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一名成语-一个成语流传千古,一个名字流芳百世,他后代还有一人改变了中国

一名成语-一个成语流传千古,一个名字流芳百世,他后代还有一人改变了中国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15 14:25:44
阅读:
最新资讯《一名成语-一个成语流传千古,一个名字流芳百世,他后代还有一人改变了中国》主要内容是公元前260年左右,26岁的毛遂从鸡泽到赵国都城邯郸,后经虞卿介绍到平原君赵胜家做了一名食客。3000多名食客分工各不相同,虞卿为文策士,毛遂是武策士,练就一套十步穿吼剑法,人送外号“剑侠”,又有“南虞北毛”之美称。-一名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说到成语,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成语的来源非常广泛,有的来源于神话故事,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有的来源于寓言,有的来源于经典文学著作,有的来源于人民的口头语,还有的来源于外来语。


今天,我要说的这个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说的是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都城邯郸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个成语故事就是毛遂自荐。说起毛遂自荐,有些人可能要说,这个谁不知道,不就是自己推荐自己吗?但关于毛遂先生的故乡、所作所为、后世有何人才就不得而知了。下面我们就详细地说一说。


大约在公元前285年,毛遂出生在今邯郸市鸡泽县。他自幼天资聪慧,文武双全。公元前260年左右,26岁的毛遂从鸡泽到赵国都城邯郸,后经虞卿介绍到平原君赵胜家做了一名食客。3000多名食客分工各不相同,虞卿为文策士,毛遂是武策士,练就一套十步穿吼剑法,人送外号“剑侠”,又有“南虞北毛”之美称。


转眼三年过去了,公元前257年,秦国军队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危在旦夕。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尚缺一人。这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平原君问:“毛先生至赵国几年?“毛遂答:“三年“。平原君又问“先生若为圣贤之辈,三年未曾被人称诵,是先生无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于是,平原君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国。


电视剧照


到楚国后,平原君与楚考烈王商议合纵之事。毛遂等二十人于朝下等候,眼见日上中天,约纵仍未成功。毛遂按剑拾阶而上,昂首走上朝来。对平原君说:“合纵之事,只要言明利害,三言五语便可解决,却为何自日出谈至日中,仍未商定?”


毛遂毫无惧色,按剑直前,对楚王说道:“合纵之事,对楚有百利而无一害。秦国久存虎狼之心,并吞天下之意早已昭然若揭,赵亡,楚亦不会长久。秦虽围邯郸一年有余,二十万精兵日夜进攻,却未能损邯郸毫厘。且魏交好于赵,必遣救兵,若楚赵合纵成功,联合魏、韩,灭秦精锐于邯郸城下,则楚可报先仇,收复失地,如此百利而无一害之事却犹犹豫豫不能定夺,到底为了何故?”说罢,楚王连连说道:“就依先生,就依先生。”于是于朝堂之上歃血定盟,合纵事成。


剧照


毛遂自荐,靠胆量和剑威,帮助平原君赵胜联楚成功,被升为上客,后被赵王授予谏议大夫之职。


自此之后,毛遂自荐成了自我推荐成功的范例,两千多年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公元前251年,平原君赵胜卒,毛遂多次劝谏均不被赵王采纳,一气之下,辞官不做,回老家今鸡泽毛官营。


公元前230年,鸡泽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其它村村民背井离乡,靠乞讨为生。此时的毛遂慷慨解囊,散尽家财,救济全村百姓,该村乡亲们无一外迁,度过了灾荒之年。


为纪念毛遂的恩德,随将村名改为平原礼,意思是象平原君赵胜那样礼待恩公毛遂。


公元前228年,秦国灭赵国,在向北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在滏阳河北岸设防的赵军及鸡泽民众联军的奋勇抵抗,秦军伤亡惨重,就是在这次战斗中,毛遂“血洒滏阳河北岸”。


据《永年县志》记载:“毛遂墓在城西南三里大堤内。此处正是滏阳河北岸。1993年,永年县重建毛遂墓,墓碑高约2米,正中书“毛遂之墓”,左上角书“平原君上客谏议大夫”。


2008年,中国毛氏研究会给邯郸市鸡泽县政府颁发证书,认定毛遂为毛姓的始祖,毛亨、毛苌为毛遂后人,确认邯郸鸡泽是毛遂故里,韶山毛氏是鸡泽毛遂的直系后裔。


中国毛氏研究会最终认定,毛遂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世祖。


中国毛氏研究会会长毛炳汉诗曰:“鸡泽毛遂一荐名,毛亨毛苌传诗经;后人数迁到韶山,孕育伟人毛泽东”。


毛遂自荐的故事人尽皆知,毛遂在楚国朝堂上不卑不亢,赵楚合纵同盟结成,推迟了赵国的灭亡;为了乡亲们,慷慨解囊;为了保卫家乡,血洒热土:毛遂先生的事迹和精神可歌可泣。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