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形容月亮的词语-月亮早被中国古人「玩坏」了

形容月亮的词语-月亮早被中国古人「玩坏」了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23 11:06:54
阅读:

中国人的传统佳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如期到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等习俗,并且流传至今。说起中秋节,总有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月」。


今年正好是人类登陆月球五十周年纪念。在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由土星5号火箭推送发射升空,还记得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下登月舱,踏上月球表面时说的那句话:


“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从此,在月面上留下了人类的足迹。人类对月球的向往与探索从未停止过,早在“阿波罗”登录月球之前,中国便有寄托人们奔月希望的嫦娥率先意念登月。


而中国人对月亮的情有独钟更是穷尽诗词歌赋,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月的成语,不下数百条;描写月的诗词更近千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文人的月亮情结。


在《说文解字》中,“月,阙也。”说这月亮,有如太空阙门,富有阴晴圆缺变化,是宇宙太阴的精魂,像月缺之形,于是就照半个月的样子创造出一个象形字。 古人的夜生活不似今日这般灯红酒绿,中秋之夜,夜色茫茫,唯有明月当空,抬头望月亦可消磨时光。欧阳詹的《玩月并序》如此曰: “月可玩,玩月,古也,谢赋、鲍诗、脁之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


南宋嘉定年间人刘学箕所撰《方是闲居士小稿》中有《中秋玩月记》,对此已有感叹:


“中秋玩月,古今所同者也。虽古今所同,然故实所始,骚人雅士不多见于载籍,后世未尝无遗恨焉。” “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太寒,夏则蒸云太热”,秋天是寒热宜人的季节,八月十五正当秋季中间,天高气爽,澄空望月,“虽他时之并照,何斯夕之为明?”


清冷愁人的月亮


柔和宁静的月亮,使万物笼罩在朦胧夜色之中,不免触发心中情怀。 实际上,月景很早就出现在中国文学创作的视野里,如《诗经》中的《陈风·月出》里便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诗句。月亮的澄明虚空,时常让文人与月亮产生悲凉清冷的共鸣。 以三曹为例,“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怨歌行》)、“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曹丕《杂诗》)


佚名 松下赏月


文人借由景物,关注自然和自身,把对自然的感受与内心的感情结合,进一步的抒发清冷之境,甚感悲凉。而这种对月感受的意境被唐人所继承。


于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成了借月怀情的经典之作;“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杜牧《早雁》)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月明灯暗,影孤啼哀,整个境界,正透出一种无言的冷漠。


宋 李崇 月夜观潮图


唐代的中秋,诗人以赏月题咏是当时所流行的。可即便是有歌弦管乐助兴,唐代诗人笔下依然不脱思怨之音:


此夕来奔月,何时去上天。云鬟方自照,玉腕更呈鲜。燕婉人间意,飘飖物外缘。诗裁明月扇,歌索想夫怜。暗染荀香久,长随楚梦偏。会当来彩凤。仿佛逐神仙。


宋 马远 邀梅就月


热闹喜人的月亮


同样是赏月,同样在中秋,宋代诗人与唐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却是那么的不同。宋代诗人笔下,中秋没有那么的清冷寂寥,反而平添了那么几分的热闹。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称北宋时的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深夜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清 陈枚 琼台赏月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曰:


“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珍,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寠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宋 马远 月下把杯


宋代这种市井人家在中秋之夜游乐嬉戏的出现,可以说中秋玩月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精神性的理想人格崇奉和内心世界的探索上,同时也进入了世俗生活的体验,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生活的内容。


中秋夜,我们望向同一轮明月,它不仅给人带来凄幽伤感,也能给人带来无限繁闹喜悦。


明 张路 月殿嫦娥图


古人玩月,带给我们的内心差异却是那么不同。 不论何种心境,鲜爽的秋日都在提醒这我们,从夏日的燥热与沉闷中抽身,食甜香软糯的果饼,望那在柔和宁静夜空中的皎月,在月光下,一切事物都显得优美飘忽,而没有定性。你觉得它是怎样的,它便是怎样的。 中秋夜,愿你茶酒相伴,诗意中秋。


作者:兮浅 | 弘益茶道美学编辑


•排版编辑✎ 兮浅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