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秀才遇到兵歇后语-“秀才”遇到兵,撞出智慧火花

秀才遇到兵歇后语-“秀才”遇到兵,撞出智慧火花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29 00:25:42
阅读:
最新资讯《秀才遇到兵歇后语-“秀才”遇到兵,撞出智慧火花》主要内容是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用它操作省时省力,再也不用为返厂维修的事闹心了!”5月下旬,在火箭军某导弹旅阵地,导弹操作号手方含锋借助一套专用工具,几分钟便将多型损坏插头拆卸维修好,比过去节省一半时间。-秀才遇到兵歇后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用它操作省时省力,再也不用为返厂维修的事闹心了!”


5月下旬,在火箭军某导弹旅阵地,导弹操作号手方含锋借助一套专用工具,几分钟便将多型损坏插头拆卸维修好,比过去节省一半时间。


记者仔细端详,发现方含锋所使用的维修工具,并非配发的制式工具,而是正宗连队“特产”——连长李建华和二级军士长杨凡联合研发的航空插头维修箱。


“别看它外表不起眼,荣获了国家专利呢!”旅政委张俊晖说。


初遇:彼此相见恨晚


当兵24年,杨凡多次参加实弹发射,排除大小故障20余起,连续8年夺得旅安控专业擂台赛桂冠。因专业技术精湛,久而久之,每次遇到维修保养难题,杨凡总是不二人选。


作为“技术大拿”,他深感维修配套工具缺乏所带来的种种不便。能否发明一套得心应手的工具?每当这一想法涌上心头,杨凡自己就先否定了。原因是专业理论功底不够!


就在杨凡感到无望时,一个人的出现,让这位“兵专家”看到了希望。


那年,火箭军工程大学硕士毕业的李建华,被分到二连当排长。得知新来的排长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材生,杨凡喜上眉梢:这下有戏了!


作为刚到基层部队的新人,李建华特别想好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创新上干出一点名堂,但让他苦恼的是,找不到攻关的方向!


就在这时,杨凡的“名头”和工作表现引起了李建华的注意:这不正是一根现成的“接地气”的导线?


就这样,两人不约而同找到对方“拜师”。漫步操场,他们将心里埋藏已久的想法一吐为快。夜色已深,熄灯号响起,两人还意犹未尽。


李建华从杨凡口中得知,某导弹航空插头维修是困扰训练的一大难题。插头型号种类多,使用易出现故障,维修保养靠手动拆卸分解,费时费力,还极易造成二次损坏。


“能不能研发一种专用拆卸工具?”俩人一拍即合。随后他们联手申报了这个科研项目。


项目上报后,他们没想到,从营、旅到上级机关一路“绿灯”,不但立项获得批准,上级组织专家会审时,还将其作为年度重点科研项目,拨出专门经费予以支持。


磨合:擦出创新火花


项目立项了,经费也有了,谁知两人却吵起来了。


“一开始两个人的意见就出现了分歧。”对两人合作之初的情景,营领导历历在目。


求胜心切的杨凡,只打算做适用本专业固定芯数型号的维修插头,因为研制更方便,利用现有材料很快就能完成投入使用。而李建华却想得更远,航空插头种类各异,倘若能适用多芯多型号的插头,不仅节省材料,而且携带方便,战场上也更为实用,可谓一举多得。


李建华从雨伞收放动作中找到创新灵感,他手拿实物向杨凡不厌其烦讲原理,最终说服了他。


好事多磨。在研究确定辅助拆卸工装时,两人意见又相左。李建华拿出一个复杂精密的设计方案,但执行起来难度不小。实践经验丰富的杨凡,建议用现有的鲤鱼钳子,不仅用起来方便,又不需重新设计生产。这次,杨凡说服了李建华。


为尽早拿出设计图,李建华发挥理论优势,业余时间带着杨凡翻阅了几大摞资料,“啃”掉十几本教材。不料,第一张设计图纸送到厂家,对方给出“设计与生产有差距”的意见,让两人一时进退两难。


“我们迅速调整好了状态!”他们联系航空专家给予技术指导,对设计适用度和制作材料进行反复论证,设计图纸终获通过。


产品生产出来后,杨凡发挥实践特长,带着李建华一头扎进阵地检验效果。然而,思维缜密的李建华,再次敏锐地意识到产品有一定缺陷。


每一次自我否定,就推动创新前进一步。杨凡把多年电路检测故障的实践经验倾囊相授,李建华则向厂家寻求维修效果检测解决方法。最终“出炉”的产品,既具有故障定位、拆卸维修、效果检测功能,又适用于多芯多型航空插头的维修保养。


辐射:引发叠加效应


经过上百个日夜鏖战,去年9月,李建华与杨凡的创新成果顺利通过层层评审,并喜获国家专利。这项成果缩短了导弹测试发射时间,目前已被火箭军多型导弹部队试用,好评如潮。


“秀才”遇到兵,原来可以撞出这么绚丽的火花!受这对创新组合的启发,该旅刮起了一股官兵联手搞科研的创新之风。如发射四营二级军士长杨著贤联手旅技术室,对等效器操作规程进行革新,整理出近10万字的《等效器检查地面设备流程与方法》文稿,得到火箭军专家认可,并作为专业教材推广使用。


强强联合有作为,携手创新结硕果。近年来,该旅先后有13项技术革新成果获得全军科技进步奖,17项创新战法训法被上级推广。


上图:李建华(左)和杨凡携手攻关。 李双泉摄


短 评


创新“供给侧”需要精准对接“需求侧”


■王通化


眼下,许多科研院所和基层部队正在掀起如火如荼的创新攻关之风。我们在为之喝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共性现象:比如,一些“高大上”的创新成果,因为不“接地气”,只能被束之高阁;一些沾着泥土气息的小革新小发明,因为得不到更多理论和智力上的支持,还只能在低水平徘徊。


借用现在流行的热词,创新也有“供给侧”与“需求侧”。高材生李建华和“兵专家”杨凡联手攻关的这段佳话启示我们,只有将创新“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才能撞出智慧的火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