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创业书籍-推荐给创业者须读的十本书籍

创业书籍-推荐给创业者须读的十本书籍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01 07:09:47
阅读:


创业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门槛很低,但套路很深。其实每一个人从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那一天起,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在创业。创业并不只是狭义上的做企业办公司,其实每一个人在自已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的过程都叫做创业。编者总结:创小业须懂市场,创中业须观人性、创大业须寻规律。下面就让我们用十本书籍来寻觅创业之路。


10.《白银谷》



作者:成一。主要讲述的是明清两朝的商业素以南徽北晋并称于世而西帮商人(晋商)独创的票号有着秘史般的金融传奇。该作品全景式地再现了晋商望族的商业活动、社会关系、个人隐秘等诸般形态;对豪门深藏的善恶恩怨、商家周围的官场宦海、士林儒业、武林镖局、西洋教会都有着描绘。作品让翔实的史实依据与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飘摇激荡的社会与让人牵挂的人物命运互为一体。本书以故事的形式阐述了资本主义萌雅如何与传统农耕文明为主的自然经济相互影响、摩擦、碰撞出火花的过程。


推荐指数:★★★


9.《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本书主要讲述的是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可以说,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


通过描摹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本书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通过再现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结果,本书旨在告诫人们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当然,这本书并非纪实文学,也不是经济学著作,它只是一部小说,所以在阅读时还是要把该作品当作一本小说来看待,不可尽信。


推荐指数:★★★


8.《国富论》


7.《鹿鼎记》



作者:金庸。该作品是金庸的最后一部长篇武侠小说。该小说于1969年-1972年间创作,背景设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1969年10月24日开始在《明报》连载,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连载了2年11个月。讲述了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韦小宝“飞黄腾达”的传奇经历。扬州少年韦小宝搭救了落难好汉茅十八后,随他来到北京。从此,韦小宝开始了他传奇的人生。阴差阳错中,韦小宝进宫做了太监,并和少年康熙皇帝成为莫逆之交。然后,他更有了很多的不同身份。他周旋于在宫廷和江湖中,历经无数风险,但却倚靠自己的聪明、无耻等等手段化险为夷。大难不死,必有厚福,他的官位越来越高,他的财富与日俱增。在忠与义之间,他最终做出了隐退于江湖的人生抉择。对于创业者来说,该作品不但可以当做缓解压力的娱乐作品来看,更可以将其作为创业场上的简单培训来看待。当然,该作品已被多次翻拍成不同的影视作品,不过这里编者还是希望大家能过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阅读一下原著作品,或许能领悟到许多自己的心得。


推荐指数:★★★☆


6.《勇敢的人



作者:阿莫德·哈默(Armand Hammer,1898年5月21日-1990年12月10日)又译阿莫德·哈默、阿曼德·哈默、亚蒙·哈默,俄裔美国人,企业家,“商业天才”。哈默传奇的一生从事过许许多多商业活动,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年轻时的药厂生意;作为中间商在俄国的生意,在俄国开设的石棉厂与铅笔厂;古董与艺术品交易;美国禁酒时期投资酿酒业;从事养牛业;在西方石油公司的活动。 此外,哈默还是一个社会活动家——特别是对美国与苏联的外交来往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列宁称为“哈默同志”。他被世人誉为“红色资本家”,改革开放初期曾受邓小平同志的邀请,欢迎他来中国参观、投资。被小平同志亲切地称为“老朋友”。本书是哈默晚年的自传,主要介绍了他如何通过与红色国家做生意而发大财的一些列故事。值得一读。


推荐指数:★★★☆


5.《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内容就不用过多介绍了,该作品的文学地位也不用过多的介绍。但在这里编者想告诉大家的是,该书不但通俗易懂且实操性很强。满清入关之时将此书作为兵法教程所用。该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很多世界知名商学院将此书作为商战教材所用,其意义可想而知。


推荐指数:★★★★


4.《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今天所遇到的事情可以通过古人的智慧了解其背后的原因,预知其最后的结果。


推荐指数:★★★★


3.《资本论》



作者:卡尔-马克思。我们学习《资本论》的意义是: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这就更好地提高了我们的自觉性认识,为探索具体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的运动规律打下扎实基础,作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不用过多的介绍,革命导师的伟大巨著,直接阐述社会经济的最基本规律。


