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选择大于努力的名言-选择大于努力,关键是“你会选择吗?”一张利弊清单,提升选择力

选择大于努力的名言-选择大于努力,关键是“你会选择吗?”一张利弊清单,提升选择力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05 19:53:12
阅读:

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在《流动的时代》一书中写道,“当代社会与过去的一个不同点是,过去人们常常因选择极其有限而痛苦,而现在人们常常因选择过多而痛苦。”



一个人每天要做大量的选择,比如早上起来穿什么衣服,到公司先开始做什么工作,午饭吃什么等等。


那是不是经过这些大量的“选择练习”,我们就会选择了呢?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调查问卷,挑选1000名志愿者,对其在过往的人生经历中,做过的一些重大的选择,进行满意度调查,比如说专业选择、婚姻选择、就业选择、职业转型等,结果显示当这些人回头看当初做过的一些选择,只有不到35%的选择是令自己满意的。



现在常说“选择大于努力”,不可否认选择的重要性,但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真的会选择吗?”



张琦在一家大型外资企业工作8年了,转眼到了30岁,像大多数中年人一样,感觉自己遇到了职业瓶颈。


8年时间做到了高级项目经理,带个小团队,不算好也不算差,虽然收入还不错,但是现在人事架构稳定,总觉得再往上一步很难。


最近一个朋友介绍他去一家初创的互联网公司负责市场,薪资虽然给不了那么高,但级别提了不少,还能给期权,将来公司成长起来,自己也算是初创团队的一员,也能跟着水涨船高。


一方面是收入更高,更加稳定的外企工作,另一方面是风险较高,但未来可期的初创公司,究竟怎么选择,张琦也犯了难。(这是一个粉丝向我咨询的问题,人名为化名)


其实,在我们的职业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选择和困惑,比如:


  • 刚毕业是去一线大城市发展,还是留在三四线小城市;
  • 面对好几份offer,各有优劣势,该如何选择;
  • 内心躁动不安分,是选择继续打工,还是出来创业;
  • ……

当面临这些选择时,我们要么犹豫不决,内心挣扎,要么不知道如何权衡抉择,最后很有可能选择了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为什么我们经常选的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影响决策的4大思维陷阱

1、聚光灯效应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认为,人们习惯对眼前的信息关注过多,却对视线之外的信息不加考量,潜意识里认为“目光所及,便是一切”,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聚光灯效应”,就好比在剧院看舞台剧,总是被聚光灯照亮的地方吸引。


从本质上来讲,这一点也是决策的核心难题:聚光灯照射的只是一部分区域,灯光以外的一切都被忽略了,而我们时常忘记聚光灯的存在,以为可供我们决策的依据和选项只有灯光照射的这一小部分。



2、身份遵循原则


决策心理学提到一个“规则遵循理论”,即人们在做出一个决定时,往往是基于自己的身份,并依循自己身份所应遵守的规则来进行判断,这种做法使个体的行为与周围的社会情境可以更好地适应。


在东方文化下,“身份”更多是作为社会和外部的期望加之于个人身上的,而不是个人自由探索的结果。



这种身份遵循原则会成为我们头脑中的一个框框,限定、阻碍了我们的思考。


我们可能更多地会想“我们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我们想要做什么”;


更多地会想“我们只能做什么”,而不是“我们擅长做什么”;


于是虽然我们在做选择,但又好像我们只是在做一些注定要做的事罢了。



3、满意原则


决策心理学认为,人在面临选择时,通常会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所谓“满意原则”,就是人会从自己最熟悉的待选项开始逐一进行考察,如果考察到一个满足内心标准的选项, 就会采纳这个选项,余下的选项就废弃了,而不是对比所有待选项,然后选出其中最好的。


因此一个人会不会做出尽量好的选择,跟他所采纳的标准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内心的标准比较低,那么很快就会找到一个满足标准的选项,而这个选项很可能在所有选项中并不优越;如果内心的标准比较高,那么就会多比较一些选项,最后选中的那个选项就会更好。



就好比一个小姑娘选择前台文员的工作,因为自己要求不高,根据自己的标准,选择这份工作在当时来看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是等她到了30岁,结婚有孩子,生活压力大了,渴望更高的收入的时候,发现职业没前途,换工作没能力。


这就是因为标准太低,遵循满意原则的后果,如果当时有一个更高的标准,或者多对比一些工作选项,谋求最优的职业,可能现在也不会有此焦虑了。


4、证实倾向


人们在判断事物状况时,大脑往往习惯根据直觉形成第一判断,然后潜意识会去搜集那些支持自己看法、判断或者观点的信息,心理学家称之为“证实倾向”。


有趣的是,这种行为看起来非常合理,我们自认为在清醒地做着某种对比分析,但事实上,大脑只是在执行证实倾向形成的命令。


当我们希望某件事情是真实的时候,便会关注支持这件事是真实的信息,然后,从中得出自己潜意识里想要的结论。


这种现象会导致我们在做因素分析时,不自觉地寻找支持自己倾向认可的选择,并以此作为判断的客观依据。



如何提高选择的有效性?富兰克林理性分析法:利弊清单

1、选择决策的基本流程


在面对这些选择时,我们正常的决策流程如下:


  • 面临选择
  • 分析选项
  • 做出选择
  • 接受结果

而在这个流程当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分析选项,那我们在面临选择时,究竟应该如何更合理、更有效地分析选项呢?


