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描写河流的句子-「美文」博野大地上的河流,你知道几何?

描写河流的句子-「美文」博野大地上的河流,你知道几何?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1-01-08 02:07:21
阅读:
最新资讯《描写河流的句子-「美文」博野大地上的河流,你知道几何?》主要内容是点击标题下「博野快讯」可快速关注那些消失的河流孔淑茵你几乎难以想象,博野这块土地上曾经流淌过纵横交错的河流。经久干涸的地表日益制约着我们的思维,水光波影、野渡横舟的遥远画面始终游离于今日博野之外。-描写河流的句子,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点击标题下「博野快讯」可快速关注


那些消失的河流


孔淑茵


你几乎难以想象,博野这块土地上曾经流淌过纵横交错的河流。经久干涸的地表日益制约着我们的思维,水光波影、野渡横舟的遥远画面始终游离于今日博野之外。即便置身于痕迹模糊的河流故道之上,那些残碎的贝壳和握在手中的沙粒也难以给我们什么实质性的提示。流水的气息距离我们越来越远,沧海桑田,一声徒叹。



唐河与博野的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大禹时期,甚至更早。当然,那时候唐河尚不叫做唐河,谓之恒河、恒水。这股源自山西高氏山的水流跌宕而下,中途汇合了唐县大茂山(古北岳恒山)的恒阳溪(今通天河)以及其他一些溪流,声势愈发浩大。当年的恒河肯定比后来更加狂野不驯,它一路咆哮着冲破山谷的束缚,携千钧之势滚滚东流。这个不计后果的恣肆妄为者在冀中平原上横冲直撞,房屋、庄稼尽毁,民不聊生。于是,就有了大禹治水。大禹从恒河上游出发,随山刊木,挖土掘石,顺势疏导。经年累月,他的艰苦劳动终于得以回报,“恒卫即从,大陆既作”(《尚书·禹贡》)。而恒河,北魏之前就经安国县从西王墓村(今东风村)西南入博野县境,又经南白沙、大小营村南,过南小王村南,经大、小北河流入蠡县,之后一路逶迤向东北。如今,西王墓村旁尘沙默默,古河道的陈迹依稀可辨。而大禹左手持准绳、右手持规矩一路行走勘测的疲惫身影只是一闪而过,终消失在历史深处。


被大禹规束过的恒河稍加收敛了些,却也只是稍加收敛,我行我素的性子并未根本改变。此后的数千年间,恒河水奔流不息,但它的河道却不止一次发生南移或者北滚,它的名字也曾数度变更。恒河却从不理会自己姓甚名谁,它只管流淌着,途中在这儿甩下一条支流,在那儿冲出一个分叉。如此的支叉交错忽进忽出,使得考证它踪迹的后人们常常如置身迷雾之中,恍惚间到处都是水。



恒河在战国时期名曰沤夷水,大概路径是从安国张家营北入博野寺上,经淤堤南、东伯章南,东过大、小西章、东章村西后在沃头那儿拐了个弯,继续向东南过北杨村后转向小店、陶墟,又东过蠡县入高阳。但这只是一条从故纸堆里模拟出来的路线,查无实据。时间使许多真相变得扑朔迷离。秦汉至隋朝的八百余年间,沤夷水又更名为滱水。此间,滱水曾一度与滋水、沙河汇流后注入博野县境内的蟾河,也就是后来的潴龙河(《保定府志—雍正通志》)。到了北魏,滱水主河道北徙。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滱水篇中记载,滱水流至安国县东分为两支。其中一支流经现在的门东村南、安国县城南,向东南方向奔滹沱河而去。从路径上来看,这一支应与博野没有什么关系。而另一支则从门东村北向东北方流淌,经齐村、阎村入博野县境,过沙沃、冯村、南北白沙中间,又东过博野县城(北魏时的博陵县城),北汇入博水,后经高阳县入白洋淀。自唐代起,滱水又有了一个沿用至今的新名字----唐河,盖因河水流经唐县后水流量猛增而得名。


