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巴黎圣母院摘抄-《巴黎圣母院》:三段惊心动魄的爱恋,三场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博弈

巴黎圣母院摘抄-《巴黎圣母院》:三段惊心动魄的爱恋,三场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博弈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7-16 10:55:41
阅读:

今年4月的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让所有人类都共同哀伤和痛惜。


惋惜这幢见证过八百多年历史的塔楼和它美轮美奂的玫瑰花窗的同时,大家都想起了一部名著——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故事要从1842年的巴黎说起。


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是个靠卖艺为生的美丽姑娘,常带着手鼓和通灵性的山羊在广场上翩翩起舞,她曼妙的舞姿吸引了很多人,其中就有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


克洛德一直以来清苦禁欲,绝对地遵守教义,30多年来从未近过女色。但爱斯梅拉达的美好激发了他强烈的占有欲,利令智昏的他指示养子卡西莫多前去绑架爱斯梅拉达。


由于皇家卫队队长弗比斯的及时出现,让卡西莫多的偷袭失败,高大英俊的弗比斯也让爱斯梅拉达情窦初开。


由于绑架未遂,卡西莫多被判处鞭刑,在广场上,大家对相貌奇丑、畸形的卡西莫多恶言相向,这时昨晚遭到卡西莫多袭击的爱斯梅拉达出现了,并且温柔地为烈日下焦渴难耐的卡西莫多喂了清水。卡西莫多的心灵被爱斯梅拉达的善良所感染,留下了感动的流水。


经过英雄救美的经历后,队长弗比斯与爱斯梅拉达双双坠入爱河。但不同的是,15岁的爱斯梅拉达对弗比斯是纯粹真诚,毫无保留的爱,而久经情场的弗比斯仅仅是被爱斯梅拉达的美色所吸引,从未想过对她负责。


在弗比斯与爱斯梅拉达约会之际,副主教克洛德突然闯入并用短剑袭击了弗比斯,受到惊吓的爱斯梅拉达直接晕厥。等到手下们进来时,只看到中剑的弗比斯和一旁刚刚清醒的爱斯梅拉达。


爱斯梅拉达被严刑逼供刺杀弗比斯,副主教克洛德来到牢房表示愿意解救爱斯梅拉达,但前提是爱斯梅拉达跟随自己。爱斯梅拉达得知爱人逝去万念俱灰,对凶手克洛德憎恶至极,宁死不从,恼羞成怒的克洛德擅用职权与法院合谋判处爱斯梅拉达绞刑。


但事实上弗比斯只是受了重伤,并未殒命。在爱斯梅拉达被送往刑场的路上,弗比斯正在情妇的窗台上静静旁观。


与弗比斯的冷漠无情相对应的,是曾受过爱斯梅拉达恩惠的卡西莫多的举动。他在人群中一跃而起,救下了爱斯梅拉达,将她带入了军队无法进入的巴黎圣母院。


在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并且在朝夕相处中看到了卡西莫多丑陋外表下善良纯洁的内心,与卡西莫多成为了朋友。


然而好景不长,心态已经完全扭曲的克洛德利用职权之便,撺掇一心想要解救爱斯梅拉达的吉卜赛乞丐们进攻巴黎圣母院以造成混乱,同时请示国王出动军队将爱斯梅拉达劫出避难所。


心思单纯的卡西莫多一心想要保护爱斯梅拉达,他天真地以为前来营救爱斯梅拉达的吉卜赛乞丐是想要谋害姑娘的坏人,国家派来的军队才是正义的帮手。


就在敌友不分的卡西莫多与吉卜赛乞丐混战之际,克洛德趁乱骗走了爱斯梅拉达。


克洛德最后一次威胁爱斯梅拉达,但爱斯梅拉达誓死不从,宁可被绞死。被激怒的克洛德将爱斯梅拉达交给了刽子手。


卡西莫多在圣母院疯狂地寻找爱斯梅拉达,但最终却在窗台上看到被处死的可怜姑娘。而窗台前自己的养父克洛德副主教发出了阴森可怕的狞笑。愤怒的卡西莫多终于看清了养父的真面目,怒吼着将他推下了窗台。


最终,卡西莫多抱着爱斯梅拉达的遗体死去,当人们发现他们的遗骨试图将他们分开时,他们一起化作了尘土。


在这个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故事里,有三位男士同时爱上了美丽纯洁的爱斯梅拉达,他们分别是风流成性的队长弗比斯,道貌岸然的主教克洛德和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们对应的也是三种截然不同的爱恋方式。


