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一边一边造句-《革命之路》:为什么我们一边挣脱世俗束缚,一边却在拒绝自由?

一边一边造句-《革命之路》:为什么我们一边挣脱世俗束缚,一边却在拒绝自由?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19 16:24:52
阅读:
最新资讯《一边一边造句-《革命之路》:为什么我们一边挣脱世俗束缚,一边却在拒绝自由?》主要内容是《革命之路》是理查德·耶茨的处女座。这本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男女主角是《泰坦尼克号》里Jack和Rose的扮演者。但这一次,Jack和Rose的爱情,却没那么浪漫……《革命之路》里的主人公弗兰克,和一见钟情的爱波相恋、结婚。-一边一边造句,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革命之路》是理查德·耶茨的处女座。


这本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男女主角是《泰坦尼克号》里Jack和Rose的扮演者。


但这一次,Jack和Rose的爱情,却没那么浪漫……


《革命之路》里的主人公弗兰克,和一见钟情的爱波相恋、结婚。


29岁那年,他们搬进了革命路的小别墅,一处中产阶级聚集的地方。


有房、有车、有一双儿女、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他们过上了“标准”的中产阶级式的幸福生活。


或许这就是很大多人大半辈子都在追求的事情。


然而,他们看似完美的生活却一步步走向崩塌,打败他们的不是其他,而是日常的琐碎和平庸……


读《革命之路》时,总有种不寒而栗,因为它里面的诸多细节,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但常常在逃避的真实人生:


  • 我们要如何面对生活的平庸?
  • 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 我们又为什么不敢追逐自己理想的生活?
01 出现裂痕:败给平庸的中产生活

年轻时,弗兰克跟着军队去巴黎,繁华的巴黎,给了他极大的冲击,他立志不要像父辈一样平庸。


但与爱波结婚后,为了赚钱养家,他进入了父亲工作的公司。


婚后不久,弗兰克事业逐渐稳定,买房买车、生儿育女,过上了标准的中产生活。


从此,和大多数人一样,他开始了日复一日地平庸生活:


弗兰克每天要坐火车到公司上班,他觉得“坐在那里,就像经受着一场非常缓慢、毫无痛苦的死亡”。


而弗兰克能想到的唯一好处,是上班时可以放空,没有人能知道自己的大脑有没有运转。


和大多数家庭主妇一样,爱波的日常社交是和邻居们聊八卦。


但想成为舞台剧演员的她,并不甘心过这样家长里短的生活。


在一次失败的舞台剧表演后,她和弗兰克大吵一架。


平日里压抑的情绪,瞬间爆发。


图片来源:电影《革命之路》


弗兰克也受够了这样的生活,他开始勾搭公司的同事。


虽然弗兰克曾说她不是个漂亮的女孩,但他还是出轨了。


一见钟情的爱情,最终输给了一夜情。


为什么我会这样?


在《幸福的陷阱》里,作者路斯·哈里斯提到经验性逃避。


他认为,大多数人都会试图去回避、改变、消除那些我们抗拒的想法,虽然这样做毫无益处甚至损失惨重。


而弗兰克正是在通过出轨,回避那些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


女同事在他眼中,或许和酒精、尼古丁无异,只不过是麻痹神经,让他短暂逃离现实的工具而已。


而弗兰克也知道,出轨除了给婚姻添乱,没有任何帮助。


但他还是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为了这短暂的逃避,付出沉重的代价。


02 重现生机:冲破单向度社会的巴黎梦

从女同事家离开后,弗兰克和往常一样,坐上了回家的列车。


打开家门,爱波一转前几日的冷漠,兴奋地说:“我们去巴黎吧!”


爱波从弗兰克年轻时的照片中,记起了他的巴黎梦。


她认为弗兰克是为了自己,才不得不忍受这些愚蠢的工作。


所以她决定,一起搬去巴黎。


她去政府做文秘工作养活家人,而弗兰克可以去做任意他想做的事情。


弗兰克觉得这不切实际。


但在爱波的劝说下,他渐渐动心。


弗兰克的婚姻,出现了久违的生机。


但他们身边的人,却难以接受。


爱波和房产经纪人说要卖房搬去巴黎,她一边道喜,一边却转头就和丈夫说,爱波太让她失望:


“现在所有结了婚的年轻夫妇的生活理应更加稳定,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社区里。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以前我听到的都是年轻夫妇千方百计想要在这里安顿下来……”


