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巴金的名言-封建大家庭的“异类”,巴金从未放弃追求自我,晚年充满遗憾

巴金的名言-封建大家庭的“异类”,巴金从未放弃追求自我,晚年充满遗憾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27 08:41:21
阅读:

巴金出生于封建大家庭,因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的影响,他成为了封建大家庭里的异类。


一、封建大家庭,四五十个仆人


巴金出生于一个官僚封建地主家庭,在当时也是一个世家大族。


清朝刚刚结束统治,到了巴金这一辈,已经历经了五代人,是家族最兴旺鼎盛之时,三代同堂。


他曾在《我的幼年》中提过:“家庭里,有将近二十个是我的长辈,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姊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


幼年多病的巴金,没有读过大学,但他从小好学,跟着哥哥们后面学习写字,看书。


14岁时,他得到祖父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他就因病辍学。虽然没有接受很系统的教育,但靠着聪明和努力,他也没有差同龄人许多。


1925年,他到北京准备考北京大学。但很可惜,体检时,他被发现患有肺病,无奈与北大失之交臂。


巴金的作品里,常有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主人公。这些人的情绪和思维,常常因为患病而有很大的变化,例如《灭亡》中的杜大。这些,其实是巴金自身经历在作品中的投影。


他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并于作品塑造了生动的叛逆者形象。


这些人,勇敢向封建制度挑战,叛逆、具有反抗精神。


而反抗,是年少巴金内心最大的憧憬。


二、岁月静好,全赖兄长庇护


巴金是封建家族的叛逃者。


他有两位哥哥,李尧枚和李尧林。


《家》中讲述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原型就是巴金三兄弟。


巴金大哥李尧枚,从小就是弟弟的榜样。他学习成绩优异,大学四年课程修满毕业的时候他都名列第一。他希望能够名校上大学,将来还想去德国留学……但这些理想,最终都没有实现。因为父亲去世,家族的重担就落在生为长子的李尧枚身上。


李尧枚无奈回家,撑起这个风雨飘摇,几十口人的大家族。他需要想办法赚钱,养活家人,供外出求学的弟弟读书。


巴金深知家族面临的困局,但对年少的他而言,无能为力。


大哥在重重矛盾下,因心理疾病死于自杀。


而三哥李尧林在接到大哥去世的消息后,接手了这个烂摊子。他在南开中学当教员,薪资微薄,后来也因积劳成疾患上了肋膜炎,不幸英年早逝。


巴金之所以能成为叛逆者,全赖两位兄长的支撑。


他的思想,来源于哥哥们的启蒙;他的学费,靠着哥哥们的资助;他的岁月静好背后,是兄长的负重前行。


三、成就斐然,抱憾终身


巴金是标准的新青年。


他与旧家庭彻底断绝了关系,并用一系列作品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巴金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全赖两位兄长的隐忍。


巴金说过,大哥是他爱的最深的人,三哥是最关心他的人。


巴金还说,他们三兄弟的共同之处,都是愿意多为别人着想,多付出一点。


“两个哥哥对我的帮助很大,我要帮助他们,结果没有机会了。我可能不会被人忘记,我希望他们两人能被人记住。”


《家》的故事中,觉新和觉民都还活着。


可现实比故事更残酷,巴金的两位哥哥都不幸去世,这成了巴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他每谈起自己的两位哥哥,都遗憾落泪。他的两位哥哥,都因钱而死,然而等他有钱了,挚爱的哥哥却已经离开人世。


有人成就,有人牺牲。


负重前行者,未必只是鼎立潮头的那个人。


勇敢顽强者,未必只是发出声音的那个人。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