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爱读书的名人-庐江名人馆里的鳌山吴氏先辈

爱读书的名人-庐江名人馆里的鳌山吴氏先辈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06 08:31:32
阅读:



庐江名人馆位于安徽省庐江县城东新区东顾山脚下,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主体由三栋独立徽派庭院式建筑组成,共展示安徽庐江古今名人3000多名。主场馆以“古今潜川 智慧庐江”为主题,紧扣庐江历史发展中的三大人文高峰,规划序厅和八大主题展厅及体验剧场、休息区、临展厅等区域。


走进庐江名人馆,会令你惊奇和震撼,从魔术开山鼻祖左慈到天文数学家王蕃;从三国著名军事家周瑜到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从台湾“开山之祖”陈稜到清代庐江籍五大督抚吴赞诚、刘秉璋、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从国民党第一位女党员、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者吴弱男到抗日名将孙立人……成百上千的名人代代相传,数不胜数。


这些成百上千的名人中,庐江鳌山吴氏就有数位先辈,名列其中,他们的事迹不但在庐江家喻户晓,而且闻名于世。现请听我一一道来,以飨读者。


桐城派文化的承传人——吴廷香(1806-1854),谱名良臣,学名廷香,字奉璋,号兰轩,后以学名行世,是庐江鳌山吴氏第十四世传人。清优贡生,庐江练首,征举孝廉方正,特赏正一品封典。


吴廷香少有文行,刻苦自励,品学兼优,为桐城派文化的承传人,师桐城派大师方东树,并且学文于戴钧衡、方宗城、马三俊等,深得古文义法,很快知名于地方。道光二十四年(1844),吴廷香召集族人,历尽辛劳,创修了《鳌山吴氏宗谱》,使得庐江鳌山吴氏二百年尊祖敬宗之举得以告竣。吴廷香1849年考取优贡生,1851年举孝廉方正,闻名一时,后在泥河镇沙湖山上创办了“近思轩”讲学堂,开门收徒、传道授业。


咸丰四年(1854)九月三十日,吴廷香为了保卫庐江城,抗击太平天国军,率团练练勇在庐江城内与太平军顽强拼杀,终因寡不敌众,巷战力竭,战死于毛公祠内,时年49岁。当时,吴廷香尸体由乡人徐良友求得并藁葬在城中。过了三年,吴长庆将其改葬于岱鳌山北麓,一处叫关刀地的吴氏祖茔旁。据史书记载:坟冢完整高大,前有石香案、石香炉、石狮等。冢直径20米,高2米。可惜,这些都在上个世纪文革中遭到破坏,所有文物荡然无存,一些石材石料散落田旁埂下。


吴廷香就是淮军名将-吴长庆的父亲。


淮军名将——吴长庆 (1829-1884),字家善,号筱轩、又号小轩。好读书,爱人才,有“儒将”之称,庐江人多称“吴老帅”。诰授建威将军,浙江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三等轻车都尉,世袭云骑尉,谥“武壮”。


1882年,朝鲜内乱,史称“壬午兵变”,日本国趁机出兵侵略。接到朝鲜国王求援后,清政府派吴长庆率2000余人东渡,以轮舶济师直抵汉城,迅速击散乱党,平息叛乱,粉碎了日本企图侵略朝鲜的阴谋。 吴长庆驻朝两年组织朝鲜人民修道路,筑桥梁,救灾恤丧,示以恩信。回国时,朝鲜人民作歌相送。


1884年四月,吴长庆奉命移防金州,闰五月病逝。葬庐江县泥河镇沙岗村吴家山“猛虎跳涧”地。据史书记载:吴长庆墓方圆数十丈,墓两侧有四只赑屃驮石碑高丈余,石碑上刻有光绪皇帝的《御赐碑文》及朝鲜国王祭文,家族和地方官员祭文。墓四周有石桌、石椅、石凳、石廊,列石坊构成雄伟的楼式阙门,阙门上高悬清帝圣旨。墓地方圆百丈,松柏参天,四季葱郁,依山傍水。


