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形容文章写得好的句子-如何写好文章?父母和老师必读,自媒体人必读

形容文章写得好的句子-如何写好文章?父母和老师必读,自媒体人必读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13 15:27:45
阅读:

(点击上方的蓝色文字“黑白的触动”,关注这个公众号,获取更多有温度的音乐和文字)


写作很简单


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我上学那会儿,压根没想到今天会喜欢写作!


小时候的我更喜欢数学,倒不是说我在数学上多有天赋,而是比起语文中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难题,还有没话找话“强说愁”的作文,我实在觉得数学的一加一等于二就是一股“清流”,通透明晰,简单易懂。


于是我在高中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理科,当然,实话说,这也有虚荣心作祟——那时学校里的鄙视链是学理的看不起学文的,学文的看不起艺术生和体育生。理所当然,我的大学也跟写作没有任何交集,只是读了一点文史哲类的书籍,对以前头疼的文科没那么反感了。


真正喜欢写作是近两年的事情,完全是无心插柳的自然转变——没有任何刻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只是看了点书,想了点事,激起了一点表达欲望而已。


为什么小时候那么排斥写作?现在回想一下,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是教材选文和作文教学的不合理。


比如老舍的《趵突泉》一文,其描写泉水上涌的几个段落选入了小学四年级的课本,现在看来,非常生动有趣:


“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


可是对于10岁左右的孩子,怎么能静得下心来品出其中的趣韵、体味其中的美感。别说是孩子,就是成年人,如果心浮气躁,也压根就不会觉得这种描写有多美。没有体会,而硬要理解文章的意趣(试卷会查考),那只能是青蛙支桌子——硬撑,如何不让孩子们反感。


再说说作文教学,记得那时常出现的作文题目要么是太高大上,比如写人生、理想这种宏大的主题,要么是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比如写网络阅读。再加上老师引导的方向常常是建设祖国、为社会做贡献、三好学生、助人为乐等等的“大价值”,虽然很正能量,但容易导致学生只会写空话、套话,没了自己的真话。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告诉大家,写好文章,第一步是做到“真”,对于某事、某物、某人、某景,你最真实的体感是什么,这需要用心感受、思考。


做到“真”还不够,如何把真切的感受转化成文字,这就需要所谓的“写作技巧”了。


怎么获得和提高写作技巧?——大量的输入和适量的输出!


输入就是获得信息。广义上说,只要我们睁眼看,竖耳听,我们都是在输入。旅游、看电影、听音乐、和朋友聊天......只要你用心,会汲取很多营养。这些营养能增广见闻、添加素材,却不一定能训练写作技巧,因此,我们需要一种特殊的输入——阅读。


我想,对于有志于写作的人来说,不论你是做自媒体,还是打算写小说,或是当个专栏作家,大量广泛的阅读都不可或缺。阅读的范围要广,文学、历史、哲学、科学、宗教、艺术等等都要涉猎,因为要将一事写透,非得有深广的知识不可。


有的小伙伴会问,我读了不少书了,可是还是不会写,这是怎么回事?


这种困惑很常见,其原因也很简单——只输不入!阅读是有方法的,不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看完了事。读书需要记录,你不认识的字词、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打动你的金句、震撼你的思想......这些你都要记下来,或记在本子上,或记在电脑上,随时翻看,日积月累,你的写作技巧在不自知中会有很大的提升。


适量的输出是训练自己整理、归纳、表达的好办法。为什么要“适量”呢?因为一定要到有表达欲望的时候再输出,千万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样会耗尽你对写作的兴趣,还会让你郁闷沮丧。输入到位了,输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有兴趣,每天或每周记记日记或周记,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写写遇见的人、事,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都可以训练写作能力。


为了让小伙伴们进一步认识写作,了解写作,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有关写作的书籍,读一读,不无裨益。


第一本:《写作这回事


推荐指数:★★★★★


这是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在晚年写的一本小册子,字数不多,却是作者关于写作这回事、写作技巧毫无保留的分享。


斯蒂芬·金的大名我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听过,但我想,《肖申克的救赎》、《闪灵》等电影你一定有所耳闻甚至非常熟悉,这些影史经典之作,均是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他是当今世界读者最多、声名最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中,其作品总是名列榜首,居高不下,版税均逾千万美金之巨。


斯蒂芬·金


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可以以1999年6月19日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作者回顾了有趣的童年和未出名前拮据的写作生涯,其中穿插着作者对于写作的理解和写作技巧的分享;后一时期作者对写作这回事表达了真挚深刻的见解,平易近人却耐人寻味。


