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傲慢与偏见》:19世纪初英国乡村文化的缩影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傲慢与偏见》:19世纪初英国乡村文化的缩影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4-08 04:21:16
阅读:
英国乡村文化的缩影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文学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


作品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19世纪出英国乡绅与贵族之的情感纠葛。


这部小说的作者简·奥斯丁,出生在英国汉普郡斯蒂文顿镇的一个牧师家庭,过着祥和、小康的乡居生活。


九岁时奥斯汀才被送往学校读书。不过,由于父亲从小给她的良好的家庭教养,奥斯汀斯还在十一、二岁的时候,便已开始醉心于写作了。


她的作品擅长站在女性的视角,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描写周围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有评论家说:


简奥斯汀的作品,是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


而这种写作手法,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矫揉造作的风气起了很好的作用,她甚至还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1817年,奥斯丁抱病在身,不久后便去世了。死后安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简·奥斯丁终身未嫁。逝世时仅为四十一岁。


《傲慢与偏见》中描述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英国的一个小乡村,作为一部写实主义的作品,《傲慢与偏见》具有多重维度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她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丰富的人物形象,还描绘了时代变革中,英国乡村文化的方方面面。


这部小说先后于1940年、1995年和2005年被搬上大荧幕。我们也可以从唯美的画面中,看到当时的英国“乡土社会”。


2005版《傲慢与偏见》电影海报


01 以宗教为核心的生活和“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

在18、19世纪的英国,宗教几乎占据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中心。那个时期的乡村社会结构具有“以宗教生活为中心的、自组织性”的特征。


因此,乡村教堂和教会就承担起了人们日常祷告和各种礼仪场所的功能。


不论是每个周的礼拜,还是重大的节日或者庆典,英国乡村的人们都会聚集到所在教区的教堂参加各种活动。


《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中写到:


教堂(教会) 构成了英国乡村伦理秩序以及法律秩序的基础:教会协调教区内的民事事务;对会众成员的经济困难进行救济;教区内会众的道德瑕疵和违法行为,都会受到教会的责难。


由于宗教生活在英国乡村乃至整个英国社会的特殊影响力,神职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远优于普通人。


除了宗教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我们还可以看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土文化充满了“男尊女卑”的气息。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女儿没有财产的继承权。


伊丽莎白的远亲、不学无术又自视甚高的柯林斯,因为有贵族凯瑟琳夫人的支持,获得了地方教会的牧师职位,而当上牧师的柯林斯为了心安理得地继承财产,去向伊丽莎白求婚。


虽然求婚遭到了拒绝,但柯林斯的盛气凌人和不可一世,确实与他的牧师地位不无关系。有趣的是,奥斯汀对柯林斯的描写,也带有对某些神职人员蔑视和鄙夷。


宗教生活与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成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村文化的底色。


02 18世纪末英国乡村的阶层变迁

18 世纪末的英国,正是工业社会急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从社会生活到文化习惯的变迁,同时也激起了保守的英国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同时,工商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也使阶层流动性增强,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新兴富裕阶层都渴望凭借逐渐开放的阶层架构,攀升到上流社会。


在小说中,简奥斯丁介绍了几个富裕上流社会的英男才俊,其中交代最多的是一个是通过商业发家的宾利一家。


他们发家之后,举家迁到乡间,成为班尼特一家的邻居。不过,宾利的姐妹却并不喜欢将自家的发家史向外透露。


尽管已经是家缠万贯,宾利的姐妹们仍期待他可以购置乡间的的庄园,因为只有这样,才象征着拥有了上流人士身份,才能够真正跻身贵族阶层。


这和中国当时的“士农工商”的排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说中还提到了一个细节,威廉·卢卡斯因为得到国王的敕封,而从商人一跃成为爵士。自此,他便开始嫌恶曾经的商人身份。


因此,当时的英国,商贾的地位也是比较低的,他们更看重的是家族历史和贵族身份。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傲慢与偏见》对宾利一家的描述,体现了奥斯汀对乡村所面临的变迁的敏锐观察。


虽然这些新贵们不愿意面对从前商贾的身份,但在电影和小说里,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新兴的富裕阶层对乡村生活的影响。


