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上心成语-两个“哀”字开头的成语故事,是可悲,还是可笑?听君语

上心成语-两个“哀”字开头的成语故事,是可悲,还是可笑?听君语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2-26 05:46:20
阅读:
最新资讯《上心成语-两个“哀”字开头的成语故事,是可悲,还是可笑?听君语》主要内容是他家的梨特别有名,不仅梨的个头儿大,味道还极美,又甜又脆,入口即化,所以当地的人称哀仲家的梨为“哀家梨”。-上心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哀梨蒸食āi lí zhēng shí


释义: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成语典故】这条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原文说:“桓南郡(玄)每见人不快,辄嗔云:‘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言愚人不别味,得好梨蒸食之也。”


其中的“哀梨”指的是汉代时,秣陵一带(今南京附近),哀仲家里种的梨,他家的梨特别有名,不仅梨的个头儿大,味道还极美,又甜又脆,入口即化,所以当地的人称哀仲家的梨为“哀家梨”。桓南郡则指的是晋朝的桓温,晋明帝时受封为“南郡公”,世称为“桓南郡”。


《世说新语》讲的这个故事意思是说,每当桓南郡这个人遇到什么人惹他生气的时候,他就会发怒,然后对那个人说:“你要是得了“哀家梨”,总不至于要蒸了之后再来吃吧!”言下之意就是讽刺那个人愚蠢,不知好歹,不懂得受用。这就是哀梨蒸食的故事,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讽刺、挖苦别人,竟然用别人吃梨做比方,桓南郡这个人也是够可爱的啦,不知道他在现实生活中会不会是一个“吃货”,才会对美食信手拈来呢?


哀毁骨立āi huǐ gǔ lì


释义:因为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身体好像只剩下一副骨架子支撑着。形容孝子在守孝期间由于过分悲哀而损伤了身体。


【成语典故】这条成语的出处是《后汉书》,“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儒林外史》中也有相似的故事,哀毁骨立这个成语在《后汉书》中被用在了韦彪身上。


韦彪,字孟达,东汉时期扶风平陵人,西汉丞相韦贤的玄孙,太守韦弘的曾孙,大司马韦赏的孙子。韦彪很喜欢研究学问,所以见识十分广博,同时他是个非常孝顺的人,十分注重孝道。韦彪父母去世后,他哀痛欲绝。在服丧的三年内,他从未离开过父母坟墓旁他服丧的小屋。等到三年的服丧期满,人们在看他时,瘦骨嶙峋,整个人都变了形。后来,经过好几年的医治,才有逐渐慢慢恢复。


由于韦彪的善行孝道,他被朝廷征召也做了大官。韦彪向汉章帝进言,称人们会把孝道转化为对国君的忠义,所以国家选拔人才时应将孝道纳入考核范围。汉章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来他又几次提出治国良策,大多都被采纳了。关于“孝”这件事情,历来众说纷纭,汉初立国时,崇尚黄老,以孝治天下,对“哀毁骨立”这样的事定是推崇备至的。但是这样的孝道,放在今天却可能被人诟病,您对这个故事怎么看呢?是可悲,还是可笑?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