接下来我就参考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理论来分析这三位男士对爱斯梅拉达的爱。


本我的压抑让原本善良正直的天才少年扭曲为被欲望吞噬的野兽

在遇见爱斯梅拉达之前,副主教克洛德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完美的人。


16岁便拥有足以媲美教父的神学水准;18岁时已经精通神学、经济、法典、医学和语言;对于不成才的弟弟,他没有放弃,含辛茹苦地将他拉扯大,尽可能地对他进行教育;对于畸形可怕的卡西莫多,他也将他收养在圣母院,让他在这充满恶意与嘲讽的世间谋得一份敲钟人的差事。


初遇爱斯梅拉达,克洛德就被她的美丽与纯洁打动了,他被她曼妙的舞姿深深地吸引住了,眼神久久不能移开。


然而他是主教,一个主教爱上了一个吉普赛姑娘,这样的感情是不被允许的。这让克洛德内心非常痛苦。


一方面,他是巴黎圣母院德高望重的副主教,一直以来用清规戒律严格要求自己,从未有过非分之想;但另一方面,他已经30多岁了,他是个健康且有感情需求的男性,却从未有过任何的情感体验。


于是,克洛德的本我就在这长期的自律和戒条之中备受压抑。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过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其中本我指的是存在与我们人格结构底部的、原始并具有动物性的我。这种我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


通俗地说,本我就是我们的本能和欲望的体现,是不会考虑道德法律等因素的,它存在的目的就在于追求快乐和逃避痛苦。


克洛德一直以来过的苦行僧式生活,其实是对他的本我进行了长期的压抑和扼杀的。在他小时候,父母就已经决定了他修道士的人生模式,让他接受这种以扼杀本我为基础的教育。通过多年的努力,他在这条道路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也从未思考过自己本我的需求,从不曾察觉这种教育和制度对自己的压迫。


但是,爱斯梅拉达出现在他的生命里,那样光彩四射,那样猝不及防,他无法自拔地陷入了爱河。但可悲的是,他并不懂得应该如何去爱。他只是出于本能地去嫉妒,出于本能地想占有,出于本能地想摧毁一切他无法得到的美好。


这一切疯狂残忍、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其实就是克洛德被压抑多年的本我在作祟。它对多年来的压抑表达出强烈的反抗与不满,选择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进行宣泄和满足,让原本善良正直的克洛德在它的操控下无所顾忌地进行着令人发指的恶行。


换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克洛德对多年压制本性的封建礼教进行的反抗和报复。只可惜,这样的反抗,伤及了太多无辜善良的人,其中伤得最重的就是他深爱的爱斯梅拉达。


克洛德近乎疯狂的爱恋让爱斯梅拉达恐惧和抵触,而她的恐惧和抵触又深深地激怒了克洛德,让他又采取了更加可怕的行为来占有和摧毁,最终直接导致了爱斯梅拉达的死亡。


自我的偏差让自私花心的情场老手成为一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说完了主教克洛德这个悲剧的直接制造者,我们再来看看队长弗比斯,这个爱斯梅拉达真心爱慕的青年才俊。


弗比斯帅气潇洒,但实质上却是个擅长玩弄女性感情的风月场上的老手。他贪恋爱斯梅拉达的美色,但这种爱仅仅是一种欲望,甚至称不上为爱。


弗比斯对爱斯梅拉达的这种情感,完全是出于他自我的需求。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自我是介于本我的动物性和超我的神性中间的那个我。自我在认个系统中负责协调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弗比斯的自我则非常偏心于本我,追求享乐至上,凡事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通俗地说,他是一个非常自私,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一味追求现实原则,顾及不到他人的利益和需要。


即便是在动心的瞬间,弗比斯算的也是这个姑娘很单纯很好糊弄;在你侬我侬花前月下的约会过程中,他甚至已经在心里盘算好了要如何诱骗爱斯梅拉达,事后应该如何摆脱她的纠缠;在遇刺后,弗比斯想到的不是因此受到牵连的心上人,而是担忧事态发展如果不加以收敛极有可能会被未婚妻的家人知晓,从而影响到自己的仕途。


从头到尾,弗比斯都不过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心中盘算着如何获得爱斯梅拉达的芳心与美貌,如何摆脱她的痴心与纠缠。