比如,伊丽莎白所在的村子,人们对宾利一家趋之若鹜,对宾利先生所举办的舞会既兴奋又紧张。


参加舞会的伊丽莎白


而班特纳夫人更是将这种趋之若鹜表现得非常明显。她带着自己的五个女儿去参加舞会,期待得到宾利先生和其他贵族富家子弟的青睐。


虽然当中的爱情故事比较曲折,但班纳特夫妇无疑是《傲慢与偏见》中的赢家,他的大女儿嫁给了富裕的新兴富豪宾利先生,而他最喜爱的伊丽莎白则与贵族达西先生终成眷属。对于 18 世纪的没落的英国乡绅来说,这是最理想的安排了。


当然,这只是当时英国乡村社会阶层变迁的一个缩影,还有无数的没落乡绅和平民子弟,也渴望着能有一条路径,通往贵族富裕之路。


03 保守思想与自由思想共存

这部小说故事的发生时,英国乡村正处在时代转变的关键节点,古老的传统思想与新的资本主义精神交错在一起。


在《傲慢与偏见》中,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价值观的冲突和交汇融合。这种思想状况透过“爱情和婚姻”这样的主题显现出来。


其中最明显的冲突矛盾是以凯瑟琳夫人为代表的贵族保守派、以班纳德夫妇为代表的乡绅守旧派和以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妹妹莉迪亚为代表的自由派。


凯瑟琳夫人是贵族保守派的代言人。她看重出身和血统,重视门当户对,鄙视以宾利一家为代表的“暴发户”,更看不上班纳德的这种乡村家庭。因此,在她得知达西与伊丽莎白互相有好感后,出面制止,甚至在深夜找到伊丽莎白,让她退出。


不过,即使凯瑟琳夫人再怎么固守从前的一套,始终无法抵挡新贵族的兴起。


而以班德纳夫妇为代表的乡绅守旧派,也是旧观念和旧制度的代表。


当时的英国社会规定,只有儿子才能继承遗产,所以他们只能尽力去为女儿谋求一门好的婚姻,能够在后半生过上优渥的生活。还有一个老旧的规定则是,如果大女儿还没有出嫁,那么后面的女儿都不能出嫁。


于是就出现了莉迪亚的反抗。莉迪亚是最小的女儿,爱上了一个劣迹斑斑的士兵,在陷入爱河之后两个人私奔,并且完婚。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强烈的对旧约束的反抗。从莉迪亚和韦翰的爱情闹剧来看,此时的社会伦理规范已经出现了松动。


那么,主人公伊丽莎白又代表着怎样的道德价值观立场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小说的作者,简·奥斯汀的一生。


简奥斯丁一生虽然她曾有机会步入婚姻,但她对理想爱情近乎苛刻的追求,最终使她错过了一段姻缘。


在小说中,她借伊丽莎白之口,阐述了自己的爱情观: “好的言行、好的举止、成熟的理智,和作为一种令人羡慕的社会习俗的婚姻是人类的长处。”


伊丽莎白是自尊、自由和自爱的代表。虽然她喜欢上了贵族达西,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高贵和矜持。在对达西不甚了解、抱有偏见的情况下,还拒绝了达西的求婚,她说:要是他没有触犯我的骄傲,我也很容易原谅他的骄傲。


而当时的英国社会,保守贵族派也经历着向往自由的纠缠和痛苦。


达西在向伊丽莎白表白的时候说:


不用说也违背我的理智 ,我们两家地位悬殊 结亲一定会被严厉谴责 ,我的理智也无法不这么想 但我没有办法 ,从我们刚认识开始 我就对你产生了… 一份热切的爱幕和感情 , 尽管不断挣扎 我的理性还是被打败了 .我必须热切地恳求你 解除我的痛苦,答应嫁给我 .


这就是当时的英国社会文化的现状:虽然本质上较为保守,但它又不得不面对多元文化混杂的现实。


结 语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著作之一,不过,这样的经典著作也面临着不同的评价。著名文豪马可吐温对简奥斯丁的作品就持一种怀疑的态度,马可吐温的评价是:


“作品拘泥于狭隘的婚姻家庭琐事,缺少伟大文学应当具备的思想价值。”


当然,更多的则是赞赏,认为这种写作技巧以及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都值得借鉴。


毕竟,文学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时至今日,我们还是要感谢这样一部作品,感谢简·奥斯汀,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示出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土社会文化的缩影。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