2、富兰克林理性分析法:利弊清单


1772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位朋友在面临一次不寻常的工作机会时,向他寻求建议,富兰克林给他提出了一个可以让他自己做决定的方法,即在一张白纸上,用一条分割线把纸面划为两栏,分别写上“利”和“弊”,当所有的利弊都罗列完全时,就开始进行逐一对比分析,划去看似同等重要的利弊因素,最后看看还剩什么,并以此来做出选择。


利弊分析法其实被广泛的运用在我们的日常决策当中,只是多数人并不知道其科学的使用方法,只是简单的在脑海里罗列出利弊因素,进行简单的比对分析。


利弊清单需要注意以下两大原则:


  • 因素穷举:即把能够想到的,对自身有影响的因素极尽可能的罗列出来。
  • 因素赋权:根据自身对每一项因素的看重程度、影响程度等,对其进行打分赋权。

以张琦的案例来举例,看看究竟如何准确的运用好富兰克林利弊清单分析法,见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的利弊清单分析法,可以看出选择去初创团队的得分为4,而留在外企工作的得分为1,所以选择去初创团队可能对于涨起来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那么究竟这个选择是不是最好的呢?


不一定!


因为利弊清单分析法,也称为理性分析法,它的核心点是建立在人们在做分析时,能够做到绝对理性的基础上。


但事实上,人的大脑在分析问题时,往往会受到非理性的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分析的结果失真失准。



3、因素的假设性验证


看到这,可能有一些小伙伴会有疑惑,既然我们的判断经常受到非理性思维的左右,那是不是意味着利弊清单分析法没有意义呢?


当然不是!


利弊清单分析法是我们在做决策和选择时,理性分析的一个基础方法论,为我们提供判断和分析的依据,是必不可少一个分析工具。


其实,影响利弊清单的关键是我们所列举的利弊因素是否足够客观,是否已经穷举,所以为了提高利弊清单分析法的准确性,通常还需要进行利弊因素的假设性验证。


主要方法有以下三个:


  • 逆向思考

对自己所列举的利弊因素进行质疑,提出相反的观点,并按照相反的观点进行搜集信息,加以求证,验证逻辑是否成立,这个方法主要可以解决“证实倾向”所造成的逻辑漏洞。


  • 提升格局

古人云:“谋其上者取其中,谋其中者取其下。”


通过提升人生格局,制定更高一级的标准,从而打破“满意原则”对自己的束缚,将更多的可能性纳入到考虑范畴之内。


  • 寻求建议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自己在分析利弊清单时,很容易受到思维限制的影响而不自知,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拿着利弊清单征询他人的建议。


至少需要征询两类人的建议,一是熟悉自己的身边人,二是了解选择方向的专业人士。



学会了富兰克林理性分析法,可以帮我们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但也不能保证我们每次的选择都是最正确的,最优的。


正如心理学大师詹姆斯·马奇(James March)在《决策时如何产生的》一书中写道:“对现实世界中决策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备选方案都是已知的,并不是所有的结果都要考虑,并不是所有的偏好都在同一时间出现。”


那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每一次选择呢?



总结:选择的正确心态

一个年轻人问智者:“智慧从哪里来?”


智者说:“正确的判断。”


年轻人又问:“那正确的判断从哪里来?”


智者说:“经验。”


年轻人进一步问:“经验又从哪里来呢?”


智者答道:“错误的判断。”



一次选择到底有多重要?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一个选择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但多年以后,一个新的选择也有可能颠覆原先那个关键的选择,使人生走向一个新的方向或者重新走向原先的轨道。


如果这样看的话,选择是可以被修正、被重塑的,单次选择的重要性也许被我们高估了。


如果我们从整个人生的视角来看,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某些我们期待或者并不期待的改变,但不论如何选择,某些深刻的经历和体验会被永久地保留下来,成为我们人生中无法改变的印痕。


“现在的我”不过是无数个“可能的我”中的一个样本。


所以我们大可以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有时候我们会选错,甚至为这个错误付出太多,但是没关系,我们仍然可以重新做出选择,因为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