据定州东坂村清咸丰三年(1853年)碑文记载,清嘉庆六年(1801年),唐河唐县、定州河段罹严重水患,禾苗尽毁,房屋皆倒,四野皆成荒沙之地。唐河主流此后大幅北滚,自定州经望都县柳宿旧河道东流,过清苑县武安、刘村后拐了个小弯儿进入博野县境,然后经南旺、淤堤、岗子上村南、八里庄村西,又向东北过十里铺再次进入清苑县界,经南段庄村北向东北流,至白洋淀。除了地名还是地名,这样的行文实在太枯燥了些,却不失为一条脉络清晰、简明扼要的河流走向图,唐河的影像至此在我们眼中逐渐清晰起来,再无“语焉不详”“据推测”等模糊信息。流水不觉时间老,一转眼到了民国六年(1917年)。那一年唐河水再次泛滥,上游决口。肆虐的水流咆哮而下,乱哄哄中冲刷出一条新的河道:从望都县黄土岗、薛庄直奔清苑县大李各庄、王力、温仁村北而去。裁弯取直,它又一次凭借自己的蛮力做出了选择。自那时起,唐河彻底脱离了博野县境。



现在来说说博水,这条据说赋予了我们这块土地“博野”之名的河流(康熙、乾隆年间的博野县志中均有“《职方》云:博野以地居博水之野而故名”的记载)。之所以说是“据说”,是因为《职方》这个出处本身就值得推敲。览遍《周礼·职方》,书中谈及了沤夷水(唐河),却并没有关于博水的任何记载。而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编于明代的《职方外纪》中的内容放眼五洲,所展现的世界图像又未免线条太粗略了些,笔墨勾勒不到博水,且时间上也有些晚。那么,记载“博野以地居博水之野而故名”的《职方》究竟是哪个《职方》?疑似县志记载有误。又有资料说那句话出自《太平寰宇记》,翻查之下果然有“后魏宣武景明元年,改博陵为博野,以地居博水之野”的句子。博野以水为名,果真如是。现在确切可知的是,博水源出望都县,沿途或潜入地下或重源涌发,一路向东南方向流淌。但具体流经了哪些地方,因《水经注》中出现的三梁亭、谷梁亭、阳城淀、白堤亭、清凉城等许多古地名至今无法与现代的某一处地点确切对应,又或者多处存疑,致使博水在世人面前始终笼着一层面纱,看不清楚。甚至有些人认为,博水本就不是一条有确切河道的河流。它忽而潜入地下忽而涌出地表、忽而成溪又忽而散为泽渚的跳脱表现可为佐证。那不是河流又是什么?呼啦啦一大面子的水?也不太说得通。清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熊会贞经多方考证后认为,博水即望都县的庆都河。这样说就清晰多了,至少这是一则关于博水的明确定位之说。看来博水还是一条河,一条水量丰沛忽隐忽现的河。综合它的流向及《水经注》、《地形志》中的多方信息,博水当年确实曾从博野县北部境内淌过。但也仅此而已,更多的秘密掩埋在地层深处,拂去了数层尘沙还是数层尘沙,一条河流似乎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了。


潴龙河的来龙去脉相对而言则要清楚的多。这是一条没有独属于自己的上游的河流。换而言之,它的上游不具唯一性。沙河、磁河、孟良河这三条原本各行其道的河流在流淌中彼此越行越近,至安平县军诜村时竟然合而为一。这股合而为一的水流自套里村旁进入博野县境,后经蠡县、高阳注入马棚淀,这一段儿就是潴龙河了。值得一提的是,潴龙河这个称谓面世的时间并不算太长,清朝之后的三四百年而已。而在此之前的漫长时间里,它一直沿用着另一个名字-----蟾河。对此,世代生活在潴龙河边的百姓们却有着另一个版本:潴龙河和蟾河原本为相距不远的两条河流,明代时潴龙河河道不知何故北滚,侵占了蟾河河道,也就是我们如今所看到的潴龙河的位置。从各种史料来分析,这个版本有可能是真的。无论如何,蟾河最终变成了潴龙河。



潴龙河这个名字最早源自一个神化了的传说:“盖伏龙之转也”。 清康熙年间的博野县志中则说:“其命名以猪化龙也”。 此说似乎也能够印证一二。在清朝编撰的《畿辅通志》中,“潴”字是没有三点水的,潴龙河直接被写作了猪龙河。而另一个说法听起来就更像炕头上、树荫下讲给小孩子们听的故事:有一头猪闲来无事在地上拱来拱去,不成想竟拱出了一条小水沟。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条小水沟竟然越变越宽、越流越远,在大地上蜿蜒似龙形,于是这条河就被叫做猪龙河。但如上说法怎么听都有些无稽,明显不具任何可信度。又有人曾考证说“猪化龙”实际上是“潴化泷”之意,意思是“平静的泽水变为湍急的河流”。也就是说潴龙河当年流至此处时,水流开始变得湍急起来,这样的解释听着就比较靠谱了。


