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赞美牡丹的诗句-春色将阑,牡丹渐俏:这十首关于牡丹的唐诗,留住了最后一抹春色

赞美牡丹的诗句-春色将阑,牡丹渐俏:这十首关于牡丹的唐诗,留住了最后一抹春色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16 17:50:39
阅读:

​2019年4月20日,农历三月十六,谷雨。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时至暮春,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我国民间有“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谷雨三朝看牡丹”等说法,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它色泽艳丽,玉笑珠香,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唐代诗人毫不掩饰对牡丹的喜爱。以下这十首唐诗,写尽牡丹的雍容华贵,姹紫嫣红,也留住了最后一抹春色。


家喻户晓的名句“唯有牡丹真国色”出处何在?读一下刘禹锡的《赏牡丹》就知道了!


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首诗写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真实地表现了当年牡丹花盛开引起京城轰动效应的情景。这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诗人没有忘记对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的赞誉,却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无穷。


牡丹在诗人眼里,她姿色超群,是国中最佳“美人”。由于牡丹具有无与伦比的姿色,竞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竞相品赏,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时尚,说出了多数人的心声。这里“动”字用得极妙,仿佛使人看到了当时人们为了观赏牡丹而万人空巷、人头攒动的生动场面。


春将尽,多愁善感的诗人将惜春之意流连于字里行间,白居易独创了秉烛赏花的文人雅致,以至于后人纷纷效仿。


惜牡丹花二首唐·白居易其一翰林院北厅花下作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其二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第一首诗借写夜晚秉烛赏花,主要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表现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无限惋惜。


第二首诗具体细微地刻画了风雨过后落红满地的景象。全诗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白居易此组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后来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苏轼的《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秉烛赏花成了文人的雅事,惜花的惆怅也消融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


白居易秉烛赏牡丹,他的好朋友元稹遥相呼应,月下赏牡丹,也写尽了牡丹的朦胧之美。


西明寺牡丹唐·元稹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自从天女盘中见,直至今朝眼更明。

这首诗是作者在月光下观赏牡丹写下的,大意是:在月光下,牡丹花好像是从五光十色的地上生长出来一样,随着夜风在月光中摇曳。自从在月宫中见到天上的仙女,到现在都觉得没有眼前的牡丹花明艳照人。


西明寺是一个地名,唐代好多诗人都有关于这个地名的诗句,它是一个专门鉴赏牡丹的地方。琉璃是用五颜六色的人造水晶作为原料做出来的质地透亮,光彩夺目的东西。这里的紫云英指的是牡丹花。


一般说来,牡丹品种繁富,自古迄今,以魏紫姚黄为贵。白牡丹的国色,别具一格,其天香,或驾群芳之上。晚唐五代诗人韦庄就独爱它。


白牡丹唐·韦庄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全诗纵情地歌唱了色香兼备的白牡丹,语言清丽,意境高远,不失为咏花诗中的佳篇。


全诗通篇除了题目标以“白牡丹”外,诗中没有花名出台,更没有品种露面,而字里行间恰恰潜在着白牡丹的高洁形象。对白牡丹的喜爱溢于言表。


红牡丹的绿叶在悄悄地舒展,红牡丹的花色有鲜有暗。面临凋零,牡丹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能把牡丹写如此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莫过于王维的《红牡丹》了。


红牡丹唐·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约752—755),当时的作者已步入晚年,而此时正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前,社会动荡。适逢春日,牡丹盛开,满肚子苦水的诗人便借之吐露愁绪。


诗的前两句写牡丹娇艳可爱的丰姿和闲雅安静的气度,后两句写花欲凋谢时的愁怨,暗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这首诗以美人喻花,意境优美。含蓄蕴藉,余味悠长。


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而让花儿自愁自哀自伤自叹,真是翻奇出新,别有一番情致。全诗把牡丹花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感,达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较好的咏物诗。


借牡丹抒写相思之意,李商隐的这首《牡丹》很出神入化!


牡丹唐·李商隐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这首诗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李商隐擅用典,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典故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绰约、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态毕现。


这是李商隐早期的作品,此诗借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借绝色艳姝来比拟,以花写人,明写牡丹,暗颂佳人,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


当年著名愤青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某一次陪同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留下了著名的《清平调三首》,三章合花与人言之,风流旖旎,绝世丰神。


清平调三首唐·李白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在这三首诗中,把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图片源自网络


更多精彩,请关注wxgzh:初妈和大初!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