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阅读口号-口号里的中国百年史

阅读口号-口号里的中国百年史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14 17:05:27
阅读:


林则徐虎门销烟1.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失败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反击外来侵略,这句话成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先声。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即坚持形而上的中国孔孟之道;西学为用,就是采纳形而下的西方科技之器。这句口号为晚清社会传播西方近代文明,推进洋务改革做出很大贡献。  3.振兴中华  孙中山先生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提出。



1925年5月1日,中国工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国工人阶级全国统一的工会领导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


4.打倒帝国主义  1922年五一节,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召开第一次劳动大会,大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此口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口号之一。   5.勿忘国耻  1915年5月,袁世凯承认了卖国的“二十一条”。全国各地商民、学生及海外华侨纷纷集会,宣传反日救亡,号召“抵制日货,勿忘国耻”。 6.拥护共和万岁  来自1915年护国运动期间,昆明人民张贴的一条旨在反对复辟,拥护共和的标语。



洋务运动中实业救国的工矿企业


7.实业救国  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  8.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撰文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而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即是近代中国“民主”与“科学”两大时代主题。 9.打倒孔家店  五四运动前夕,吴虞在《新青年》杂志上连续发表《吃人与礼教》等文章,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猛烈抨击了封建礼教和旧文化。 10.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  1919年初,李大钊发出了“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的号召,五四以后,他进一步号召青年知识分子投身到劳动人民中去,通过“共同劳动”来改造中国和改造自己。



11.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他在遗嘱中说:“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12.枪杆子中出政权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指出党今后“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党对革命认识的重大进步。 1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928年春,毛泽东提出这句响亮的口号,从思想上、工作方法上清除“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信批评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他引用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此,这句话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15.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中共中央在《八一宣言》中号召全民族团结抗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16.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号召。



张思德(左)烧炭时的场景


17.为人民服务  1939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追悼张思德同志而召集的会议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号召以张思德为榜样,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为人民服务。  18.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3年8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后来这个口号被视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真理性认识的高度概括,被用做歌曲的名称,唱遍全国,一直至今。19.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6年8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  20.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947年,人民解放军实现了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伟大转折,10月10日,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口号。



21.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所写的新年献词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 2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49年9月21日,在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这句话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的自豪自信的话语。  23.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这是毛泽东1949年9月30日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草的宣言标题。此口号在解放初期成为流行的口号之一。后来演变成“全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2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提出了这条口号,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25.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写下这句题词,为新中国体育事业指明了方向。 26.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1953年12月,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从此这句话风行一时。  27.向科学进军  1956年1月,在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提出了此口号,提出了分步骤、分阶段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的思路。  28.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7年2月,由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



29.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1963年初,他的优秀事迹被公开报道。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影响几代人。    30.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1963年,“铁人”王进喜跳下泥浆池搅拌水泥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的光辉经典,他的这句口号也传遍全国。  31.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1962年7月2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的农业问题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引述这句话来说明,选取恢复农业的方法,需要实事求是,不要千篇一律。此后广为流传。  32.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977年,邓小平指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从此这句话成为对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表述的代表性口号。



3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在全党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迅速展开。  3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以此句话为标题的讲话,把广大干部、群众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脱出来,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35.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80年,在改革开放口号的号召下,深圳蛇口工业区在建设过程中明确提出这句口号,并沿用至今。



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特区


36.改革开放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设立四个经济特区。经过多年的实践,“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  37.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在农业改革中提出此口号,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38.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句话是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它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39.只生一个好  1980年,我国正式开始倡导计划生育国策,“只生一个好”成为指导性口号。 40.五讲四美三热爱  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等9个单位在《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中提出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后加入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41.让一部分人先富来  邓小平1986年8月在天津视察过程中提出:“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4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43.发展才是硬道理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当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44. 再穷不穷教育,再苦不苦孩子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当时关于教育的标语口号铺天盖地。  45. 三个代表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6.社会和谐  2006年4月30日,江苏淮安市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万人自行车巡游,群众打出“社会和谐”标语。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后,“和谐社会”成为这几年来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之一。



47.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对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为标志的中国共产党改革历程的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通过重温邓小平同志当年重启改革的振聋发聩之音,清晰地告诉全党全国全世界人民,继续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深入。来源/壹学者主编、监制/振华责编/田家筱制作/兰宇、滕跃升“阅读公社”尊重作者版权,因条件所限未能取得联系者,敬请同本社联系。



“阅读公社”微信号:yuedugong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