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兄弟句子-戊申读《东周》第七期——兄弟相残(二)

兄弟句子-戊申读《东周》第七期——兄弟相残(二)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29 01:36:36
阅读:



关于庄公出生的说法有好几种。




其一说是武姜在睡觉的时候生下了庄公;其二说庄公是倒着出生的,就是脚先头后,属于难产,让武姜受了很多罪;还有人说庄公出生时是睁着眼的,把武姜吓了一跳。不管是哪种说法吧,庄公因为自己与众不同的出生方式而被取名寤生,也因此被武姜嫌弃、疏远、甚至暗害。


后来武姜又有了第二个儿子——叔段,这个儿子一表人才风流潇洒,真是人见人爱,武姜是打心眼儿里喜欢。于是就起了废长立幼的心思。




武姜曾多次向武公提出废掉寤生,立共叔段为世子,武公不听,这里面也可以看出郑国当权派和外戚集团的博弈。


首先,我更愿意相信郑武公想要庶长子原繁做自己的继承人,因为原繁和申国那些人是没有任何瓜葛的,他只属于郑国,他做了郑伯以后会完全顾及郑国的利益。可惜,原繁没有支持者,他是站不住脚的,就算武公强立他为世子,他也是无法继位的。


最开始,估计武公也不怎么喜欢寤生——这个可怜的倒霉蛋儿,当然他肯定爱自己的儿子,只是不喜欢他和外戚集团的瓜葛。后来,这个儿子越来越被武姜和外戚疏远,武公这才高兴起来,也更加坚定了他对寤生的坚持,而且这种坚持是非常有力的,不管从哪方面说寤生都具有绝对合理合法的继承权,只要自己坚持,外戚集团也是没有办法的。对共叔段,武公绝对不会考虑,因为他十足十是个外戚集团的人,他如果继位,郑国就完了。


而对于武姜和申国,他们的想法恰恰相反,除去武姜的个人喜好之外,外戚集团肯定也有自己的考虑,毕竟寤生从小表现出的与众不同让他们心存顾忌,而共叔段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草包,控制一个草包肯定比控制一个英主要容易的多。所以他们不遗余力的想要把寤生拉下马,甚至在他继位很多年后还要发动叛乱赶他下台。可惜,这一切都没能如愿。


武公去世后,寤生顺位继承,郑庄公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即位之初,武姜便提出过分要求,她要庄公把制邑这个地方给共叔段。叔段是有自己的封地的——共,所以叫共叔段。武姜借口说这个地方太小,你身为大哥,当了老大,不该表示表示吗?




庄公说表示可以,但制邑这个地方不行,老爹说过,制邑这个地方是不能动的。为什么不能动?制邑原来是东虢国的地盘,是中原诸侯进入周国的必经之路,是周朝的东大门,阻挡外敌的屏障,战略位置非常重要。郑武公灭亡了东虢国,制邑落入郑手,怎么可能轻易分封。


武姜说好,制邑不行,那京城吧。庄公一脸黑线……


京这个地方是武公花大气力打造的经济重镇,城市规模庞大,不输郑国都城新郑,人口众多,商贸发达,经济十分繁荣,在郑国的GDP占比是很高的。这儿是一块肥肉。


庄公犹豫。武姜说你要容不下你兄弟,干脆让他去外国要饭。庄公没办法,说拿去拿去。


也许武姜和叔段最开始想要的就是京,先要制邑只不过是给庄公一个还价的余地,到没有余地的时候,他只好同意。


京不比共,京这个地方是大有可为的,共叔段到了这里果然开始大展拳脚。他首先挟持西部和北部的边境官员,让他们向自己进贡。而后又袭取了鄢和廪延两个北方重镇,把这两个城邑划为自己所有,这什么行为?这是赤裸裸的分裂国家啊。这时候郑国北方的人民都知道叔段的厉害,称他为京城大叔。


大叔经常以狩猎为名,大肆外出练兵,又招兵买马,铸造兵器盔甲,同时和武姜串通,密切关注新郑的一举一动。


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嗯?这句话用在这是不是不合适啊:(反正所有人只要眼睛没瞎都知道共叔段要干什么。


庄公也知道,可他装作不知道。他关注的不是自己的弟弟,共叔段在他眼里就是个瘪三,没什么本事,分分钟就可以灭了他,不足为虑。他顾忌的是申国外戚集团,因为如果叔段作乱,外戚集团是肯定会帮他的。他必须权衡,权衡双方实力的对比,自己有多少胜算,当他认为自己有把握驱逐外戚的时候,就可以不必再装聋作哑了。


