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辙的成语-三国成语故事:火光冲天

辙的成语-三国成语故事:火光冲天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03 03:44:52
阅读:
最新资讯《辙的成语-三国成语故事:火光冲天》主要内容是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五回,发生在北伐大军撤回汉中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魏延、杨仪和刘禅。原文如下:却说杨仪、姜维排成阵势,缓缓退入栈阁道口,然后更衣发丧,扬幡举哀。-辙的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五回,发生在北伐大军撤回汉中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魏延、杨仪和刘禅。原文如下:




却说杨仪、姜维排成阵势,缓缓退入栈阁道口,然后更衣发丧,扬幡举哀。蜀军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蜀兵前队正回到栈阁道口,忽见前面火光冲天,喊声震地,一彪军拦路。众将大惊,急报杨仪。却说杨仪闻报前路有兵拦截,忙令人哨探。回报说魏延烧绝栈道,引兵拦路。仪大惊曰:“丞相在日,料此人久后必反,谁想今日果然如此!今断吾归路,当复如何?”费祎曰:“此人必先捏奏天子,诬吾等造反,故烧绝栈道,阻遏归路。吾等亦当表奏天子,陈魏延反情,然后图之……




后主连日伤感,不能设朝。忽报魏延表奏杨仪造反,群臣大骇,入宫启奏后主,时吴太后亦在宫中。后主闻奏大惊……众官正商议间,忽报:长史杨仪有紧急表到……不多时,魏延又表至,告称杨仪背反。正览表之间,杨仪又表到,奏称魏延背反。二人接连具表,各陈是非。忽报费祎到。后主召入,祎细奏魏延反情。后主曰:“若如此,且令董允假节释劝,用好言抚慰。”允奉诏而去。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杨仪和姜维率领北伐大军向汉中撤退,谁知魏延却拒不执行撤军的命令,反倒命人烧毁栈道,阻止大军南撤。随后,魏延和杨仪分别上表指责对方谋反。在蒋琬及费祎的人的建议下,刘禅命董允前去化解矛盾。不料还没等到董允到达南郑,魏延已经死于马岱之手。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魏延火烧栈道时的情形,叫做“火光冲天”, 意为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这段魏延阻止大军南撤及上表指责杨仪谋反,这都是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大怒,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不过,事情的起因却与小说中的介绍大相径庭。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临终前料定魏延必反,于是事先让马岱潜伏在魏延身边。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诸葛亮的态度却并非如此。《三国志•魏延传》载:“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而在《三国志》的相关传记中,也找不到诸葛亮预判魏延必反及安排马岱潜伏的记载。小说作者进行如此改动,目的只有一个,对应诸葛亮对魏延的“反骨”一说,这也就注定了魏延的结局。




那么,历史上魏延与杨仪的冲突为何会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呢?问题出在两个人身上,一个是在诸葛亮死后面见魏延的费祎,一个是在刘禅身边的蒋琬。前者假意附和魏延,趁机从魏延答应偷偷溜走,使得魏延认为所谓的撤军是杨仪伙同费祎所策划的一场阴谋,因此勃然大怒,烧毁栈道,拒绝南撤。同时上表举报杨仪谋反。而蒋琬则在关键时刻站在了杨仪一边。这两个人的做法,使得局势变得无法逆转,导致魏延成了蜀汉公敌,最终死于非命。关于这其中的种种曲折,可参见《三国志•魏延传》及《三国志•杨仪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