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形容战场的成语-长平之战尸骨坑介绍 长平之战成语有哪些

形容战场的成语-长平之战尸骨坑介绍 长平之战成语有哪些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21 23:15:19
阅读:

战国时期,赵国的长平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在战争中,交战双方秦、赵两国的兵力伤亡数目令人震惊。赵国前后死伤约45万人,此后元气大伤。而秦国也伤亡过半,国内空虚。


在长平之战的最后阶段,赵军主将赵括死于秦军的乱箭之下。赵国军队失去了主将,剩下的士兵便不成气候了,全部向白起投降。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白起并没有放过这些降兵。他认为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留下他们,可能会再生其它事端。于是,他便用了欺骗的手段,将赵国的四十余万降兵全部予以坑杀,只放回了年龄较小的240名士兵。这样的事件的确骇人听闻,但也足以让人见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白起临死前,也曾说过自己做了这样的事情,早就足够死罪了。


在1995年的时候,位于山西高平市的长平之战遗址正式开始了相关的考古发掘行动,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工作人员没日没夜的努力下,终于将当年战争中的尸骨坑逐渐挖开,并将其分为一号坑和二号坑。两者均为深坑,并不像是秦军人为所挖,而更像是天然形成的。可以想见当年那四十余万赵国士兵死后被抛入这里,再将一层薄土掩盖上去。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些尸骨也终究都被深埋于地下了。


因为这个尸骨坑是在永录村发现的,因此也被叫做“永录尸骨坑”,其出土了大量的尸骨、刀币、箭头等文物,为长平之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长平之战大将李牧简介


周赧王时期,长平之战是发生在秦、赵两国之间一场相当惨烈的战争,造成了两方人马共计约七八十万的伤亡,两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均受到了重大损失。赵国更是在这场战争中元气大伤,难以恢复到能够与秦国抗衡的国力。


长平之战中,廉颇、赵括、白起、王龁都是让世人铭记的两方将领,他们均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李牧,这位在那一时期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的人,却并没有参与这场战争,这不由得使人感到疑惑。如果说一开始是因为已经派遣了老将廉颇镇守长平,故而没有让李牧前去的话。那在廉颇被撤换之后,赵王为什么不派实力更强的李牧来接替他,反而派去了远不如李牧的赵括前去担任赵军主将呢?


其实,李牧不能参与长平之战的原因也很简单,其一是他当时正在北方抵御匈奴,无法分身。其次就是赵王当时中了秦人的反间计,心中不信任廉颇,而如果再派遣李牧去打长平之战,李牧极有可能采取跟廉颇同样的战术,只守不攻。因此,赵王才会派去“主攻”的赵括,而李牧只能无奈地观望战局。当然,这也大多是后世人的推论。


现在很多人都会怀疑,如果是李牧参战,会不会还有与白起一战的可能。然而历史不可能重来,长平之战的结果也不会更改,李牧参与长平之战的故事也只能成为世人心中的想象罢了。


长平之战成语有哪些


历史上的一些战役经常会依据战争的局势或者计谋而衍生出一些成语,例如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等。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除了战争的规模之大、伤亡之惨烈,以及战争后的各国局势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外,由这场战争而衍生出的成语“纸上谈兵”也基本上到了众所周知的地步。


纸上谈兵,字面上的意思即在纸面上谈论打仗。那么这个成语的主角又是谁?他跟长平之战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赵军在长平之战中的主将赵括。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从小熟读兵法,谈论起兵事来,常常连他的父亲也不是对手。在长平之战中,赵军原先的主将廉颇因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而被撤换下来,于是赵括便代替廉颇成为了赵军的将领。但是赵括从来只会“纸上谈兵”,没有任何的战场实战经验,只会将书中所说的兵法生搬硬套,根本不懂得根据战场上变幻莫测的形势而改变策略。他上任后,更换了军中的官吏和制度,并改变了廉颇之前的战术。最终,赵括因贸然进攻而中了秦军主将白起的计谋,使得赵军大败,四十余万士兵被秦军坑杀,他自己也在突围时死于秦军的乱箭之下。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是这么得来的,后世也多将它用作贬义词,用来比喻只会空谈理论,而不能真的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其实,赵国输掉长平之战也并不是偶然的。首先,赵国与秦国在开战前的准备上就有区别。虽然两国兵马的武力值相差不大,但是秦国约有兵马60万,赵国是45万左右,这在数量上有了一定的差异。其次,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内的经济得到发展,而赵国在经济和农业上则稍显滞后。因此,在战争所需的物资方面,赵国的储备并不充足。


相关阅读推荐:


相关专题: 长平之战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