个叫张老三的泼皮无赖。平日里他横行惯了,鱼肉乡民、仗势欺人是家常便饭。他家在城西北角,并不在鲁班的规划范围。


于是,这张老三摆出一副无赖的架势来,带着许多人来找鲁班,让鲁班把他家也划入重建范围。


鲁班十分痛恨此人,正眼都不瞧他,轻蔑地说:“我修这座城,不能长,不能短,也不能凸凹,这样才不怕水淹。”张老三见鲁班如此坚定,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一年之后,一座新的邯郸城拔地而起。这座城远看好像一条船,南北长,东西窄。最为奇妙的是鲁班在城四角的地下各放了一只金蛤蟆。这四只金蛤蟆个头不大,但力大无穷,可以支撑着整个邯郸城。


那年,沁河又发大水。眼看就要把邯郸城湮没了,就在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四只金蛤蟆把整个邯郸城顶了起来,在水中浮上浮上,城中的人却浑然不觉。洪水过后,人们跑到街上,欢呼雀跃,感激鲁班的帮助。


然而好景不长,那个泼皮张老三,不知怎么居然当官了。他仗着有权有势,强行把他家门口的墙拆了,重新砌墙把自己家圈了进去,而且还贪得无厌,把西北角的金蛤蟆据为己有。结果西北陷落,东南仰起,邯郸城再也不能抵挡浑水的侵扰了。


源远流长,邯郸能否续写辉煌


邯郸城百姓怒了,群起攻之,赶跑了张老三,又重新恢复了鲁班当初的设计,邯郸城这时才安定下来。


这则故事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并非真实的历史。但至少它也可以说明,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只有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依归才能长治久安。邯郸正是如此,才能近三千年长盛不衰。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