现实生活中类似弗比斯这样的人并不少见。热衷于穿梭在风月场中,擅长处理一切暧昧不清的情愫,享受着心上人为自己提供的各种福利与便利,又不愿意为感情和关系负责任。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肆意放纵本我的“快乐至上”原则,全然无视他人的利益和需要,是我们在择偶中一定要回避的“渣男”类型。


被唤醒的超我让勇敢单纯的敲钟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捍卫真善美

最后要说的是丑陋畸形却单纯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从小在圣母院长大,不谙世事,天性单纯,但在遇见爱斯梅拉达之前,他仅仅只是单纯,称不上善良。


他本是个弃婴,被克洛德收留,在圣母院内抚养成人。克洛德耐心教他说话,却并没有给予他任何教育。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善恶好坏之分,养父克洛德的一切指示就是圣旨。


由于劫持爱斯梅拉达一事,他被处以鞭刑。在广场上受刑时,他第一次感受到人群对自己的恶意。也是在这里,他被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的善举所震撼。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人性的善与恶,两者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强烈鲜明的对比让他心中的超我被唤醒。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超我就是人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它就像人格结构中的司法部,要求我们真诚完美和至高的标准,要求我们恪守各种规范。


被爱斯梅拉达善举所感动的卡西莫多从此在心中便播种下了善的种子。也正因如此,他在众人都冷漠地看着无辜的爱斯梅拉达被处死时会一跃而起,将恩人解救到圣母院中;在看到爱斯梅拉达的脖子被刽子手套上绞索时会愤怒地将在窗台狞笑的克洛德推下窗口。


正因为内心深处的超我被唤醒,有了善恶美丑的标尺,卡西莫多才不再是养父言听计从的工具,他开始向往美好与善良,同时为了维护心中的真善美而勇敢地向假恶丑宣战。


维克多·雨果在书中刻意将善恶美丑错位,将最纯洁的心灵放置在了最丑陋畸形的外表之下。卡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是最纯洁的爱。他不求回报,只是希望能够捍卫心中的善念,希望能保护爱斯梅拉达的美好。


说完了三位男士,那么我们美丽的女主爱斯梅拉达呢?


在原著中,有过这样一段对爱斯梅拉达的描写:


“有一天早上.爱斯梅拉达突然发现窗台上放着一只水晶瓶,一只陶罐。水晶瓶样子很美。但却是破裂的,水从破口中流出,瓶内的花很快枯萎了,而陶罐虽然粗糙,但它是完好的存了满罐水,罐子里的花依然芬芳,爱斯梅拉达拿走了那枯萎的花 ,把它放在胸前一整天。”


透过这样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爱斯梅拉达更看重的是事物的外观美丑,这也是她飞蛾扑火般地爱上弗比斯的根本原因。


我们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一个15岁少女的择偶标准的正确与否。尽管追求美,她也并没有厌恶丑,她还是可以做到不计前嫌地给干渴难耐的遭受鞭刑的卡西莫多喂水。我们不能因为她没有爱上外表丑陋但真心爱她的卡西莫多而指责她肤浅无知。在凉薄冷漠的时代大背景下,每个人都在默默承受着自己命运的悲怆。


假若一切可以重来,克洛德主教可以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尝试诚恳率真地表达自己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慕之情;弗比斯可以用无私宽厚的胸襟回馈爱斯梅拉达炽烈真诚的爱意;爱斯梅拉达可以理性地透过外表洞察人性,那么故事的结局是不是就不会如此悲壮苍凉了?


然而,时代没有如果,命运也没有如果,这场悲剧的必然性就蕴含在几位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和人物性格之中,如果我们不能合理对待我们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我们也将失去自己对命运的把控。


如果我们过度克制,压抑本我,势必会造成情绪的爆发,本我中的兽性最终会因为压抑过久而变得愤怒狂躁,最终吞噬自己也殃及他人;在人格结构中,自我如果不能妥善地维持本我和超我的平衡,就自然会造成人格的偏差,让自己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是过于严苛的苦行僧;对于超我的召唤,我们要调整好它与本我之间的关系,既不因为过度尊崇它而压抑了本我,又不因过度放纵本我而蔑视了超我。


如果将人格比作一辆赶路的马车,那么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别对应的就是马匹、车夫和乘客。自我作为车夫,既要赶马前行,又要听乘客的话,只有兼顾好两者,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