潴龙河畔曾经有一个繁华的渡口----蟾河渡口(后称宋村渡口)。明嘉靖年间,潴龙河与蟾河合流后,因宋村地处南北驿路通衢的重要位置,便在此处修建了潴龙河流域最大的渡口,据说也是潴龙河畔唯一的渡口。当年宋村村东曾有座东岳庙,“三月廿八日乡民焚香,货物毕集”(见康熙十五年《博野县志》)。由此再往西去四十里,就是著名的祁州药王庙。古传“天下中草药不到祁州无药效”,祁州的中草药生意因此十分兴隆。云、贵、川、闽、两广等地的中药材千里迢迢经海运至沧州、天津后,再由车马运达宋村渡口,后由大船运往祁州。这些草药在祁州炮制加工过后,又经宋村渡口发散至全国各地。作为重要的中草药中转地,宋村渡口一度十分繁荣,运药材的车辆昼夜往返,络绎不绝。可天下事物盛极必衰,在见证了数百年的沧桑冷暖、朝代鼎革之后,宋村渡口终归老了。1978年,潴龙河漫水桥在宋村村北建成,宋村渡口从此卸下自己的使命。而这个时间,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听故事的人总是喜欢问“后来呢?”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及上游修建水库等种种原因,潴龙河的河水越流越少,大船慢慢跑不动了。再后来,小船也不得不上了岸,船桨和渔网散落着不知如何归置,到最后河滩上的那些小船也消失了。河底干巴巴地裸露在阳光之下,没过多久勤劳的百姓们将宽阔的河道平整平整,很多地方种上了庄稼。


清朝《畿辅通志》水道篇第十三页记载:“段庄乾河,即大西章河,亦名孝义河也,原系唐河分支,首起定州西北境……又至中照村北段村南则与段村水合之,又经东伯章、西伯章,转而东北入博野县西北界,经大西章为大西章渠,又东北经小店集至清苑县界……”。书中所说的,就是解放前孝义河的源头及走向。历史上,孝义河经小店北上的河段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淤废状态。到了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当时负责河务管理的官员叶伯英主持,对淤塞河段进行了疏浚改道,孝义河自此才与小陈村乾河(首起博野县杜村名杜村沟,东北流经闫村进入蠡县境)汇合,恢复了通流。解放以后,政府曾对孝义河进行大规模的疏通治理,而它的河道在一番规划之下也较原先有所变化----经安国县从西伯章村南入博野境,后经大西章村南、小西章村南村东、窝头村南、南祝村东、北祝村南村东、小店村北、北陶墟村北,到蠡县颜庄南入境东去,又向东北经高阳县注入马棚淀。


据说天下共有九九八十一条孝义河。关于孝义这个名字的由来,这些河流又几乎都沿用着那个孝顺媳妇遭恶婆婆刁难的传说,竟让人弄不清哪一条才是故事里所讲的那个。不过这并不重要,既然每一条河水都承载着我们民族孝与义的大德大道,那就让它继续传说着。刚解放那会儿,我们这条孝义河依然流水不断。尤其是大雨过后,孝义河水面很宽,水流也急,沿河的百姓们纷纷取河水浇地,闲下来就去河里摸鱼。当年河里鱼虾丰富,有鲫瓜子、白条、草鱼、鲢鱼、鲤鱼、嘎鱼,还有泥鳅……各有各的逮法,各有各的吃法。甚至无需用抄网子,赤着手也能捞到几条。



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产队组织村民挖土积肥时,杜村一带的村民曾经挖出来许多古树。就在地层之下两三米至四五米的深处,那里原是孝义河旧道!古树有粗有细,粗者两个成年人合包不过来,细者与我们如今常见的大多树木无异。它们一律面朝流水东进的方向,倒着。让人不由猜想也许很久以前曾经发生过一场致命的水患。在地下沉睡了无数载后,那些树木们又在一群热情高涨的铁锨镐头下重见天日。已经腐化成黑乎乎的粉末状的,直接被运到地里作了肥料。那些尚保留着树的筋骨和质感的,被拉到家里当柴烧,或者干脆扔到道沟里。竟如此简单!没有人去深究这些树的命运,当年曾经发生了什么,现在又在发生着什么。此后又是几十年,那些黑乎乎的树肥早已和泥土分不出你我。曾经宽展的河道有些地方被垫了土成了耕地,有些地段萎缩成不足两米宽的土沟了,沟里瓦砾遍布,早就没有水了。