可有人沉不住气了,力主赶快除掉共叔段,否则将难以收拾。这个人就是公子吕。公子吕字子封,是武公的弟弟,庄公的叔叔,郑国的正卿,庄公的第一辅政大臣,他觉得共叔段的所作所为已经远远超出了臣子的范围,必须立刻加以制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庄公说武姜撑腰,我也没有办法啊。公子吕很郁闷,觉得郑国危在旦夕,而主上无所作为,郑国前途很是堪忧。他出去时碰到祭足,就诉苦。祭足说你怎么不明白庄公的心思呢,你说的是一件很大的事,主公怎么能当众表态,你是主上的亲附大臣,晚上偷偷的去拜见他,必有定论。




公子吕有点儿明白了,晚上就去找庄公,庄公果然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公子吕不禁感叹,祭足这个人料事如神,我不及也。


二人当晚定下了一条计策——引蛇出洞。庄公假意出访周国,其实是袭取廪延。武姜和共叔段得到庄公出国的消息,立时联络起兵造反夺取政权,叔段领兵在外进攻新郑,武姜做内应,母子俩想来个里应外合瓮中捉鳖,没想到鳖没捉着,反把自己捉了。


叔段倾巢出动,京城空虚,公子吕带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京城拿下。那边攻城战还没开始,叔段一听京城丢失,急忙回军,却被庄公带兵从后包抄,和公子吕两支军马前后夹击,共叔段大败,逃到鄢城,畏罪自杀。


新郑城中,外戚集团被公子吕之子公孙阏杀光,武姜被控制,随后送至颍城看管。庄公对武姜留下千古狠话——不到黄泉,无相见也!


就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们母子之间的隔阂有多深,庄公心中的怒火有多高。就是放在今天,99.99%的人都不会对自己的亲生母亲说出这样决绝的话来,因为不至于,有什么深仇大恨解不开。可庄公说出来了,也许是一时气话,但也可想见,武姜对庄公的冷落甚至愤恨,绝不是一两个白眼一两句冷语所能遮掩的,期间不知道有多少明争暗斗阴谋诡计直指庄公,他能活下来真是不容易。


而且我认为,庄公和弟弟共叔段的争斗,武姜要负99%的责任。如果不是她从中挑唆,共叔段不会生出弑兄之心,郑国不会内乱,庄公也不用背负杀弟囚母的骂名。这一切,全都是武姜一手造成的,也许还有外戚集团的操作,但这位母亲的作为实在是让戊申不齿。


也许有人会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管父母对我们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好好的孝顺他们。是,不错,孝是没有错的,但戊申不赞成愚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本身就是愚孝,是不对的。小错可以包容,大错必须指正。


当然,现今社会,人们早已对父母没了那份耐心,别说愚孝,孝能做到就已经很不错了。但他们愚孝的观念变了吗?没有。只不过他们愚孝的对象发生了转变,不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子女。是的,没错,他们愚孝自己的子女。子女对的是对,错的也是对,无原则无底线无条件,一群三无父母造就了一群三无子女,而且沾沾自喜自以为是。这不是愚孝是什么,简直是愚愚愚愚愚孝。还好这部分人不多,否则……


有很多历史学家说庄公是不教而诛,他不是用教导的方式而是用计谋对付自己的弟弟,包藏祸心,是千古奸雄。


这样说的历史学家你们看过来,戊申只想对你们说——你们真他母的大亚湾!庄公也想说:我教尼玛个球啊,老子命都快保不住了,还教,是不是我先死了你们才开心?一群腐儒,退散!我要拉屎,想吃的留下!


补充一句,庄公撂下千古狠话之后就后悔了,后来在颍考叔的感悟和调解下,母子和好,庄公平生第一次感受到母爱是什么滋味。




戊申之前写过一首关于庄公的词,大家凑合看下。


两同心·郑伯


犬戎恣虐,


掘突奋怒。


庄公寤、惊诧武姜,


竟失心、离间伯仲。


惟隐忍,胡作非为,塞听障目。


子封忧国奇谋,


共段伏诛。


意难平、黄泉勿见,


何能为?奸雄千古!


鸮鸟飞,颍叔怀肉,掘泉暗渡。


郑国内乱刚平,周国朝局有变,庄公不得不奔赴成周,处理政务。究竟何事?请看下节——周郑交质。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