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张载名言-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和横渠四句,是如何一步步影响文人脊梁的

张载名言-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和横渠四句,是如何一步步影响文人脊梁的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9-24 02:44:20
阅读:
最新资讯《张载名言-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和横渠四句,是如何一步步影响文人脊梁的》主要内容是-张载名言,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文·段宏刚


自汉武大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在22岁,即公元前134年采纳大学者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随即,儒家学说蜕变为官方的正统文化,迎来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


到两宋时期,儒家文化又迎来一个发展高峰,是以“理学”的成熟为标志的。理学也称“道学”或“义理之学”,是以儒家学说为根基,同时融合了道家学说和佛家学说后,形成的一种新的儒家思想体系。


理学被现代学者誉为我国古代最完备、最精致的理论体系,是因为理学的中心观点始终离不开“理”,“理”是道理、义理、本心、信仰等元素相互融合后的统称,世界万物精神层面的东西,都由它衍生和发展壮大。


张载像


北宋“理学”领域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北宋五子”,即,邵雍(1012年——1077年)、周敦颐(1017年——1073年)、张载(1020年——1077年)、程颢(1032年——1085年)、程颐(1033年——1107年)五人,他们基本生活在同一时代,对北宋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大学者的学术思想各具特色,自成一派,尤其在各自家乡形成了相当深远的影响力,是独树一帜的文化名人。


邵雍生于河南林县,著作有《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他是宋代理学家里文学成就最突出的一个,常常以文学的方式阐述理学理念,观点通俗易懂,传播甚广。同时,对宋代“以理入诗”的诗学观点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周敦颐出生于湖南永州,他著作等身,主要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被誉为宋代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地位极高,他的理学分支被称作“濂学”。对于理学,周敦颐从宇宙本体论出发,把道家学说的无极、太极、善恶、阴阳、五行、动静、无欲等概念加以重新阐释,构成了宋代理学体系的基本框架,为后世理学家继续深耕理学思想体系提供了很大便利。在文学领域,周敦颐同样功成名就,世人熟悉的《爱莲说》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名篇。


二程


程颢、程颐是出生于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的两兄弟,后世把两人称作“二程”,由于他们著书立说的地方在洛阳,因此,他们创立的学说又被称作“洛学”,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分支。“洛学”遵循"动静相因,物极必反"的辩证观点,认为世间万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一观点可以说是宋代理学的精神支柱。


张载是陕西关中人士,他对宋代理学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关学”。关学思想广泛吸收《周易》、《中庸》、《礼记》中的精华,提出了“气本论”的思想观,对后世影响极大。张载一生勤奋好学,有许多著作传世,主要有《崇文集》、《正蒙》、《横渠易说》等。


由于张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并建立“气一元论”哲学体系的思想家,他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并以“思维与存在”的哲学理论作为依据,强烈批判了佛教的唯心主义观点,对我国哲学思想内容的发展和完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张载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学术地位不可动摇。


周敦颐


当然,比起孔子、孟子、董仲舒等儒学大神,张载不论从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都差了一截,但是,论起个人著作中一些名言警句的传播广度,张载不见得要弱于前三位。


张载广为人知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然只有短短20多字,意思却直截了当,通俗易懂,只要是读书人,都对它如数家珍。


更重要的是,横渠四句所传达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怀,以及对民众和社会的责任担当,让它成为知识分子心中最伟大的人格理想和精神坐标,每一个知识分子在有生之年,都会用这四句话来激励自己,警醒自己,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


张载祖籍为凤翔府眉县(今陕西宝鸡市眉县横渠镇),于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出生于长安(今西安),自小天资聪颖,到10岁时通读经书,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因此,四邻八方的人把他称作“神童”。


张载


到宋真宗时期,北宋国力逐渐衰弱下来,周边盘踞着西夏、金等政权,他们常常对宋代河山虎视眈眈,大有把北宋吞掉的架势。陕西关中一带正好跟西夏接壤,因此,西夏常常挥师南下骚扰和恐吓宋代边境的臣民,宋军又无力抵抗,只能通过向西夏进贡丝绢、茶叶、瓷器和金银珠宝的方式,换得暂时的安宁。


堂堂大宋竟然如此窝囊和憋屈,处处要看西夏的脸色行事。少年张载看到这一切,可谓是痛心疾首,于是,他立志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栋梁之才,为大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时值21岁,血气方刚的张载奋笔疾书,以饱满的热情和睿智的思想,写下了《边议九条》,这是分析宋、金两国当前形势,并如何使北宋在外交中减少损失和尊严的谏言。


很快,张载把这份谏言送到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989年——1052年)手中,以便得到他的支持。范仲淹此时在文学界和政治界都堪称泰斗级人物,身份地位很高,但他还是被年轻后生张载的诚意所感动。待仔细阅读谏言后,范仲淹立马对张载刮目相看,张载把两国当前的形式分析得头头是道,并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强烈的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


范仲淹


50多岁的范仲淹看着20多岁的张载,似乎从这个后生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一种帮扶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范仲淹也是第一个对张载的人生影响很大的人。