为什么要以1999年6月19日为界呢?因为这一天作者在散步时不幸被车撞成重伤,差点就去见上帝!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斯蒂芬·金经历了这样一场灾难,促使他重新思考人生和写作,并萌生了要尽快把一些想法诉诸那本尚未完成的《写作这回事》——他怕不能活到写完的那一天。


斯蒂芬·金在写这本书时已经功成名就了,然而在书中感受不到任何架子,内容十分俏皮、幽默甚至有些“粗俗”,却不乏干货,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知道怎么写好文章,比如书中也谈到了积累的重要,谈到了文章该怎么组织,谈到了哪些词类应该慎用或少用等等。


当然,作为用汉语写作的我们,会发现书中的一些方法并不适用(譬如被动语态的慎用),而且如果你没有读过欧美作家的作品,可能对一些语言习惯不太适应,一些小幽默也不太理解,甚至书中有些语句有点拗口,但只是一点小小的瑕疵,不妨碍你汲取书中的精华。


除了书中的写作干货,我觉得本书给予我最大的启示是:写作并不神秘,也不难,它像这个世界上其他的工作一样,有自己的要求,有自己的技术,有自己的精髓,只要训练得当,人人都可以写作。


另外,书中斯蒂芬·金对写作的态度也深得我心:


“写作开始于——摆脱外在的世界,创想自己的世界。”


“我写作是为了自我满足。也许我藉此还清了房贷,还送孩子上了大学,但这些都是附加的好处,我图的是沉醉其中的乐趣,为的是纯粹的快乐。 如果你是为了快乐而做事,你就可以永远做下去。”


这与我一直提倡的追求“卓越”而不是“成功”不谋而合!


第二本:《文心》


推荐指数:★★★★★


这是近一个世纪以前的书了,而且作者写这本书主要是给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做参考的。听到这两条消息,是不是想把这本书扔一边不加理睬?


且慢!看到上面的五星推荐了吗?如果你错过这本书,真的是一大损失:虽然是近百年前的作品,但一点也不过时;虽然是面向中学生的读物,但一点也肤浅,相反,很多关于写作的基本知识我想现在的一些大学里面都没有讲得如此透彻清楚。


该书作者是叶圣陶和夏丏尊,他们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识非常渊博,叶圣陶还曾出任教育部副部长。有意思的是,这两位老先生还是儿女亲家。


叶圣陶


夏丏尊


这本书把知识巧妙地融进有趣的故事,在民国国难的大背景下,以几个中学生为主角,记述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穿插了许多作文的知识技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教师、学生的精神风貌、愁郁和志气。在故事中了解写作,平易近人、寓教于乐,让人受益匪浅,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无尽赞誉。


这本书的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如果说《写作那回事》中有点洋为中用时的小别扭,那么《文心》则把汉语写作的方方面面阐述地淋漓尽致。里面有各种文体(古文、白话文、书信、散文、小说、说明文等等)的说明和规则,有各种语病的罗列及阐释,有文章的风格解说,有文章的组织说明,有文学史,有新体诗,有戏剧,有鉴赏......读完这本书,能对写作有一个概论性的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一个世纪以前的作品,但可以看出,那时的教育和现在也共享着一些问题,而叶圣陶、夏丏尊两位老先生已然有着深刻的认识,对于引导学生写作要“真”、要“有情”、要“有感而发”是非常有方法的。所以这本书不仅仅是写作入门书,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师,也是一本很好的教育理论书。


书中唯一一个有点过时的地方是提到一个商人拜访老师,商人接触社会面广一些,说话时经常带出一些“误用”的字词,这类似于现在的很多网络用语,故意曲解本意,达到一种幽默或者另类的效果,譬如“无fuck说”、“一π胡言”等,而严谨的老师对这种现象是批判的,认为字词要准确理解其意义再使用。我倒觉得语言是随着时代发展的,其意义范围也在不断波动,只要大家都能理解,巧妙地略微曲解还很有创意,不但不应被批评,反而应该鼓励。


第三本:《七十二堂写作课》


推荐指数:★★★★


这本书的作者仍然是叶圣陶和夏丏尊两位老先生。这原是他们编写的民国时期的中学语文(那时叫国文)教材,因为太中用了,看过的人都说好,所以被编成书出版。


全书一共七十二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章及文学体裁,记叙、说明、议论、应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每一类别都有十分精到又浅显易懂的见解与指导,是人们学习写作、提高写作技能的不可不读的好书。


这本书的优点是条分缕析、章法分明。读完会对文章有个清晰的认识。缺点是有些枯燥,就像是看教学手稿,严谨而刻板,但胜在浅显,理解倒是不难。


有些小伙伴因为工作需要会经常写一些说明文,譬如评测某款手机或者介绍一处景点,往往不知如何下笔,是先写外观呢?还是先写功能呢?是从上到下写呢?还是从里到外写?没有一个确定的思路,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杂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读者心生厌烦。如果你存在这种问题,那么读读《七十二堂写作课》很有益处,里面就包括说明文在内的许多文体应该怎么写、怎么组织材料都有详尽的说明。


