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照片留住美好瞬间句子-珍贵的照片,美好的回忆

照片留住美好瞬间句子-珍贵的照片,美好的回忆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9-29 08:24:27
阅读:
最新资讯《照片留住美好瞬间句子-珍贵的照片,美好的回忆》主要内容是-照片留住美好瞬间句子,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这是我珍藏了40年,在农村当民办教师时与学生们合影的照片。当年的学霸、现在的大学教授熊烈强同学细心的在照片上标注了每个人的名字。在陈北秋、熊烈强等同学的努力下,40年后j照片上的同学聚会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了!


下面是当年我的同事钱直赋老师发来的美文,今天全文转发,谢谢钱老师,让我们记住那些美好的时光。


珍贵的照片,美好的回忆


——钱直赋


手机一响,打开一看,一张既熟悉又陌生的照片出现在眼前。说它熟悉,是因为自己一生从教的职业所致,画面是师生合影;说它陌生,是因为尘封了四十年的记忆,连自己都难以认出自己,更别说那些可爱的学生了。对着照片,我反复回忆,心情无比激动,久久不能平静。沉思中穿越时空,四十年前的师生情,同事谊,像滚滚长江水东逝,一幕幕展现在眼前,感情的潮夕和家人的催促,我夜不能寐,欣然命笔诠释这飞来的照片。


端详照片,穹苍下,披着绿装的山丘、盖着绿被的田地在黑白中仍可分辨;挺拔的高粱穗在同稚嫩的娃娃头一比高低。尽管没有题头,但我能确认这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蒲圻县(赤壁市前称)第一次中考前,蒲首小学78届初中毕业合影!特殊年代的特殊办学方式;穷乡僻壤的山村小学虽已不存,但天真无暇的容貌、真诚期待的目光依旧;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留下了年少的靓影!


细数照片,一些有趣的数字,令我回味无穷。整个照片三十四人,其中男老师五人,女老师三人,五比三,近似二比一;男生十六人,女生八人,也是二比一.老师八人,女生八人,这是一比一;管校人员一名,服务的工友一名,也是一比一。所以,两个二比一和两个一比一巧妙地组成了这个群体。


四十年前,蒲首山下的李家垅,有一所门字形的土墙学校。虽然简陋,但教室里却坐着近二百名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学生。他们如饥似渴地想得到知识,希望能够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一九七五年三月,我作为回乡知识青年来到了他们中间。同年九月二十五日,武汉一批下放知青分配到蒲首大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明玲就是其中的一个。一九七六年,蒲首小学开办初中班,明玲转任初中民办老师。


开始几天,我和她同坐在泥土地坪的办公室里,彼此不讲话,各备各的课。因为她来自大城市,而我是农村人,自卑心理严重;接触多了,又男女授受不亲,领导可能掐脖子。几天后,改变了我的看法,她没有架子,主动与我探讨教学。她教英语和化学,我教数学和物理。我们的年龄只比学生大几岁,在兴趣、爱好等方面,师生能产生共鸣。


今天,我们歌颂老师是“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在那种历史条件下,既无讲台也无讲桌,实木黑板挂在墙上。师生在同一平面的泥土地坪教室教学。学生三人坐一条长板凳,个个像待乳的羊羔眼望着妈妈,全神贯注的听讲。


夏天的夜晚,蚊虫叮咬,右手写字,左手在大腿上奏打击乐。雪天上课,冰雹从布瓦缝里落下,师生缩着脖子,课堂秩序井然。夜晚,没有电灯,每个老师手握一盏煤油罩灯,从寝室小心翼翼移步到办公室,大口呼气就有可能将灯吹熄。学校周围是山,很少有住户,在那寂静的环境里,几盏微弱的罩灯在办公室长明到深夜。现在想来,那是照亮学生前进的灯,是引导学生到达今日的灯!我觉得太有价值了。当得到一种东西的时候,可能没感觉到它的价值存在,一旦失去,便感觉到它的价值的伟大。那罩灯,我永远铭记你!


蒲首大队辖区不大,只有五个小队,师生、同学之间沾亲带故,同辈、叔侄、甚至爷孙都有,纯朴、天真、正直、可爱是这一代的特征,课后教室外的小打闹斗嘴时有,但能做到教室内和好。虽然家里贫穷,有的同学甚至以欠条代替学费,但能做到洁身自好,这也得益于家长朴素的教育——手脚不干净的没人结婚。


师生相处也很融洽。同学们尊敬老师,虚心求教;老师关心同学,一视同仁,对稍微调皮一点的学生也只是比讲课声调高一点批评几句。劳动课也不怎么费神,农民的孩子生来会劳作,开山造梯地种茶、采茶换钱补充教学经费,师生样样在行。我们用锄头在学校后面的山上挖出了篮球场。劳动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的习惯,奠定了同学们长大后创业的毅力。


我们土法上马,制作简易的体育器材,在新店公社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女生刘金秀跑步夺冠,男生陈艳红不知终点拉的红线需要奋力冲过去而停步,痛失冠军。


雨天上学的路上,家庭困难的同学,打着赤脚,头戴斗笠,衣服淋湿了,也不曾迟到。我到现在还难以想象,没有手表、闹钟,更没有现代的计时工具,同学们大清早还要放牛、砍柴、打猪草,是如何保证早上八点前到校的,观天象、生物钟还是求知的本能?刮大风时,教室里窗户被吹开,寒风刺骨,同学们自带薄膜,自己动手,把窗户糊好。艰苦的环境,塑造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是今天同龄人难以做到的。


老师的下饭菜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学校请了一位工友(我的岳父),他不但按时做好饭菜,空余时间还挖地种菜,除了荤菜,蔬菜一般是不需要买的。烧的柴是我们同事一起上山砍,能挑100斤的绝不挑99斤。特别是明老师,一个从未砍柴的姑娘,也是一同前往,并在手砍肩挑中发出愉快的笑声。到现在,陈兵林老师还在同我比谁砍柴厉害,引得同学们打趣。


暑假里,明老师还得参加双抢劳动,被分配到我所在的第二生产队。她学着分秧插秧,收割稻谷。在我家帮助我母亲折柴做饭,完全融入了农村人的生活。这种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形象令我至今难忘。正因为有了这种热爱农村,与生活中的所有人能融洽相处,所以在她回到省城后的四十年中,一直保存着这张珍贵的照片。它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和无尽的遐想,留住了我们的青春记忆,也留住了我岳父慈祥的面孔。


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学生深知: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公社每次统考我班成绩都名列前茅。小学撤销初中班后,熊道邦老师、明玲老师和我被抽调到公社级中学任教;学生顺利升入各级高中。到如今,从老师同学们在微信群里晒出的信息看出,都心情舒达、事业有成、儿孙满堂。


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五日,是明老师下放四十二周年的纪念日,也是她跨入六十岁的年份。她们一行七人,开车专程回到阔别四十年的蒲首山村,寻找昔日的记忆,回味当年的生活。我看到了江城人的美德,我们这一代人对逝去岁月的留念。我们的师生情、同事谊,地久天长!但愿这张珍贵的照片,是我们感情的纽带,城市乡村的桥梁,一头是老师的心,一头是学生的情;一头连着江城武汉,一头连着蒲首山村!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