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阅读笔记大全-认知红利 | 读书笔记 (2)

阅读笔记大全-认知红利 | 读书笔记 (2)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17 12:51:00
阅读:

公众号:日记本圆梦计划


分享读书,投资,生活所思所想。​




笔记第一部分:重新定义财富自由,如何正确理解自己,理解世界,建立正确的信念系统。


笔记第二部分:如何用大脑正确区分概念,提高思考力,思维力。


笔记第三部分:结构化思维,系统化思维,如何做选择。


笔记第四部分:企业的核心能力”创新“




大脑过滤器

1.区分“信息”与“知识”


知识,是指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被人们相信的概念、规律、方法论。


比如“复利”“元认知”“注意力”这些本书上篇所讲的内容就是概念;规律是事物背后的运行法则,比如用户需求不变,产品的供应量降低,价格就会升高,这就是规律;而方法论,是一套被验证过的,解决某一特定问题最有效率的执行流程。


2.区分“经验”和“规律”


因为幸存者偏差,成功的经验有很大的偶然性,我们要学习的是规律,而不是经验。


规律是能够导致重复成功的因果关系。需要先归纳,后推演:从成功经验中推导出原因,这个过程叫作“归纳法”;得到原因后,需要再推演一下,看这个原因能不能再次推出正确的结果,能不能重复多次成功,如果可以,这才是规律。


3.区分“优质”和“劣质”


好的看多了,自然就能分辨什么是差的了。


先去找这个领域里最出名的经典书去阅读,可以从各类图书的畅销榜里去挑选,也可以看看业内牛人的推荐,这样找到的书你会发现来来回回说的就是那几本,这些就是好书。刚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建议先从经典入门级的书开始读,这有助于你快速掌握这个领域内的基础概念,基础概念的夯实对后期的学习帮助巨大。


提高思考能力

思考的步骤


学习知识→提高思考质量→解决问题的效率,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高“思考质量”!


产品做宣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营销文案:投放渠道之前,你应该先把时间花在设计一个好文案上,它是你推广的核心,营销文案没写好,投再多广告也是打水漂。


2.选择适合自己的宣传渠道:宣传渠道有三类——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分别适用于土豪、网红爆款产品。我们的产品体验非常棒,应该将投入重点放在赢得媒体,在产品中嵌入传播点,让朋友圈为我们刷屏!再拨一点预算,适当地投放一些付费媒体,提升短时间内的用户触达率。


3.计算流量成本:先小范围测试投放渠道,每日紧盯转化率、分享率等数据,计算流量成本,找到更优质的投放渠道,加大投放力度……


1.链接相关背景知识


在自己的知识库中搜索相关的背景知识,可以是概念、方法论或者别人的经验,或者是自己所见所闻的信息,也可以是其他行业的知识……大脑中会冒出很多与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


2.梳理这些背景知识


结合问题,把它们重新排列组合一下,梳理成一条完整的信息,形成最终的结论。这个梳理的过程包括筛选、整理、重组、缩放等等……人类的思考过程,看似无法捉摸,深入剖析,其实就这两步1.链接背景知识2.梳理背景知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排列组合就是创新!当你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时候,你的思考过程和结果,也会截然不同。所以,思考的过程,像玩乐高积木,决定你思考质量的,一个是你拥有的积木数量和种类,一个是你拼接的技巧和创意。


学习的方式


- 知识之间建立连接


专注 + 效率


1.对恐惧的逃避


当我们自身面临威胁,时间紧迫时,会瞬间聚集注意力。


2.对愉悦的追求


当我们做一些能带来愉悦的事时,乐在其中,无法自拔。


持续获得确定性的满足+不确定的奖励=上瘾!专注的极致,就是上瘾!触发这种专注有一个限制条件:能力匹配。


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更容易感受到愉悦,就自然能进入专注的状态,一旦专注了,你的效率就会呈几何级增长,结果就会高出别人一大截。


隔离噪音:


关APP,卸载APP,戴降噪耳机


调控信道:


比如写作的时候,一般只用到视觉和触觉,听觉是用不到的,耳朵空着就会自动去捕捉环境中的声音,如果抓住一个你熟悉的内容,就会和你的背景知识发生链接,进而变成噪声,影响你的正常思考。这时候,可以加入“白噪声”堵住听觉信道。


摈除杂念:


主动进入受拘束的环境,图书馆,咖啡厅。


少接触不相关的内容: 任何信息进入你的大脑,都会留下记忆的灰烬。虽然说,你看一部《延禧攻略》和你第二天的工作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看到的内容,会留存在你的大脑中,时不时地冒出来,叨扰你一下。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看!和自我成长没有关系的内容,对知识增长没有帮助的信息,尽量远离!


注意休息


25/5:番茄时间,专注了一段时间后,短暂休息。


午饭后半小时,一次20分钟左右的冥想,既能达到休息的目的,又能锻炼元认知。开始之前,喝一杯咖啡,15~20分钟的时间正好可以让咖啡因进入血液,等睁开双眼的时候,你就会感到精神饱满,思维清晰,充满活力,比脉动还管用。


每天至少7小时充足睡眠时间,晚上不超过12点入睡。


提升思维力

问题的本质:“问题”就是:期望与现状的落差部分。


如何描述一个问题


第一步:明确期望值(B)


你的目标是什么?正常的情况应该是怎样的?这个目标可衡量吗?


第二步:精准定位现状(B′)


现状很容易描述。现实情况却没那么简单,要清晰地描述目前所处的位置,因为现状往往不是单一维度的,需要牵涉到许多方面。比如文中提到的团队业绩问题,描述现状的时候,仅仅说业绩数字是不够的,得从历史销售数据、团队人员状况、产品质量、渠道营销、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等多个方面来全面描述。


描述现状的时候,需要用大量的“事实”来构筑,而不是“观点”,不然现状就会变得很模糊,也就不知道现状与期望的落差(B′→B)具体在哪里,给出的解决方案自然会有偏差。


第三步:用B′→B落差,精准描述问题


不要再问出类似于“你的业绩那么差,打算怎么办”这样模糊的问题,因为你认为的差,和他认为的差,也许并不一样。


应该问:“你之前三个月的业绩分别是100万元、110万元、105万元,而这个月变成了80万元,我们来讨论一下,下个月如何能做到120万元?”


一个问题,就像是一盏路灯,只会照亮下方的特定区域。你想要的答案,就像是一把遗失的钥匙,如果你想要找到它,就必须打开它上方的路灯才行。


透析问题本质


·A:为了实现B的结果所使用的方法。如果方法是错误的,目标自然无法达到。


·B:期望值。目标设置不当,或者目标设定过高,即便做到了A,目标也是无法达成的;


·C:过程中出现的变量。方法和目标都没有问题,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事。


B′只是症状,而导致这个症状出现的是ABC这三个因素,它们才是更本质的问题。


透析三棱镜B:校准目标


设立目标SMART原则:


Specific,明确的,具体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


Achievable,可独力完成的


Rewarding,完成后有满足感的


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


目标要用“正面语言”去描述目标。


目标不应该伤害他人或者你的其他目标。


区分手段和目标:


比如读书这件事,定了一个目标:一年要读50本书。读书,是让你达成某个目标的手段,但我们却常常把它当成了目标本身。


比如我们要降价,对方不肯降价,那么你谈判的焦点,应该放在如何帮助对方提高利上,而不要局限于眼前这个产品的价格上。


透析三棱镜A:重构方法


当发现问题后,需要调整的是A而不是表面的B。


现状是由原来的方法导致的,因此,想要改变现状,不是从现状出发,添加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而是要回过头,重构原来的方法系统。


比如王小锤的团队离开了两名重要伙伴,不应该马上给出解决方案:再补两名销售;而是要回过头,平时是用什么方式经营团队的,也就是原来的A是怎么样的。


·管理方法是什么?责权利有没有对等?是否应用了情境管理?


·团队结构是怎么样的?合适的人有没有放到合适的位置?


