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形容月光的成语-唐诗宋词里绝美的月光,人间何事问多情

形容月光的成语-唐诗宋词里绝美的月光,人间何事问多情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27 06:45:24
阅读:

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自《诗经》始,历代诗人便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而且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 “月亮”意象负载着民族深刻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笃信佛教,中年以后即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一“诗中有画”之境带有淡淡的禅意,映照出诗人恬静闲适的心境。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代: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在古代诗人中,李白以难以计数的咏月诗句构筑了自己独特的月光世界。


多情的月亮,陪伴着孤独的诗人。清高的诗人,邀来了同样清高的月亮结伴东游。在李白的情感体验中,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冰清玉洁的一轮皎月,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知己。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独漉篇》),月本皎沽,我亦皎洁;月本无心,我亦无心。诗人在月影中孤芳自赏:同样孤独,同样透明,同样清高。人格化的月亮意象,与诗人的心灵世界契合为一体。


金陵五题·石头城


唐代: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朝国祚短促,骤兴骤亡,刘禹锚请出月亮见证了这一段悲凉的历史。“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旧时月”实亦“今时月”。但是在敏感的诗人笔下,月亮却有着强烈的时间意识。 《石头城》无一句写到六朝繁华的过去,但读者无一例外会从拍击“空城”的潮声中触摸到历史的沧桑巨变。诗人巧妙地以“旧时月”作为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成功地组接了历史时态和现实时态,传达的是诗人深沉的历史悲凉感。


琵琶行(节选)


唐代: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琵琶行》中以环境描写烘托琵琶女高超演奏技艺的名句。急管繁弦戛然而止,听众心折无声,江月分外澄澈。这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巨大空间。一方面,连江心秋月也在聆听琵琶女的“仙乐”,琵琶女的演奏技艺的确达到出神入化之境。另一方面,琵琶声“似诉平生不得志”,读者已从中领略到琵琶女那种凄楚之情漂泊之意,而敏感的诗人,也从对久已不闻的“京都声”的陶醉中复归现实,触发出一种迁谪沦落的感伤之情。秋江月冷,月照离人, “别时茫茫江浸月”,江心秋月为“天涯沦落人”的情感交融提供了最适宜的时空背景。


锦瑟


唐代: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明月高悬,蚌得月光,光莹明澈,这是一个美丽的传闻。月是天际明珠,珠是水中明月,一轮皓月笼罩于沧海之上,颗颗明珠闪烁于烟波之中,这是何等美妙的境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后主一生也有着深厚的月亮情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秋月”像一面镜子,观照过词人纵情逸乐的欢颜,也映照出词人阶下罪囚的愁容。 “正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望江南》),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后庭花》),这里描写的故国之“月”,亦即今时“不堪回首”之月。“秋月”,积淀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无穷的怅恨。过去令作者心旌摇荡神采飞扬的月光,而今变得冷艳刺目惨不忍睹,其中包含着多少物是人非沧桑巨变的哀痛!“故国”明月,寄寓着词人李煜的生命体验。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夹岸杨柳,参差拂动于凄凉晨风之中;天涯孤客,黯然独守于天际残月之下。柳永在舒缓而又哀恻的言辞中,传递出一种抑郁伤感的情调。昨晚别离,还在“都门帐饮”,还在“执手相看”,今朝酒醒, “晓风”驱散了精神的麻木,惟有清凉的一钩“残月”斜挂天际,陪伴着孤独的词人。烟水迷离的凄美中,透出的是百般的思念和百般的无奈。此句向被称作“千古俊句”。以“杨柳岸”、 “晓风”、 “残月”三种意象的复合写离愁别绪,词家无出其右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赤壁祭奠江月,既有伤悼“千古风流人物”的吊古之情,更有感喟“早生华发”一事无成的个人忧伤。贬官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不幸, “酹江月”的确反映出一种“人生如梦”的空漠情绪。但是,苏轼的过人之处正在于实现了精神的自我完善。在这一点上,苏轼笔下的月又充满了探索思辨的哲理意味。


大江滚滚东流,一去不返,是为变,然滔滔江水,流之不尽,是为不变;月亮月半盈满,月初空损,是为变,然风月无边,你我共适,是为不变。人生百年,何其短促,是为变,然千万年来,人类繁衍,绵绵不绝,物我同一,化作永恒,是为不变。人从自然而生,复归自然而灭,自然生生不息,人即生死同一。苏子涉月诗文表现的留恋人生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正是得之于无边风月的深刻启示。自此而后,咏月诗又增加了其哲理内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想像夫君的“锦书”,实写自己的思念。其时,李清照结婚未久,赵明诚负笈远游,夫妇天各一方, “花自飘零水自流”,所以才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叹。词人的闺阁之思也是人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月亏还盈,花好月圆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月满”而人不“圆”.反衬出词人内心的一种忧怨。清澈的月光、飘浮的云影、轻飞的大雁,组合成一种朦胧的境界。李清照用她独有的女性视角和人生体验感知月象,情感显得特别的细腻和婉约。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唐代扬州,何其繁华阜盛。而今,维扬名桥静卧水上,但已不见了昔日的欢声笑语玉人笙歌。只有一轮“冷月”悄无声息投影清波随波荡漾。这是“胡马窥江去后”出现的残破景象。月,本无所谓冷热。月之“冷”是客观物象作用于词人心灵的感觉,似乎月也懂得人间的苦难。残桥、冷月、清音、凄情,构成了一种清远空灵的境界,词人以灵动之笔写出了扬州城昔盛今衰的黍离之悲。


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她是一种道具、一种背景、一种气氛,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媒介、一种审美意趣。她的空明、澄澈、高洁的品性,她的暗示、隐喻、象征等效用,令无数诗人倾倒。于是,月亮意象无处不在地渗入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铸就作品的血脉和灵魂。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