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疏请优恤,谥“武壮”,付史馆立传,准于立功地方,建专祠。其专祠海内外共有六处,分别是:1885年朝鲜国王李熙在汉城(今首尔)建“靖武祠”,“岁时致祭”,后更名为“吴武壮公祠”。“吴武壮公祠”自清光绪、宣统以来,曾多次进行修缮、重建、迁建和扩建,韩国的华侨组织等商董学界,也参与了捐款修建。终于使这一珍贵的海外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下来。其余五处分别是:浙江嘉兴、山东登州、江苏浦口、河南内黄和安徽庐江。


吴长庆一生在平定“太平军”、剿灭“捻军”、平定 “朝鲜内乱”中作出一定的贡献,近代两位名人袁世凯、张謇的成长与吴长庆的培养与提携是分不开的。




中为吴长庆,左为袁世凯,右为张謇


吴长纯(1855-1906),字静安,光绪己卯年(1879)科举人。诰授建威将军,恩赏正一品封典,恩赐福寿字,赏戴花翎。吴长纯少有异禀,髫龄失怙,随吴长庆部于扬州置于庆军营幕中。朝鲜乱作,随族兄吴长庆赴朝鲜戡定“壬午兵变”,朝鲜王妃失踪,国王悬赏二万金求获王妃。吴长纯率部获致于阴竹长湖院村,却谢金不授。吴长庆病逝后,吴长纯驻防旅顺。光绪甲午年(1894),中日战事起,旅顺失利,吴长纯感奋泣下。先是日兵来攻,吴长纯率后部为先锋,扼小平岛、半南山各隘,七战皆捷。吴长纯自十月与日寇接仗,六十余日,皆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冒险,屡濒于危。襟袖下裳为弹洞穿,乘骑中枪仆地,犹气不稍馁,仍收复失地。甲午战争后,随袁世凯在小站练新兵,后因练军有方,授记名提督、天津镇总兵、陆军第四镇和第五镇统制。长纯在平定义和团之战中又立奇功。长纯卒于1906年三月十三日,葬庐江南乡红土地庙坐东朝西有碑。


吴保德(1863-1915),字子恒,职贡生。袭云骑尉,兼三等轻车都尉,世袭恩骑尉,一品难荫生,分省候补道,刑部主事。保德是吴长庆的次子、福建巡抚吴赞诚之婿。


清末四公子——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因家有北山楼,故又称为北山先生。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赞同维新,时人称为"清末四公子"。是吴长庆三子。光绪二十一年(1895)补授刑部山东司主事,旋派充贵州司主稿、秋审处帮办,任职期间不畏权势,力平董裕氏冤狱。


吴保初官拜仅六品,其名震一时在于先后两次上疏清廷,痛陈时弊,请求变法。变法失败后辞官回乡,经济拮据,却典衣留客,千金散尽。袁世凯曾在吴长庆幕府,与吴保初有兄弟之交,袁世凯显贵以后,但他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自题诗云:“丈夫饿死寻常事,何必千金卖自由”,自勉“君王神武丁多故,好建奇功答圣时”,袁世凯赠以重金,吴保初亦斥而不受。光绪三十一年(1905)东渡日本,舟过玄海滩时,有“舟人那识伤心地,遥指前程是马关”(《乙巳游日本绝句》)之句,赋诗寄慨,忧伤国事。他又在上海《苏报》案中,保护过入狱的章太炎,于是革命党也认为朋友。他既维新又革命,还和先维新后保皇的康、梁保持联系。等到局势和缓,吴保初始悄然回津,不久即患中风,手足偏废,对于国事就少过问了。宣统三年春南归上海,卧床两载,于民国2年(1913)春病逝,葬沪静安寺侧。


庐江吴氏三兄妹——兄长吴炎世(1884-1907),谱名世清,字丽生,名炎世,后以名行世。是吴保德次子、“清末四公子”吴保初嗣子。三品衔,直隶候补道,留学东洋法政大学,三年后归国,北洋大臣奏派本省一等参议,开办新政邑庠生。娶李鸿章四弟次子李经邦六女李敬仪为妻,夫妻二人琴瑟之好、恩爱有加。立弟世洵次子业兴为嗣。


