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荀子名言-儒家大儒——荀子

荀子名言-儒家大儒——荀子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8-31 15:03:19
阅读:
最新资讯《荀子名言-儒家大儒——荀子》主要内容是在说荀子这个人之前,我们先为他做一份个人简历,录入档案。好教各位老板了解这个人的大体情况,心中对其有-荀子名言,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在说荀子这个人之前,我们先为他做一份个人简历,录入档案。好教各位老板了解这个人的大体情况,心中对其有个初步的了解。



个人简历:


姓名:荀子,别名荀况,荀卿(照片就开头那张,稍微美化了一下,那时没有相机,大家将就着看吧)


生卒年:约公元前313年到公元前238年,享年75岁(比老孔还多活了2年,也算是值了,不过到了还是没活过孟子,注:孟子活了84岁)


出生地:战国末期赵国人(除了秦国,赵国算是关东六国中比较强大的了,算是不亏)


信仰学派:儒家(一说是有法家的嫌疑,要不然怎么教出了法家的弟子)


师傅:宋子(宋研)墨家人(有其师必有其徒,墨家教出儒家大儒,儒家教出法家大能,师徒三代都不正经)


父母:不详(肯定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跟悟空、宝玉不是兄弟)


弟子:韩非、李斯、张苍(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地位: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头衔挺多,放在今天铁定是专家、教授的地位)


代表作:《荀子》(是他自己和学生合力写成,但冠名自己名字,谁让他是老师呢,放在今天也一样,中国特色)


拿手技能:帝王之术(放到现在也就是企业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扔大街上都没人捡,在当时人看来却是牛气冲天,拿来忽悠人一忽悠一个准,个个都跪求传授技能,老韩王让韩非去求学于荀子莫不是打着这个技能的主意吧?说不准,可惜韩非是个实在人,啧啧,最后还是李斯精明,学到了这个帝王之术,拿去忽悠嬴政了)


求职经历:


1.年五十,始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首都临淄。(现今山东省淄博市)的稷下学宫任祭酒。(这都知天命的年纪了还来出来晃悠,也不怕路上被人劫了道,到时哭都没处哭去。不过这稷下学宫当时是很出名的,在当时的地位放到今天那就是清华、北大级别的最高学府的校长,一把手,混得不错了)


2.因遭谗而适楚国,任兰陵(现今山东省兰陵县)令。(这老小子也是该他倒霉,当时他年最长、资历最高,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按理说事不过三,美国总统一人最多也只能干两届,他硬生生做了三届祭酒,不怼你怼谁,该给年轻人让道了,放到现在也讲究个干部年轻化,这老小子被人怼了就跑到楚国去了,估计怼他的在齐国地位和后台都比他硬,干不过只能跑路,到楚国做个县令。在楚国混的时候精明了不少,给自己找了一个后台,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不过春申君死得早,让人在政治斗争中搞死了,这后台也就没了,就又让人给撸了下来,这么看这帝王之术的技能也不怎么样啊)


3.以后失官家居,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被罢官之后就呆在兰陵没走,估计也是走不动了,都75岁高龄了,我查了一下好像春申君也是在这一年死的,脚前脚后,差不出一年。就直接在这埋了吧,省得再跑一趟。看来这战国时人们的乡土意识不是太浓啊,也不讲究个落叶归根什么的。怪不得春秋战国时经常有今天帮魏国揍秦国,明天帮秦国揍魏国之类的事,这要放到三国时,指不定就混出吕布那个三姓家奴的名声了。)



各位老板们看完了这份简历,是不是对荀子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了?其实荀子在历史的地位是很高的,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和孟子并列。


思想主张(摘选):


一、性恶论


“性恶论”是荀子最主要的思想主张之一。荀子的“性恶论”和孟子的“性善论”是两个对立的方面,一个主张人天性本善,一个主张人天性本恶,要后天的调教加以约束管教,按我的个人理解,这个“恶”其实就是人的内心本来的欲望,每个人都有欲望,都有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这个东西可能是人或物或事,还有可能是一种感情等等。世上没有无欲无求的人,无欲无求的那只存于传说中,这点连孔圣人都避免不了,我等凡人又怎能逃脱其中?人天性本恶,需要加以后天的调教约束,就是用后天的道德与法律给人们心中的欲望加上一道枷锁,限制住人们内心的野兽,不要把它放出牢笼。记得莫言的《檀香刑》里曾经写过一段话:“所有的人,都是两面兽,一面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面是男盗女娼、嗜血纵欲。”我们无法透过每个人的内心去寻找这个正确的答案,而荀子给出的答案是用儒家的礼义法度来制约人之恶性。


二、天人论


“天人论”是荀子最积极进步的思想主张。《荀子·天论》有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


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天道都是有规律的,不可能让你拜一拜就会消除灾祸,这一点荀子认识的很清楚,但大多数封建帝王却没有人清楚这个事实,一到大旱大涝之年便举行祭天祭地,祈求上天多降甘霖或少降雨,迷信于一些神神鬼鬼却不自救。“人可制天命而用之”讲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即人可以利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何为“天命”?说白了就是一些最基本的自然规律,比如河往低处流,庄稼干了就要浇水,涝了就要排水,蝗虫多了就去消灭。很简单的道理,这就是荀子的“天人论”。


三、知行观


“学至于行之而止”,荀子认为学习学问知识的终点是要落实于“行”上,荀子所谓的“行”指的可不是实践出真知,而是指人的道德行为。让主观的道德行为符合现实的社会道德规范,最终达到“德之极”的地步。这一点在现在看来也是适用的。比如古代的“忠君”演变为现代的“爱国”,古时的女子“三从四德”演变为现代的“男女平等”。



名言堂:


以下有几则出自《荀子》的名言,我将其摘录出来与大家共勉:


1.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7.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劝学》


8.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修身》


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修身》


10.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修身》


11.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天论》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