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形容影响很大的成语-古今意思差别最大的三个成语,第三个被全国人都用错了

形容影响很大的成语-古今意思差别最大的三个成语,第三个被全国人都用错了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4-05 17:09:42
阅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千年来诞生了无数的成语,这些成语也是我们日常讲话交流里不可或缺的部分。记得看过一个统计数据,一个人每天会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二十个成语。可能有人会惊讶:这么多?这说明成语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讲话方式里了,你根本不会意识到你刚才说了一个成语。


在所有成语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部分成语,它们今天的意思和原意是一样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成语,现在的意思和原意差别很大,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思。这样的成语有不少,就说三个最常用也是最典型的例子。


一、难兄难弟


难兄难弟这个词出自成语制造机《世说新语》。东汉末年,天下有个大名人叫陈寔(shi2),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陈纪,字元方,一个叫陈谌,字季方。这两个儿子品行都很高尚,远近闻名。



陈纪的儿子叫陈群,就是为曹丕制定九品中正制的陈群。陈谌的儿子叫陈忠,也是三国的一位贤官。有一次,陈群和陈忠争论一个问题争得不可开交。这个问题就是,到底是你爹更牛还是我爹更牛。陈群认为他爹陈纪品行更好,陈忠认为他爹陈谌道德更高。


两个人争不出结果,就跑去找爷爷陈寔评评理。陈寔一听这问题就笑了,回答了一句话:“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两个儿子都很优秀,伯仲之间,难以分清谁兄谁弟,谁高谁低。


这就是成语“难兄难弟”的来历。它原本的意思是指两个人都非常厉害,分不出高下。其实后世很长时间里,这个成语用的都是原意,二十四史之一的《隋书》里就有一句:“广陵、甘棠,咸有武艺,骁雄胆略,并为当时所推,赳赳干城,难兄难弟矣。”


《隋书》是唐朝人所写,也就是说至少在唐朝时,难兄难弟这个成语还是它最初的意思,形容两个人都很厉害,难分伯仲。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难兄难弟变成了现在的意思,形容两个人同命相连,一样悲催一样惨。难兄难弟本来是梅西和C罗,现在变成王宝强和陈羽凡了。


二、呆若木鸡


这也是最典型的一个古今意思完全相反的成语。


这个词出自《庄子》里的一个故事。战国时,有个人叫纪渻(sheng3)子,这个人是个训鸡天才。只要是他训练出来的鸡,斗鸡大会上无人能敌。不对,无鸡能敌。


有一次,新一届斗鸡大会就要开始了,齐王很想拿第一,就找来纪渻子,让他帮忙训鸡。齐王求胜心切,没两天就跑去问纪渻子:鸡训得怎么样了?


纪渻子说:“还不行,这鸡太好斗,再等等。”


又过了两天,齐王等不急了,又跑去问。纪渻子说:“还不行,现在虽然不那么好斗了,但一听到声音还是会兴奋,不够淡定,再等等。”


齐王有点奇怪,既然是斗鸡,应该是把鸡训得越好斗越好啊,怎么纪渻子训鸡希望鸡越来越安静呢。


齐王急得不行。后来有一天,纪渻子跟齐王说,大王,鸡我训好了。


齐王很高兴,马上拿去参加斗鸡比赛。可是齐王感觉不对劲,因为他发现其他参赛的鸡都跃跃欲试,像打了兴奋剂一样,而这只鸡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齐王也没想到这鸡被纪渻子训成了这样。


结果,比赛的时候,让人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纪渻子训的这只鸡往赛场上一站,其他活蹦乱跳的鸡都被吓跑了。


原因何在?就因为两个字:气场。这只鸡一动不动,神态自若,气场太强大,其他鸡还没上就已经投降了。



这就是“呆若木鸡”的来历,它最初的意思是形容一种极高的境界,一个人即使面对大风大浪,也能泰然自若,不浮躁、不骄傲,心不为外物所牵,就像纪渻子训出来的那只鸡一样。


但是在今天,呆若木鸡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贬义词,说一个人又痴又呆,傻白甜,像个木鸡一样。其实这个词的本意不但不是贬义,反而还是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


三、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这个成语我们也经常用,它的意思就是某件事情完全是无中生有,毫无根据。简单解释就是两个字:扯淡。


比如造个句:尼古拉斯赵四表示,网上传的说我睡粉丝的事,纯属空穴来风。


但是,空穴来风这个成语,最初的意思和现在是完全相反的,它最初的意思是,某件事情不是没有根据的,事出必然有因。


这个成语的来历和屈原的大弟子宋玉有关。有一次,宋玉和楚顷襄王一起出去玩,突然,一股清风拂面而来。楚王说:好爽啊,你看看,这么好的风,是我和百姓共享的。


楚王这话其实就是在自吹自擂,他觉得他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百姓和他享一样的福。


但其实楚顷襄王生活比较荒淫,他还弄出来了一个很有名的传说,说楚顷襄王狂追巫山神女,被神女十动然拒了。并且这个楚王政治上也比较昏,把屈原贬到了大漠。所以这个楚王敢说这么句话,可见脸皮极厚。


宋玉听到这话也受不了,就讽刺楚王。宋玉说:“哎呀,这么好的风,那是大王您独享的,百姓哪有资格和您共享?”


楚王说:“此话怎讲?”


宋玉说:“我听我的老师屈原说过,枳树只要弯了,鸟就会跑来筑巢,洞穴只要空了,里面就会产生风。所以环境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皇宫里面那么高贵,吹的风自然清爽,但百姓住在街头陋巷,那里吹的风都带着灰尘和沙子,那才是老百姓的风,您是没体验过的。”


宋玉这个讽刺很精妙,顺着楚王的话就把楚王骂了一顿。其中宋玉回答的这句话,它的原文是:“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这就是空穴来风的出处。宋玉说这个词,意思是只有空了的洞穴才会产生风,事情的结果必然是有原因、有根据的,不是无中生有的。



宋玉《风赋》——“空穴来风”典故的原文


而且,后世的诗文里,这个成语都是用的原意,直到一百年前都是。比如梁启超《续论市民与银行》里有句话:“然而银行当事人,安能逃避责任,空穴来风,理有固然。”你当事人怎么能逃避责任呢,只有空穴才会来风,事出必然有因。这个成语用的都是原意。


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可能是近几十年,空穴来风这个词竟然变成了和它本意完全相反了。前面的难兄难弟和呆若木鸡,属于语言演变下造成的古今异义,是正常现象,但空穴来风这个词,很可能是今天的人压根就用错了。可能最早用这个词的人没有搞清楚它的意思,然后大家以讹传讹,一直错下来了。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