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总而言之-《道德经》指出有道之人需往低处走,你对此有何看法?

总而言之-《道德经》指出有道之人需往低处走,你对此有何看法?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30 12:40:35
阅读:

老子经文中并没有类似“有道之人需要往低处走”的意见。人们之所以认为这类意见可能出自老子,是因为人们误解了无为、守柔、守弱、善下这些观念。


上善若水




比如,老子论水。在经文第八章中老子讲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这段经文中讲水之德与上善接近,所谓上善,也就是道的品德,经文中又称玄德。


老子为什么要讲水之德最与上善接近呢?不是因为它善下、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仅仅是善下、不争,并不是水的全部品德,水的品德在于利万物的同时而又不争。假如没有利万物的前提,只是善下、不争就不构成玄德。


水滋养万物,对于万物有巨大的功劳,但又能做到不争、善下,才是水的最高品德。一个普通人要做到谦卑、下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如果一个人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着巨大的功劳,若再要求他做到谦卑、下人,恐怕就不一定是件很容易的事了。


一个人对社会、对百姓没有任何贡献,只是做到了谦卑、下人、无争,那就不是有道之人的作为。所以,“有道之人需往低处走”的意见并不是出自老子。




太极图




老子在经文第三十四章中论玄德: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其主,常无欲,可名为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而能成其大。


经文中讲,道衣养万物但却不做万物之主,功劳于万物但又不居。“常无欲”“为小”,是说它不争。“圣人终不为大,而能成其大”,是讲“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所以,无欲、为小、不争是有功于万物,衣养万物作为大前提的。


如果道或圣人,对于万物和人民没有半分功劳,只是一味地与世无争,那对于世界、对于社会便是“无用”的。哪里还有“夫唯不争,是以不去”的下文呢?道衣养万物,功劳于万物,但又无欲为万物之主,不争上游,反而甘居万物之后之下。


水滋养万物,所以对于万物有巨大的贡献与功劳,但是水欲争上为万物主,却偏偏流向最低最洼处,处众人之所恶。这样的品质最与道接近,所以称水“几于道”。老子在经文五十一章中概括玄德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所以,玄德的含义并不是不争,而是功而不争。没有功劳作为前提,也就无所谓争与不争了。




修道


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书是讲修身之道的,教人无欲,不争,修道,修仙。这其实是后世道家和隐士之流的意见。老子讲的其实是帝王术,是讲如何才能治平天下的道理。老子要求统治者做到无为、不争。因为统治者是功于万民的,有衣养百姓,治平天下的盖世功劳。


但是,他们同时又争居万民之上,称孤道寡,唯恐天下人将他们的功劳忘记。他们不仅争居高位,而且聚敛财货,过上奢靡淫逸的生活,却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他们为了争权夺利,不时发动战争,奴役百姓,使老百姓遭受战乱之苦,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功而争,违反了天道功而不争,水利万物而善下的品德。


所以老子批判人主居功争上,他讲到:“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四十二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三十九章)。”还批判这是失根,失君的表现: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道士




老子指示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效法天道、水德,利而不争,功而不居: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六十六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第七章)


所以,老子在经文中所讲的圣人,其实是指理想的统治者。他深知天道利而不争的品德,并效法玄德治理天下。老子没有修道的言论,只有修德的学说。老子讲道只是要让统治者效法道的玄德,修利而不争的品格。


在老子那里修道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观念。后世道家或道教,将“道”的概念神秘化之后,才产生了修道修仙的这种言论。




老子著《道德经》处灵定




在老子的经文中的确有无为、守柔、守弱、善下这些论说,但是我们读书人常常把利万物、利万民的大前提去掉。没有这个大前提,那些学老子的,至多能学做成一个与世无争的隐士,比别人更多一份谦卑、谦让,于世界、于万物是没有丝毫贡献的。这种人怎么能说成是有道之人呢?其实他们的德也不见了。


假如学老子的都学成这样,那你还原意学老子么?


【主要参考书目】


《老子译注》 高亨


《老子》 李存山 注译


《老子思想初探》 李红振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