推荐指数:★★★★☆


2.《干法》



作者:稻盛和夫。该作品是稻盛和夫以78岁高龄出任日航CEO之后推出的第一本书,也是稻盛和夫首次与读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该书在日本一经出版,不到一年再版19次,月销量最高达到20万册。 稻盛先生结合自己70余年的切身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与读者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为身在职场的读者点燃了指路明灯,同时,这些思想对企业管理者也有借鉴意义。这是他不可动摇的“信念”,也是他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的“工作哲学”。稻盛和夫是日本经济界的传奇人物,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他的两部著作《活法》和《干法》深刻总结了他的经营思路与处世哲学,非常值得各阶段创业者用心品读。


推荐指数:★★★★☆


1.《易中天中华史



作者:易中天。36卷《易中天中华史》目前已出版二十卷。这部鸿篇巨制的价值已不是编者这样水平的人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出的,这里引用易中天先生致读者的一席话为各位介绍一下这部丛书。


一、我


2012年2月8日,我成为一个六十五岁的中国男人。


这一天天气很好。


这一天我在北京。


农历正月十五刚刚过去,空气中还弥漫着鞭炮、饺子和汤圆的味道。按照传统习俗,元宵节后,中国人的年才算是过完了。意犹未尽的天神地祇人鬼将重返上界,继续看守和看护着我们。活着的人则开始世俗的忙碌,朝九晚五或东奔西走,埋头苦干或醉生梦死,并把这些称之为生活。


一切如常,并没有异象和变故。


然而我,却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怀疑是因为听到了一首新疆民歌。歌词大意是:不管多少匹马拉车,赶车的只有一个,我们都是车上的行李。


我,真是车上的行李吗?


如果是,那么,这辆车叫什么,赶车的是谁,他要到哪里去?


或许,这问题不想也罢!人到世间来,没谁带着导航仪。作为被造物主安排的一次旅行,人生路要怎么走,究竟会奔向何方,大约只有天知道。何况就算弄清了定位又怎样?北纬45东经36之类,也就搜救时有点意义。


那么身份证呢?身份证总要的吧?


当然要,而且有,Chinese就是。


是的,华人。


但,为什么是Chinese,还“当然就是”?是因为国籍吗?否。一个萨克逊人、日耳曼人、阿拉伯人或者班图人,即便加入了中国国籍,我们也把他当“老外”。相反,一个中国人,即便移民海外,改变国籍,也仍然是“华人”。


那么,是因为种族吗?也不是。从上古的“夏族”,到春秋的“华族”,再到后来的“汉族”,以及“中华民族”,我们一直在混血。今天的华人,不乏狄、氐、突厥、鲜卑,甚至马来和欧罗巴人的后裔。他们既非“炎黄子孙”,也不是“龙的传人”,但没人怀疑他们是Chinese。


我不知道其他族群和族裔有没有这个问题,也不知道其他同胞想没想过这件事,反正我是闹不明白。我甚至千万次地问:当我自豪地宣称自己是华人时,除了黄皮肤、黑头发和黑眼睛,还有什么标志性的东西吗?


好像没有。何况我的眼珠还不是黑的。


那么,凭什么我是Chinese?


二、中华


界定Chinese的,是文化与文明。


这一点,我们的祖先说得十分明确。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这样的观点:夷狄行中国则中国之,中国行夷狄则夷狄之。也就是说,只要认同华夏文明,就是“中国人”。反之,哪怕你原本是华夏族,也只能看作“野蛮人”。


文化和文明,远比种族重要。


但,什么是中华文化?什么是中华文明?谁能一言以蔽之?


中华本身就是谜。


没有比这个文明延续时间更长的了。先行者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烟消云散,同龄人克里特、哈拉巴、奥尔梅克相继作古,就连后来人希腊、罗马、波斯、拜占庭、玛雅也都纷纷退场。只有中华文明,从二里头遗址算起,三千七百年不中断。即便外族入主中原,建立的也是“中华帝国”,认同的也是“中华文化”。不像印度,多元多变多种族,从来不曾形成过统一而持久的“印度文明”。最后就连他们的发祥地印度河流域,也变成了伊斯兰的势力范围。


卓然特立的,是中华文明。


奇怪,为什么只有我们民族,才不但能够建立,还长期维持着一个巨大的文明圈?为什么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匈奴、突厥、鲜卑、女真,一次次铁蹄踏遍,一次次水漫金山,却每次都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五胡乱华到头来变成五湖四海?为什么这样一种强大的文明,在西方的凌厉攻势下却只有招架之功?在未来岁月里,它还能再次雄起,震撼世界,影响全球吗?


我不知道。但,这里面必有奥秘,必有玄机。


问人先问己。我曾反躬自问: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女娲造的,何以证明身上流着炎黄的血?周公孔子怎样影响着我的言行,汉唐雄风又如何塑造了我的魂魄?我的祖先到底跟我说了些什么,便从此烙上了中国印,有了不可改变的中国心?他们说的话,我能原原本本复述出来,清清楚楚告诉别人吗?