弗兰克也忍不住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同事。


同事无法想象弗兰克每天无所事事,而她的妻子挤着地铁去办公楼的场景,于是问他去巴黎的打算。


弗兰克讨厌这个问题。


但有一瞬间,这种憎恶又变成了怜悯,怜悯同事永远无法自由。


弗兰克突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感和自由感。


或许,每个人的圈子中,都有一套生存准则。


比如弗兰克所在的中产阶级圈里,就觉得结婚后就应该稳定下来,不要乱折腾;觉得男人就该赚钱,女人该待在家里。


如果不按这套法则来,周围的人会觉得他们是异类。


赫伯特·马尔库把这样的社会,称为“单向度的社会”。


在单向度的社会里,只存在这单一的价值取向、单一的评判标准,人们过着标注化的生活,以此来获得世俗的成功。


而生活在其中的人,就是“单向度”的人。


他们只会一味认同现实,“不仅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也不再有能力去想象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弗兰克的同事、邻居,都是如此。


所以巴黎的计划,似乎从诞生之初,就阻力重重……


03 巴黎梦碎:一边追求自由,一边却在逃避自由

果然天意弄人。


搬家前夕,弗兰克升职,爱波意外怀孕。


弗兰克不想放弃升职的机会,他以孩子为由,安慰爱波过几年再去巴黎也可以。


他们为此又大吵一架。


爱波,似乎看清了弗兰克。


她知道,不会有以后,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去巴黎了。


痛苦至极的爱波,选择偷偷打掉孩子,却因流血过多,离开了人世。


为什么弗兰克明明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这无聊的生活,却在关键时刻退缩,最后酿成悲剧?


是因为升职加薪吗?


我想,这只是一个借口罢了,他内心或许压根就不想去巴黎。


理查德·耶茨在书里这样形容弗兰克:


“他选择了一份无聊至极、毫无前途的工作,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跟任何一个有家的男人一样可以负起责任;


搬进一间价格过高的高档公寓,是为了证明自己信奉有序和健康的生活;


要了第二个孩子,证明第一个孩子不是个错误;


在郊区买下一处房子,因为那是一般人生活轨迹里下一步应该采取的行动,而他则证明了自己也有能力这样去做。”


所以,本质上弗兰克和他的邻居、同事一样,也是个单向度的人。


他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只是因为大家都拥有这些,所以也努力追求。


只是爱波的鼓励,给了他一丝冲破平庸的勇气。


但最终,他还是在自由和平庸中,选择了后者。


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里写道:


自由可以让人摆脱精神的束缚,但它却会让人失去原先的安全感,从而感到孤独和无能为力。


弗兰克以前的生活,虽然无聊、压抑,但公司、革命路上的人,都是这样生活,至少他还能找到归属感。


但是当弗兰克要挣脱这样的生活,追寻自由时,他就和这些人都变得不一样。


而唯一能理解他们这个决定的,是房产经纪人的儿子——一个精神病人。


所有“正常人”都不理解他们,只有一个“精神病人”懂他,或许在常人眼中,他和“精神病人”没有区别。


弗兰克为此感到惶恐、孤独。


埃里希·弗洛姆说,当人们无法忍受这种不被理解的孤独时,一种人会向前


他们会发展内心的力量和创造力,完善自我人格,实现以独一无二的自我为基础的自由,并在这个基础上和世界建立新的关系。


我想,爱波是属于这一种。


而另一种人会选择后退,其中一种后退方式是“机械趋同”


也就是把自己变得和大多数人一样,一样的品味、一样的看法、一样的梦想。


当自己和周围的人都一样,也就不会有孤独和焦虑了。


而弗兰克,恐怕就属于这一种。


追寻自由时的差异,也直接让爱波和弗兰克的婚姻,结出了苦果。


04 为什么我们还要重读《革命之路》?

《革命之路》是上世纪五十年年代的作品,为什么现在还值得一读?


美国作家诺曼梅勒,曾经这样形容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社会:


“一股恐惧的臭气从美国生活的每一个毛孔中冒出来,我们患了集体精神崩淸病。人们没有勇气,不敢保持自己的个性,不敢用自己的声音说话。”


细细品来,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呢?


比如最近频繁曝出来的996,没有人想要,却少有人敢反抗。


如同奇葩说里薛兆丰教授说的一样,“你不愿意996,有的是人愿意996,你不996,你谈886的时候也没有议价权。”


于是我们一边想要挣脱,一边却机械地工作着,成为单向度人中的一员。


最后被世俗的眼光束缚,活成了别人认为的“成功”模样。


这,不就是一个又一个在单向度社会中逃避自由的弗兰克吗?


而那些深夜还在追剧、玩游戏的年轻人,或许不是有多热爱。


而是白天高压的生活,让他们报复性熬夜,以此来逃避现实,取得片刻的欢愉而已。


这,不就是一个又一个,在“经验性逃避”的弗兰克吗?


我们熬坏了身体、熬空了钱包,却对当下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


也许,时间久了,你会告诉自己,“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呢?”


但,这真的是我们的追求?还是一种无法挣脱后的自我麻痹?


看看《革命之路》吧,也许你会更理解,此刻的你。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