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言耳成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写战友?其实《卷耳》也有这样的写法

言耳成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写战友?其实《卷耳》也有这样的写法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9-10 16:03:37
阅读:
最新资讯《言耳成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写战友?其实《卷耳》也有这样的写法》主要内容是人们谈到爱情里的忠贞不渝,都常喜欢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来作为誓言,表达对永恒的情感关系的一种信念。-言耳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人们谈到爱情里的忠贞不渝,都常喜欢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来作为誓言,表达对永恒的情感关系的一种信念。这是出自《诗经·邶风·击鼓》的一句诗,全文是这样的: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读完这首诗的全篇,若一定要“细嚼慢咽”一下其中的内容的话,可能会有人感觉到有一丝异样:这首《击鼓》的前几章“击鼓其镗,踊跃用兵……”都是写战事的,似乎是一首很明显的战争诗。我们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来形容爱情真的合适么?“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这又是对着谁而感叹呢?


我们可尽情利用当代许多数据库来检索关键词。打开籍合网之中华经典古籍库检索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到如下释义:



“契阔,勤苦也。”“说,数也。”“偕,俱也。”……


若单个字词的训诂是这样,那此句的大意究竟为何?各家说法五花八门。我们先从指示代词看起,“子”在古代的指向性是非常广的,可以是对男性的尊称、可以指百姓、可以是对自己老师的称呼……也可以称女子。我们好像不能知晓这里的“子”究竟是指向谁。但结合上文“击鼓、用兵”等字眼来看,是不是说指向战友会更切实一些呢?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释“与子成说”之“说”为“悦”;“成说”,即“成相悦爱之恩”,他指出,这描写的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要一起奔赴沙场共生死。作为一名大经学家,其说法的影响力自然不言而喻了。令人信服。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执手偕老”适用于爱情?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其他经学家之说。曹魏的著名大学者王肃就认为,这“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然是讲夫妇之情了:


“言国人世家之志,欲相与从生死,契阔勤苦而不相离,相与成男女之数,相扶持俱老。”



(王肃画像)


此后,朱熹等大儒也认为这句话是在讲男女之情而非战友情。沙场上那共赴生死之情固然足够动人,“执子之手”,也固然可以理解为执身旁的士卒战友之手,但“与子携老”这种情,听起来始终有些过于深切沉重了。也就是说,作诗者后文感叹的“于嗟阔兮”这一句,也是在说丈夫对家室之忧了:担心自己与所爱之人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无法坚定守信约。


然而有人也许会质疑,这句话要是是讲夫妻之誓,那它在整篇描写战事的诗中忽然冒出来,显得十分突兀。真的突兀么?其实《诗经》这样的写法是很多的,《采薇》《卷耳》等篇目就是如此,如果粗略一读,甚至会感觉作诗人思维实在跳跃呢。《采薇》就用倒着叙事的方法写起,先是抒写追忆旅战时的思归的烦闷,以及自己为什么难以归家:



接着便转笔,不再吐露那些心中的焦虑了, 开始描写自己行军作战时的生活,画面节奏很是紧张:



《诗经》里诗歌的艺术手法是绝妙的。抒写怀人之情的名作《卷耳》更把这种别具匠心的艺术结构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一章以思妇的心境来写,写女子挂念在远途征战夫君的;后三章则是以在外骁勇征战的士卒的口吻来写的。前后应和,精妙无比。



读罢,再回过头来看看“执手偕老”,或许便可以想明白是执谁之手。然而《击鼓》的全诗中,流淌的是战士心里质朴的情感。这是一首具有高度自我意识的诗。这“执手”的对象是友是妻?性别是男是女?我们怀着人文主义的眼光来看,这样的争辩便大可没必要了。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