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子衿古诗-为什么说《诗经·子衿》是男同性恋恋情的吟唱

子衿古诗-为什么说《诗经·子衿》是男同性恋恋情的吟唱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12 22:33:48
阅读:

前些天一直在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只看了一点,第二季则场场不落。喜欢陈更,不喜欢彭敏;喜欢王子龙,不喜欢姜闻页,还有第一季的李四维,看着就想笑,就想起以前网络爆红的那个龅牙哥。喜欢第二季新出现的《毛泽东诗词》,更喜欢常出现的《诗经》诗歌。不过,对于《诗经》上的一些诗歌,小编有不同的见解,比如很喜欢那首《子衿》: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情歌,很多人喜欢,小编也喜欢。不过小编认为它是一首男同性恋爱情的吟唱,很多人也这样认为的,比如清代学者程廷祚,比如百度百科。这是为什么呢,让小编细细为您说道说道。


先看看《子衿》的基本意思,参考译文如下:


(你)颜色青青的衣领上,悠悠的(系着)我的心。


即使我没去(找你),你就不能主动给我音信?


(你)颜色青碧的玉佩上,悠悠的(挂着)我的思念。


即使我没去(见你),你就不能来找我吗?


挠着头原地来回的踱步啊,(我)在城门楼上(等你过来);才一天没见,感觉就像过了三个月一样。


《子衿》中涉及人物简单:我、子。


涉及事件也很清晰:“我”与“子”有约会,但“我”由于一些原因,在城里没有去赴约。因此,“我”在城门上等待,希望“子”能来找“我”。


《子衿》涉及人物性别则不够清晰:“子”是男性,这点很清楚。但“我”是男是女,诗歌却没有交代。


“子”可以肯定是男的,理由有二:1、“子”是对男子的称呼,2、青衿:青色交领的长衫,古代常穿衣服样式。在春秋时期,则是国子生的制服,与道袍、僧衣类似,代表的是一种身份。古代,书生都是男的,国子生也是。


青衿的样式如图(图1是戏服版,图2是变化版):



青衿服装,青色衣领应该延伸到腋下


“我”的性别,诗中没有点明,“我”可能:1、是男的,2、是女的。


对于“我”的性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多数人习惯认为“我”是女的;少数学者或认真分析的人认为“我”是男的。


那么《子衿》中的“我”到底是男的还是女呢?不如大家分个正方、反方,辩论辩论。小编支持“我”是男的观点,代表反方,辩证如下:


1、“子”的身份


“子”身着青衿,青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书生制服,在当时基本代表的是“国子生”的身份。而“国子生”并不是普通人家,大多是官员子弟,是有权有势人家在国营学堂学习的学生。“子”身挂玉佩,说明家庭富裕。所以,“子”是一个有钱有权有文化的少年。


2、“我”的身份


按照古代门当户对,物以类聚的思想观念,“我”与“子”应当是年龄相近,地位相当。这点从“子”的称呼也能表现出来。


《子衿》中的“子”是第二人称,是你的意思。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子”有多重意思,用作第二人称时,使用时有一定的讲究。“子”的第二人称称呼,在平辈之间使用,可以用于称呼地位相近或地位较低的男子,但不能对长辈或身份高的男性使用。最常见的使用场景是年龄地位相近的男子之间相互称呼。


因此,“我”与“子”的身份地位应是相互匹配的。如果是男的,那么很也能也是国子生;如果是女的,那么就是有身份地位的少女。


3、“我”可能是男性第一人称


现代的我是第一人称,男女通用。但古代的“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是男性专用的第一人称。


“我”最早的本义是指一种军队的仪仗兵器,它的材质多为青铜,西周早期还在使用,现代在我国各地都有出土,具体如图:



仪仗兵器“我”故宫博物馆藏西周早期青铜


春秋时期,铁制兵器逐渐替代青铜兵器,“我”作为仪仗兵器逐渐被淘汰,“我”字的意思也引申为手持兵器,呐喊示威的男子,进而成为男子的第一个人称,再而成为男女通用的第一人称。“我”字的写法构造也几经演变,如图:



“我字演变


《子衿》产生的年份无法考据,女性何时开始使用“我”作为第一人称也无人得知。但郑国是公元前375年灭亡的,《子衿》产生的时间明显比这更早,因此,“我”在《子衿》中很有可能是男性第一人称。


实际上,在当时,女性是有专用的第一人称的,那就是“卬”,这个词后代演变成“奴”、“奴家”。详见书籍《女性第一人称代词“卬”的演变》。


4、从城门楼分析“我”是男性


古代的城门楼是比较特殊的地方,它是一个城市的大门,是防御重地,常年有士兵把守。因此,这个地方,通常平民不能上去,女性更不能上去。而“我”“在城阙兮”,说明“我”是男的。城阙通常是这样子的,如图:



城阙



城阙


5、从动作描写分析“我”是男性


《子衿》中的“我”,“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挑”是挠头的意思,“达”通“踏”字, “挑兮达兮”是挠着头原地踏步(踱步)的样子,这明显是用于描写男性的语句,就是现代也不会有人描写女性时使用“又挠头,又踱步”的语句吧。


6、从礼法分析“我”是男性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这两句说明,平常的时候都是“我”主动去找“子”的,如果“我”是女性,尤其还是有身份地位少女,这与当时礼法不合。


还有城门楼是一个公众场所,周围会有很多士兵,楼下内外也会有很多人能够看到;如果“我”是有身份的少女,即使能上去,又怎能在这种地方抛头露面。


所以,小编代表反方认为,《子衿》是男男恋情的深情吟唱。


好了,小编对《子衿》中“我”是男性的分析就这些了,那么认为“我”是女性的正方,又该如何辩证呢,欢迎大家评论。(找一张有福利又切题的图片真是太难了,现在的百度图片太糟糕,不喜欢(飞流如是说))


本文由南竹先生编辑,是《南竹文化·男同性恋历史·外宠时代》系列中的一篇文章,请大家多多关注。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