第四本:《故事》


推荐指数:★★★


这本书名气很大,号称是“编剧必读书”。其作者是好莱坞的编剧、写作导师罗伯特·麦基。


罗伯特·麦基


该书自1997年初版至今,一直是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之一。它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仅限于编剧,更对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有不小的启示。


这本书对于怎么写出一个好故事确实提供了不少详尽的指导,譬如怎么做铺垫、怎么写高潮、铺垫要多长、高潮要什么时候出现等等,然而,用语稍显啰嗦,而且作者很喜欢打比喻,一个简单的道理已经说明白了,非要再加一长串比喻,本来外国文化的比喻我们不容易体会,语言习惯又不一样,这样一来,显得语言臃肿累赘,甚至有时候不容易抓住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


如果你打算创作小说或者当编剧,或许应该好好读读,否则,就pass吧。


别看又要输入又要输出的,其实,如果你对阅读和写作感兴趣,并开始着手做这些事情时,你会发现,并不难。随着积累的增多,你的表达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准确。


只要你坚持,写作会越来越得心应手,文思泉涌的感觉也会光临到你。能做到这些,应付一般的自媒体文章、专栏文章,甚至创作一些简单的小说,也都够用了。


然而,写作也是有层次的,以上是写作的第一个层次,如前所述,达到并不困难。而要追求写作上的“卓越”,却并不容易,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更需要的是时间的沉淀。正如任何行业一样,卓越的总是不断攀登的少数人。


写作不简单


在英语中,作家是author,与之同源的还有两个词:authenticity(真实性)和authority(权威性)。这意味着,作为一个作家,一定要做到真实和权威。


这并不容易,先拿“权威”来说吧。作家对自己所写作的领域一定要有比大众更深入的认识,这就要求作家不仅要见多识广,还要专注精深。这还不够,在创作时总会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譬如你小说里的主角遇到了法律问题,或者主角是个科技狂人,或者即使不写小说,需要用你的思辨能力写一篇人工智能领域的评论文或者评测一款手机,那么,原先所不熟悉的法律、科技、人工智能等的知识,你都要在短时间内消化,并整合、归纳、嵌入自己的思考、然后选择性地输出,这要求作家要有快速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志。


再来说说“真实”。在前文中已提到:写作第一步就是要做到真实,抒发真情实感。这里所说的“真实”是更进一层的真实,不是表象上的真实,而是经过阅历、思考过滤后,所看到的世界的本质。这就如古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三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写作之初的真实就是第一重境界,这里所说的真实就是第三重境界。


要怎么达到这第三重境界?我想,这是一个作家(其实不止是作家)穷其一生要追求的。世相纷繁,人心叵测,不要说周围的世界,就是自己的内心,人们常常也不能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很多人认为自己追求的就是自己所想的,可得到了又觉空虚,却不知所求皆属虚妄。


作家(任何艺术家)可贵的就是要看到这一点,但并不点破,因为他们知道困惑、压抑、激情、失望、沮丧、痛苦、狂喜等等这些既是虚妄,也是真实。所以他们把这些人性原原本本地融入进创作中,用艺术的手法展现给世人看,没有给出答案,却发人深思。


林语堂写过一片美文,叫《人生如诗》。在文中,他提到莎士比亚:


“......奇怪的是,莎士比亚并不是虔诚的宗教徒,也不怎么关心宗教。我想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他对人生秉着顺其自然的态度,他对生活之事的干涉和改动很少,正如他对戏剧人物那样。莎翁就像自然那样,这是我们能给作家和思想家的最高褒奖。对人生,他只是一路经历着、观察着,然后离我们远去了......”


这些伟大作家的真,出自于他们对美的追求,他们热爱生活,所以能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美好。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美,所以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而这种深沉的爱,让他们能够平和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洞悉了芜杂的尘埃,直指这个世界最原本的样子。然后他们拿笔记录下了这一切,仅此而已。


所以,写作并不简单,积累素材、磨练技巧,这些只是雕虫小技,个人内心的层次,对世界的理解认知,心中蕴藏的能量密度,才是决定一个作家高度的根本!任何行业都是如此,正如姜文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所表达的关于表演的观点:“演技三分,七分在个人内涵。”


然而,不简单并不意味着不可达,有志于攀登写作高峰的小伙伴们,如果你想达到写作的“卓越”,除了做输入输出的练习,更重要的是,从今天开始,做个有心人,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吧!


长按二维码关注“黑白的触动”,在音乐中感受世界!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