北宋建立之后的许多年,宋朝与契丹之间摩擦不断,甚至征战不休。河北中部一带作为当年北宋北部边境的一部分,不得不想方设法修建屯田防线,其中就包括挖掘运粮河。运粮河既能起到构建军事防线之能,又可以开辟水上航线运送军饷粮草,可谓一举两得。我们这一带的运粮河河水源自曲阳嘉山,自嘉山挖渠引唐河支流水至定州,继而东流至安国、博野等地。在长辈们的口中,运粮河又叫赵家河,盖取宋朝乃赵家王朝之意吧。



运粮河具体在博野的什么位置?从村名考证的结果可见端倪:小店据传系本县楼村(今芦村)一户人家在运粮河边开小店发展成村而得名。西杜村曾因地处古运粮河三个渡口附近而名三渡口。由此可见,运粮河应该是在小店、西杜村旁边流过了。而庄窠头据载原名装货头,因紧靠赵家河水路码头,货物吞吐量大而得名。继续考证下去,建于唐朝的夹河村,到了宋朝由于河道变迁,村庄被潴龙河、运粮河两河钳夹,曾有“河夹”之称,后改名夹河。从小店到庄窠头,一南一北相去数十里,都是赵家河、运粮河,真有点儿让人困惑!不过,由于当时地上河汊纵横,陆路交通不便,大兴水路运输,开挖多条运粮河,或者因形就势将几条相近的河流挖通,也未为可知。另外,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宋朝潘杨两家不和,皇上派杨家押送粮草,派潘家监工挖河。潘家为谋害杨家故意将河挖成‘九绕十八弯,弯弯对头’的形状,欲使杨家无法按时完成运粮任务。”传说总是这样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信与不信,姑且听着。


东汉初始,乌桓部落经常与匈奴联兵扰乱北部一带,朝廷北征讨乌势在必行。为了确保战争时期的军粮运输,曹操曾命人开凿了泉州渠和平虏渠两条运河。其中平虏渠(自今河北省饶阳县至沧州市)将滹沱河与沙河连接了起来,途中曾从博野南境一扫而过。这应该是另一条年代更为久远的运粮河了。



唐河、博水、潴龙河、孝义河、运粮河,但这还不是全部。北魏年间,滹沱河发大水,一夜之间淹没了繁华的蠡吾县城(今城东乡里村)。东伯章、大西章、小西章、东章村名中的“章”字,皆源于一条古老的漳河(遍查漳河史料似与博野毫无关系,笔者认为应是西章河)。一条古老的白沙河曾自西南向东北从博野大地上流过,南白沙、北白沙分别位于它的南北两岸。秦朝时曾自定州沿淮水河筑了一条长堤,堤的尽头就是博野县的堤头。博野旧县志曾记载明代时的博野古城八大景,其中与水有关的包括“滋水夜渡”和“堤柳莺啼”两景。“滋水夜渡”描述如是“滋河水势汹涌,夕阳落山,野渡横舟,呼渡之声惊闻数里。沙鸥翔集,货船往来,亦称胜概。”而“堤柳莺啼”则是描写当年枝摇堤上、影落池中的护城河美景。另外,还有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月明河、小白河与沙河灌渠。解放后,政府曾对这些排沥性河道进行过大力整治。现在,如果你在博野大地上行走,说不定机缘巧合就会遇见一座桥,上书“月明河桥”或者“孝义河桥”,桥下自是一片干涸。


现在再回头看一看,博野到底曾经流淌过多少河流,它们曾经如何滋养着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又曾经氤氲出多少星星余火沙头照的人文传奇?可这块土地终归是静默了,夜深人静之时,既听不到小桥流水亦无惊涛拍岸。一切的热闹均湮没在地底下,地上那些沙滩、丘岗、桥梁早已失去了流水这门生动的语言。好在这一切似乎都不是结局,沧海桑田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文/孔淑茵)



大家都在看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