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阻止造句-减少这类句式的使用,你会发现孩子的内驱力越来越强

阻止造句-减少这类句式的使用,你会发现孩子的内驱力越来越强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31 09:31:16
阅读:

大家好,我是语言学家刘一冯,也是一年级小学生的妈妈,这是我入驻头条的第二个月。


上两周,从语言学的角度试水了一篇亲子育儿的文章《无意中发现了这句话的魔力,让我的孩子越来越好》,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点赞,受到鼓舞,今天再来一篇。


01 这类句式是否耳熟?

“快点吃,要迟到了!”


“把这份卷子做了!”


“把书包打开!”


“把作业拿出来!”


“不可以看电视!”


“别磨蹭了,赶紧过来听写!”


“快点,赶紧洗澡了去睡觉!”


如果你觉得这些句子都非常耳熟,那说明,你在和孩子交流中最频繁使用的句式就是祈使句


02 什么是祈使句

语言学从句式的角度将句子分为四大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也就是说,我们日常使用的句式无论多么丰富,都可以归为这四大类。


  • 陈述句,就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看法。比如“今天天气不错”、“我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等。
  • 疑问句,就是表示疑问。比如“今天星期几?”、“今天作业多不多?”等。
  • 感叹句,就是表达感叹,抒发强烈的感情。比如“真热啊!”“简直是太好吃了!”等。

而祈使句是什么呢?


用于表达命令、请求、劝告、希望、警告、禁止等意思的句子叫祈使句。


而我们与孩子交流中所使用的祈使句,绝大部分都是表示命令、警告、禁止等意思的句子。你看!


“快点吃,要迟到了!”


“把这份卷子做了!”


“把书包打开!”


“把作业拿出来!”


“不可以看电视!”


“别磨蹭了,赶紧过来听写!”


“快点,赶紧洗澡了去睡觉!”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们,在工作中,希不希望同事对我们使用祈使句?在家里,希望不希望伴侣对我们使用祈使句?


哪怕是领导、上司,如果他少用祈使句,整个办公室的工作气氛都会和谐很多。


道理相通!


当一个人听到祈使句的时候,除了某些特殊的职业(如军人),大部分人下意识的反应是会抵触的,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自由,都喜欢“我的地盘,我做主”,都不喜欢别人来下达命令,孩子亦是如此。


所以大家会发现,咱们父母这样说的越多,孩子越被动,越磨蹭,然后父母越烦躁、不耐烦,由此陷入恶性循环。为什么孩子不愿意积极响应啊,因为他从心底里抵触,他不乐意做啊,咱们父母的这些话都是外力,不是内驱力!孩子跑不快!


03 一个小例子

在美国的时候,一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天特别冷,雪特别厚,路也特别滑。只挖通了一条通向学校的小路。果果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走。走到半路,他遇到同学,两人在路边蹲下来玩雪。


这时,有个爸爸推着一个大童车要送孩子上学。我看到了,赶紧提醒果果,“快让开,你挡住别人的路了。”


送完孩子后,一个学教育学的学者拉住我说,“刘老师,我想和你探讨一下,我觉得你刚刚那句话是多余,因为你代替孩子做了决定,你只需要说,“孩子,你的后面有辆大的婴儿车,过不去”就行了,孩子自然知道他挡住了别人的路,自然会马上让开。


真的是!我当时反思了很久,我特别感谢这个朋友给我指出来了,那个时候,我对“最好的教育,就是少一只手,再少一只手”这个理念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层。


04 不用祈使句,我们用什么句式呢?

最简单的,最方便操作的就是,把祈使句换成陈述句。


以上文的例子来看,我说的“快让开,你挡住别人的路了。”就是个非常典型的祈使句。孩子虽然会马上让开,但是我的句子中使用了道德评判(你挡住别人的路了)。这给人的感觉非常不好。


但是换成陈述句“孩子,你后面有辆车过不去”,我们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孩子自然会判断,然后作为行为上的反应。文中开头的例子,我们都可以试着换成陈述句。


“快点吃,要迟到了!”——“孩子,我们还有十分钟的时间吃饭,十分钟后不准时出发会迟到。”


“把这份卷子做了!”——“孩子,今天的作业除了其他的,还多了一份卷子。如果还想晚上睡觉前看会自己喜欢的书,那就要安排好时间。”


“不可以看电视!”——“宝宝,按咱们的约定,周末才有电视时间。”


“赶紧把书打开复习!”——“有复习习惯的孩子,学习不会不好。”


当咱们把客观信息传递给孩子后,孩子自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判断,不想迟到的孩子,会自觉加快吃饭的速度。还想睡前看故事书的孩子,会积极高效地完成试卷。想做好学生的孩子,自然会慢慢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想孩子能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完成作业、对零食和电视有理性的态度,这些,全部要靠孩子的内驱力,只有有了内驱力,他才跑得快,跑得远。


我们所做的,就是陈述给他事实,我们不需要在话语中加入命令和评价。


今天,文中的例子,仅仅是抛砖引玉,我也相信读者父母们会有更好的尝试和案例分享!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和我一起探讨。


我是关注儿童母语能力发展、双语能力构建、亲子和谐沟通的语言学家妈妈刘一冯。喜欢的请转发、点赞、关注~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