·激励机制能否激励到所有人?是资源分配不公平,还是保健因素没给到?


·……


是其中的哪个原因导致了员工的离开?


透析三棱镜C:消除变量


要建立一个寻找问题的基本思考框架,叫作“象、数、理”。


任何一个“现象”背后一定有“数据”,任何“数据”的变动,背后一定有“道理”。


当你发现某个现象后,要赶紧去找相关数据,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把现象背后的数据分解得越细,看到的问题就会越精准。通过5Why的提问方法,挖掘真正的原因。


线性思维


将两件事、两个概念,像一条线一样串联起来,彼此关联,相互链接。


1. 演绎法


由“因”推导出“果”,由一般推导出特殊的思维方式。


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式的推理过程


举例:


如果大前提是什么,且小前提是大前提的一部分,那么小前提也是什么。


比如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实际应用中,并不是标准的三段形态,或者是隐去了大前提,或者是隐去了小前提,或者是隐去了结论,因而,才让你忽略掉了它的存在。


“你别看某某某捐了多少钱,他只是为了逃税罢了……”


有这样的言论,是因为在他的大脑中,可能有这价值论断:“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这个就是大前提。


(大前提)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


(小前提)某某某捐钱了,他在做好事。


(结论)某某某一定有自私的目的。


只不过,他在表达的时候,把这个大前提给隐藏了。


用于逻辑推理:


(大前提)法军高级指挥官喜欢养名贵的波斯猫;


(小前提)前方阵地有名贵的波斯猫;


(结论)所以,前方阵地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官。


(大前提)法军高级指挥官住在法军高级指挥所内;


(小前提)前方阵地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官;


(结论)所以,前方阵地也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所!


用于逻辑验证:


第一,四项错误;


第二、中项两不周延;


第三、大项扩大,小项扩大;


第四,前提都为否,结论不必然;


第五,前提有一否,结论必为否。


用于预测未来:


当我们掌握的是一些基本规律的时候,就能以此为大前提,做一系列的推演,进而对未来事物的发展进行预测。


比如:“我们抬头看天,发现阴云密布,然后回家拿了把伞……”


空:(抬头看天空)把握事实和现状


雨:(可能要下雨)解释、预测


伞:(回去拿把伞)行动、提案


这个过程,依然省略了大前提:阴云密布的时候,70%的概率会下雨,这是规律。


(大前提)阴云密布的时候,有70%的概率会下雨。


(小前提)现在阴云密布。


(结论)未来,有70%的可能性会下雨。


(解决方案)带把伞。


2. 归纳法


由“结果”出发,寻找“原因”;通过观察、比对、分析,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联。


求同:通过大数据比对,找到“相同点”。


求异:通过发现“不同”找到原因


共变法:通过发现有两个因素总是同时变化而得出的结论。


3. 类比法


拿一件事来理解另一件事。


把一些极其复杂的逻辑、概念、信息,用一个非常简单易用的外壳给包裹起来,你一看到这个壳,不需要理解里面的具体构造,就知道它是什么,能怎么使用,从而降低认知负载,提高思考效率。


4. 训练大脑


链接新知识:


如果,你刚学到一个新规律,用“演绎法”做出一番预测。


比如,你刚学会了供需理论,就可以试着结合目前的大豆产量、市场的需求状况,预测一下明年大豆价格的走势…


如果,你刚学到一个新概念,寻找一下,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能“归纳”出这个结论?


比如,学到了一个概念叫作“旁观者效应”,寻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看看是否也出现了这个效应?


如果,刚学会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试着用“类比法”,寻找一个简单、形象的物体来给它做一次封装,让它变得更简单易懂。


比如,什么是“零维”的思考方式?大脑的状态就像是个“录音机”,只能播放预先设置好的固定内容…


5. 写作和演讲


输出并不是重点,通过输出的手段,强迫着你把学习到的知识点建立起结构严密的逻辑链接,只有发生了链接,特别是需要输出、让别人能听懂的、逻辑严密的、高质量的连接,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感谢阅读,未完待续。


公众号:日记本圆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