好像不能。我甚至不知道祖先烙下的中国印到底长什么样,又烙在哪里。因此,我困惑,犹豫,焦虑,自卑地觉得来历不明。


应该寻找答案。


为自己,也为有兴趣的人。


三、中华史


答案,也许就在历史中。


这事看起来并不难。众所周知,我们曾经是最重视历史,也最有历史感的民族。然而当真自省,却会发现我们对自己的历史,不但知之甚少,而且相当隔膜。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见过吗?他们跟我们有什么关系?问谁谁都知道,又都说不清楚。


历史跟我们,连隔壁家的大叔大妈都不如。


原因也很简单。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以史为鉴,是为了让统治者和帮忙的“知兴替,明得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于是,与统治无关的史料,自然是视而不见;与王道无关的思想,也自然只字不提。不提倒也不是故意屏蔽,而是根本就不可能有那样的研究。


那么请问,你还能指望他对自己的文明有所解读和反思吗?


没有反思,就只有教条。各类“中国式教科书”,包括《三字经》之类的“通俗读物”,《三国演义》之类的“伪历史书”,都只有说教,没有说理,只有灌输,没有探寻。区别仅仅在于,文字表达好一点的,寓教于乐;差一些的,味同嚼蜡。但共同特点,是全都或多或少添加了“三聚氰胺”,这就是所谓“先王之道”。先王之道是不容置疑的。即便要解惑,也不是王道有问题,而是自己不明白,这才要有人来解。显然,这样的惑,是迷惑,不是困惑,更不是疑惑。


没有怀疑,岂能好奇?


对自己不再好奇的,对别人也多半没有兴趣。因此,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国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也难得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于是我们想不到,华盛顿去世,是在乾隆让出皇位的第二年;英王签署自由大宪章时,金中都(北京)被蒙古军队攻破;穆罕默德进入麦加那年,唐玄奘正走在西行路上;而罗马人修建罗马大道时,我们在修万里长城。


结果,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则画地为牢,固步自封。


事实上,面对自己的历史,我们不但不是亲历者,也不是参与者,甚至算不上旁观和远眺。于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也很难明确无误地回答,什么是“中华根”,什么是“中华梦”,什么是“中华魂”。


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书;有什么样的书,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因此,必须重写中华史,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四、易中天中华史


2012年3月,《易中天中华史》方案启动,策划和预备期长达一年。在此期间,我对外宣布“休假式治疗”,实际专一写作本书。它的出版,则是一个“五年计划”。我们的设想,是从2013年5月起,每季两卷与读者见面,至2018年出齐三十六卷。那时,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正是“十八岁的哥哥”。


三十六卷本《易中天中华史》分为六部,每部六卷。第一部《中华根》,先秦;第六部《大变局》,近现代。也就是说,从女娲一直写到邓小平。


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建立文化系统,找到人生坐标,实现身份认同。我希望通过五年的努力,能够弄清楚这些问题:什么是中华?什么是中华文明?为什么只有Chinese的文明,能够直接从原始社会诞生,还三千七百年不中断?三千七百年不断发展壮大的伟大民族,能否在今天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卓越贡献?


这就不能只写知道的,更要写“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它的结构,应该像维吾尔族的坎儿井,地底下渠水相通,地面上若干井口。井口的选择有三个原则:断裂带、关注点、价值观。断裂带,就是历史的转折关头,比如启废禅让、西周封建、秦灭六国、辛亥革命。关注点,就是读者熟悉或关心的部分,比如春秋争霸、商鞅变法、楚汉战争、独尊儒术。但无论哪种,都要能够体现价值观。不面面俱到,更不求全责备。


写作的方法,是“走格子”。这是从迪弗的《石猴子》那里学来的,原本是一种收集证据的刑侦手段,却正好用来破译中华文明的“达芬奇密码”。使用的证据,是文献、文物、文字。文献尽可能采用正史和学术界公认的可靠典籍,更以文物和文字为据。因为文物不会撒谎,甲骨文和金文更是铜证如山。


至于全书的主题,则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


这样的主题,我相信诸位是有兴趣的。因为诸位跟我一样,并不想稀里糊涂做车上的行李。我们更愿意自己骑着马甚至步行去探险,哪怕山高路远,哪怕雨打风吹,哪怕前途莫测,哪怕险象环生。


那就出发!


然后,在历史的深处相见。


——易中天


推荐指数:★★★★★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