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钟灵毓秀下一句-钟灵毓秀横樟行

钟灵毓秀下一句-钟灵毓秀横樟行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2-11 17:07:15
阅读:
最新资讯《钟灵毓秀下一句-钟灵毓秀横樟行》主要内容是首站来到大东坝镇横樟古村,这里青山环抱,绿水长流,像一个养在深山人未识的美女,端庄秀丽,婀娜多姿,不仅有让人震撼的古朴之美,更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钟灵毓秀下一句,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我们几个文友相约,展开了松阳秘境之旅,首站来到大东坝镇横樟古村,这里青山环抱,绿水长流,像一个养在深山人未识的美女,端庄秀丽,婀娜多姿,不仅有让人震撼的古朴之美,更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袅袅升起的人间烟火,与山间的云蒸霞蔚,飘飘渺渺,恰似一幅泼墨山水画。


在徒步肩挑的年代,横樟村处在松阳至龙泉的古道之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横樟岭驿道有三华里,路宽有二米许,由长条石和鹅卵石铺成,横樟老街原来店铺林立,人来客往,有布店、米店、宿店、药店、南货店等,曾是繁华之地。


横樟村是浙江境内包拯后裔最为集中的族居地,现有包拯后裔八百多人,从这里分迁全国各地繁衍的后代达四万之众。始迁祖是包拯五世孙包仁,包仁于南宋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中进士,官拜大理寺右评事,秉公执法,为官清正,曾把作奸犯科的权贵送进监狱,纠正不少冤假错案,有乃祖包拯之遗风,因而得罪不少人,后因厌恶官场尔虞我诈,相互倾轧,遂寄情山水,云游四方。据《松阳县姓氏志》记载:“包仁,字茂德,晚年致仕,游玩胜景,至松阳蟾湖,爱其山水清秀,乐处于斯。”南宋绍定年间(公元1228年--1233年) ,包仁举家从金华市兰溪迁居松阳蟾湖,成为松阳包氏的开山之祖。后包仁十七世孙包继昱从蟾湖迁居横樟村,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瓜瓞绵延,成为蔚然大族。


留明尖像天然屏障矗立在横樟村北边,群山将村落团团围住,仅在南面辟有一处狭窄的进口,进入村口,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环绕古村的九座山脉指向村落正中心的“包氏祠堂”,形成了“九龙抱珠”之势,村落前方有三座山峰巍然屹立,组成了“文案山”。东坪源、横樟源二条小溪穿村而过,流水潺潺,鱼翔浅底,在“包氏祠堂”门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呈现了“天地人和”之风水布局,堪称一处世外桃源,一方形胜宝地。


包氏后裔迁居横樟村以后,在这里休养生息,繁衍后代,为了弘扬宗族精神和家风家训,包氏族人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在村中心建起了“包氏宗祠”。包氏宗祠坐东朝西,二进三开间,八字门墙如朝廷衙门,正对官道。古朴典雅,恢弘大气,至今保存完好。祠内留存历代匾额十多方,“孝肃遗芳”匾是为追思先祖龙图阁学士包拯所立,尤其是南宋礼部尚书陈亮亲笔所书“翰墨流芳”匾,笔力苍劲,铁划银钩,历经八百多年沧桑,风貌依旧。宗祠二侧立有族规家训,历代家族名人事迹,家族迁徙轨迹等等,是教育包氏后裔的重要场所。


因为横樟村当时富甲一方,经常有大量乞丐涌入“包氏宗祠”, 既有伤地方风化,也破坏文化留存,为此清咸丰年间,朝廷在“包氏宗祠”门口立有的“永禁碑”,禁止乞丐除每月的初二、十六之外期间进入包家祠堂,由此可见,当时包氏家族是何等的显赫。每年的正月初五、初六二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名包拯后裔都会前来参加一年一度盛大的祭祖仪式,祭奠追思先祖,场面隆重庄严,凝聚包氏后裔的向心力,传承清正廉洁的好家风。


包氏家族遵循耕读传家家风,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崇尚儒学,重视教育,筹集资金,在“包氏宗祠”的南侧兴建丹阳书院,延聘名师授业,供宗族子弟读书,还将激励子孙读书的措施列入族规,分等奖励:“族内子孙入泮者赏银一元,补廪者或参加省试赏银二元,优贡、拔贡者赏银二十元,中举人赏银三十元,中进士赏银六十元,名列三甲赏银一百元,出仕后照数捐廉入祠。”以致学风昌盛,文脉绵延,人才辈出,灿若繁星,自包氏迁居蟾湖以来,历代出了进士四人,举人四人,贡生十九人,秀才五十九人。甚至有一年考中秀才十八人,至今横樟村人提起此事至今仍津津乐道,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包氏后裔谨记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入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之孙。”将其作为处世法宝和行为准则。自包仁之后,先后有四十四人入仕为官,他们牢记祖训,不忘根本,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无一贪腐记录,成为廉政文化的典范。


横樟村还遗存了几十幢明清古建筑,有始建于明代的“百忍堂” ,有清初的古民居,这些建筑融合了浙闽徽三地的风格,古朴不失清秀,端庄透着灵气,依山傍水而建,排列有序,错落有致,与山水自然浑然天成。巷弄曲径通幽,墙头万马奔腾,泥墙黛瓦,雕梁画栋,经数百载风雨剥蚀,大多漶浸残缺,仍在向人们诉说着岁月沧桑,世态炎凉。这些古建筑见证了横樟村曾经的辉煌,走进黄樟古村,仿佛置身于凝固的历史之中,让人流连忘返。


群山静默,云海翻腾,这里有风光旖旎的田园山水,有气韵不凡的明清建筑,有传承千年的家风族训,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根基,如一幅画,似一首诗,如一曲歌。2013年横樟古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政府已经投入资金,对横樟古村进行修复和保护,让尘封已久的古村落焕发生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成为人们滤去浮躁,静化心灵的旅游胜地和精神家园。


文/图 陈德荣


作者简介: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现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喜欢阅读、旅游、写作,在《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章回小说》、《厦门文艺》、《浙江散文》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二十多万字。系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衢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