经过进一步沟通、了解,范仲淹发现张载的身上具备鲜明的儒者风范和博爱情怀,跟他之前所讲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理想是何等的接近,于是,范仲淹如同伯乐发现了一匹好马一样高兴,认为张载是非常好的可塑之才,决定以毕生精力好好培养他,并建议他多在儒学上下功夫,将来必成大器。


正是范仲淹的悉心指导和调教,让北宋文化界多了一个大儒,而少了一名军事家。


有了范仲淹在身后照顾和推举,张载的仕途和生活随即顺利起来。凡是由范仲淹主持的工程项目竣工后,范仲淹主动退居幕后,会邀请张载来撰写纪念文章,逐渐地,张载的名气在西北大地响起来。


横渠四句


1057年,37岁的张载在范仲淹的推举下,赶往京城汴京(今开封)参加由欧阳修(1007年——1072年)主持的科举考试,这一次,他终于金榜题名,与苏轼(1037年——1101年)、苏辙(1039年——1112年)两兄弟一同考中了进士,正式踏入仕途。


进入仕途后,张载先后担任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渭州军事判官等官职,虽然官衔不大,但他在任期间兢兢业业,常常走进老百姓中间,主动体察民间疾苦,在老百姓中间树立了不错的口碑,深受民众拥戴。


同时,在各地任职期间,张载有幸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除过前文提起的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人外,还有程颢、程颐两兄弟,他们对张载后半辈子的思想格局影响极大。


随着口碑和威望越来越高,张载引起了当朝皇上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的注意。宋神宗一道圣旨把张载招进京城开封工作,任命他为崇文院校书郎的职位。


王安石


然而,也是在京城,张载遇到了对他人生影响很大的第二个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1021年——1086年)。王安石在宋神宗时期,官位达到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大人物。


公元1070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强烈支持下,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革运动,涉及农业、税务、科举考试、军事、贸易等多个领域,史称“王安石变法”。这场变法前前后后持续15年之久,直到宋神宗去世后才宣告结束。


有时,做任何一件小事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何况是一场涉及到革旧图新的变法运动。以宋神宗、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因为触动了守旧派的利益,导致了守旧派成员的极力反对,因此,就产生了北宋历史上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新旧党争”事件。


宋神宗


守旧派中以宋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太后为首领,除过她们,还有许多朝中重臣,如永兴军节度使韩琦,尚书、宰相司马光,兵部尚书欧阳修,礼部尚书苏轼等人,可以说,守旧派的实力远远大于革新派,推行变法运动并不容易,这也为变法最终失败埋下了隐患。


张载的官职卑微,按理说变法运动和新旧党争与他没有多少关系,但是,夹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要么站在革新派一方,要么跟守旧派为伍,根本没有第三条路子可供选择。


面对此情此景,张载只能小心翼翼,观望又观望,因为他不想卷入这场争斗,两方的人他都得罪不起。但张载的胞弟张戬(1030年——1076年)性格刚正不阿,对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政策和做法颇有微词,很快得罪了王安石。


看到弟弟成为朝廷红人王安石的政敌后,张载心里五味杂陈,受到牵连是不可避免的事。最终,为了明哲保身,张载激流勇退,辞官回乡,准备不再过问政事,专心做自己的学问。


横渠四句(于右任书)


就这样,年过五旬的张载回到家乡横渠后,每天以纸笔为伍,不断修改和完善自己之前的著作,他最重要的学术著作《正蒙》和《横渠易说》就是在辞官回乡期间创作完成和修订完善的。如今,这两本著作成为“宋明理学”里重要的学术专著,每一个研究宋明理学的专家,都少不了品读这两本书。


自古文人多清贫,张载同样如此。由于把做官时积攒的俸禄全部用在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和著书立说上,以至于张载晚年的生活相当清贫,每日只能以粗茶淡饭来度日。


公元1077年春季,张载二次赴京上任,但由于病重不得不又一次辞官回乡,中途病逝在长安城东边的临潼骊山脚下,此时,他的生活穷困到极点,随行的外甥连买棺材入殓他的钱都无法拿出,只能书信告知长安城里张载的学生。学生们闻讯赶到后,才得以买棺安放老师遗体,并护送到西边的眉县横渠安葬。


张载祠


虽然晚年的物质生活很清贫,但在精神生活上,张载绝对是富翁。他的著作《横渠易说》中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经过一代代人的传颂,妇孺皆知,已经变成天下文人共同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坐标,因为这四句话,张载注定要流芳百世。


更重要的是,除过著书立说之外,张载还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在家乡开办学堂,广收门徒,终日讲学传道,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有用之才,对陕西关中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为“关学”在三秦大地的普及,打下了坚实根基。


在张载的影响和激励下,“关学”在三秦大地蓬勃发展,以薪火相传的方式,从北宋一直延续到了当代,人才辈出,代表性人物除过创始人张载之外,还有北宋时期的“蓝田吕氏四贤”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李复,张舜民,游师雄,马理,冯从吾,李二曲,一直到近现代的刘古愚,牛兆濂,吴宓,于右任……他们用关学精神指引着一个个三秦儿女,并积累着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