1904年,20岁的吴炎世留学日本,肄业于日本法政大学。1905年,经人介绍,兄妹三人同年先后加入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成为安徽最早加入同盟会的成员。据载:他们兄妹三人加入同盟会的时间分别是:吴炎世是1905年8月25日;吴弱男是1905年11月1日,吴亚男是1905年11月5日。一家兄妹三人同年加入同盟会,献身反清革命洪流,这是辛亥革命历史上是唯一的、更是值得世人称颂的。


吴炎世赴日本留学时间在1904年冬天,加入同盟会,在当时是绝密的。他于1906年秋毕业后回国,同年腊月,又赴日本研究监狱学。1907年底回国,入直隶总督杨士骧幕府,杨时时向吴炎世咨商宪政,并委任为宪政馆总办,吴亦积极投身宪政运动。吴炎世夜以继日,勤苦耐劳,冬夜拥炉草拟《宪政章程》,不慎积劳成疾,以寒症而致喉疾,被医生误用药剂,1907年11月18日病逝,年仅24岁。夫人李敬仪忧思成疾,于1915年12月7日亡故。夫妻合葬于庐江县沙湖山姚家楼。


吴炎世少而好学,文而贤。早年的诗作即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善书法,能得魏隋碑碣之遗意,颇有其父风格,可惜,其诗文多已散佚。


庐江吴氏三兄妹——姐姐吴弱男(1886—1973),吴保初长女。中国国民党第一个女党员,最早加入同盟会的女会员,最早留学日本的中国女留学生。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吴弱男是受兄长吴炎世影响而加入中国同盟会的,而妹妹吴亚男则是受姐姐吴弱男影响入会的,兄妹三人相继在同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对中国早期的民主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之为“庐江吴氏三兄妹”。弱男在这期间曾经担任孙中山英文秘书,几十年后,其养女章含之亦担任毛泽东的英文老师,这在任何家族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其丈夫就时大名鼎鼎的大律师章士钊。吴弱男和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事载入史册。


建国后,吴弱男作为辛亥革命元老而受到党和政府的特别关注,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之时,政府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庆祝活动,吴弱男作为辛亥革命老人曾应邀出席庆祝活动。


1972年,吴弱男曾以老同盟会会员的名义,发表了一篇《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寄语台湾旧友》的公开信,这是她最后一次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1973年4月1日,87岁的吴弱男在上海逝世,三个月后,曾经与之相濡以沫的章士钊在香港逝世。


庐江吴氏三兄妹——妹妹吴亚男(1888—1976),吴保初次女。中国最早加入同盟会的女会员,最早留学日本的中国女留学生。


姐姐吴弱男是受兄长吴炎世影响而加入中国同盟会的,而妹妹吴亚男则是受姐姐吴弱男影响入会的,兄妹三人相继在同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对中国早期的民主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之为“庐江吴氏三兄妹”。


吴亚男比吴弱男小两岁,姊妹相貌相似,当时有人误认为是双胞胎。吴亚男先嫁与梁启超的侄子梁元。婚后因志趣不合,不久离异。后嫁与华侨徐瑞麟。徐瑞麟为爱国志士,也为辛亥革命先烈先进。吴亚男加入同盟会后,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吴亚男经常赈济贫苦,做了大量社会公益事业,常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吴亚男还将其在安徽庐江从祖上分得的嫁资,捐田六庄计120余亩,以赈济扶贫,在家乡传为美谈。吴亚男从大陆去台湾后,先后住淡水和台北,1976年10月31日,在台北中华开放医院去世,享年88岁。


岱鳌山下,人杰地灵,吴氏一脉,源远流长,吴门将才,尽忠报国,为国捐躯,不计其数,以上是《庐江名人馆》里的鳌山吴氏先辈。鳌山吴氏还有许多载入史册、谱册的吴门将士,都是树碑立传之人,还有许多战死沙场、甚至尸骨无存的无名英雄,他们静静地长眠于岱鳌山下。


真可谓:


钟灵毓秀,鳌山有幸埋忠骨。


卫国守疆,吴门无私奉将才!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