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重阳节的标语-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重阳节的标语-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2-15 23:07:27
阅读:
最新资讯《重阳节的标语-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主要内容是-重阳节的标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01重阳节的由来

关于重阳节,有这样一个传说:


在东汉时期,汝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每家都会有一个人病倒,所以天天有人丧命,百姓们生活在被瘟折腾的痛苦日子里。


恒景的父母也被一场瘟疫夺走了生命,恒景伤心不已,病愈之后,他辞别妻儿,决定访仙学艺,为民除瘟。


他访遍了名山高人,终于打听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高人,居住在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


在仙鹤的指引下,他终于找到了这位仙长。


仙长收留了他,教他降妖剑术,并授他降妖剑。恒景勤学苦练,终于练就了一身武艺。


重阳节的前一天,仙长对他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该回家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了茱萸叶,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紧回家。


回到家乡,初九的早上,他按仙长的叮嘱让乡亲们来到了一座山上,给每人发了一片茱萸叶,一蛊菊花酒。


到了中午,只听见一声怪叫,瘟魔冲出了汝河,来到了山下。


瘟魔闻着山上吹下来的茱萸香味和菊花酒气,脸色突变,不敢上前。


这时,恒景抽出降妖剑追至山下,三下两下就刺死了瘟魔。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02重阳节习俗

1、登高


古代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作“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开始于东汉时期,盛于唐代,唐代的登高诗很多。


登高,就是登高山,登高塔,到底多高,也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的目的,主要是欣赏美景,举目远眺。


2、插茱萸、簪菊花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 ,可以避难消灾。


不少妇女孩子将茱萸做成装饰,戴在胸前,头上。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经很是盛行,晋代的医药学家葛洪的《西经杂记》里就有过记载。


除了茱萸之外,戴菊花也被认为是一种辟邪的行为。


3、饮菊花酒


大片大片的菊花,看起来繁茂,生命力旺盛,所以菊花被主为是生命力的象征。


在古代,饮菊花酒是重阳节的一个必要节目,菊花酒也被人们视为袪灾祈福的吉祥酒。


4、 赏菊花


古诗中有这样一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菊花又被人们称作黄花,在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开得正当时,菊花又是长寿之花,所以在重阳节这一天,好多地区都会举办大型的菊展。


大家就会全家出动,出游踏秋赏菊。


5、 吃重阳糕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时已有重阳吃重阳糕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重阳糕又叫花糕、菊糕、五色糕,制作方法多式多样,比较随意,南方人食用居多。


03重阳节又是敬老节

重阳节在诞生之初,就寄托了古人的对健康长寿的期盼。


在《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又叫重九。


九在数字中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


聚居广西的壮族人民,一直将重阳视为祝寿节。


重阳最重要的一项仪式,就是给年满60岁的老人送粮食,直至把老人的粮缸填满。


壮族人也有这样的习俗,他们认为,老人吃了这缸孝米,能够消灾去病。


1988年,国家把重阳节定为敬老节。


2013年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明文规定:每年的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敬老,就是对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04

常回家看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王维的这首诗,给不能回家的人,又添了几分感伤。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家打拼,留下孩子在家乡让老人照顾,还有些老人选择来到陌生的城市帮儿女带孩子。


其实,仔细想想,老人这个群体,才是最需要我们照顾的人。


他们养大了儿女,还要接着给儿女服务,他们的辛苦,他们的劳累,真得需要我们去关心一下,别让远在家乡的老人活成被遗忘的孤岛。


“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别让这句美丽的话变成了一句空空的口号。


趁他们尚健在,常回家看看,陪他们说说话,陪他们散散步。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哪怕是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说,老人们的心里也很满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人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着而亲不待”, 别让父母的等待变成了望眼欲穿,。


记得远方苦苦期盼的父母,回家看看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