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鱼贯而入造句-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究竟说了什么道理?

鱼贯而入造句-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究竟说了什么道理?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4-01 17:53:35
阅读:

钱钟书说,“婚姻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读懂之后才发现,这个世界上简直充满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却拼了命也难入。


教书育人的学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现代人的生活轨迹前期大多是很相似的,到了该读书的年龄,基本都能顺利的踏入校园,享受书香的熏陶。可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往往认识不到那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进而开始厌恶学习,甚至厌恶跟学校有关的一切,每天盼望着能早点逃离学校这个樊笼。等到真的出去后才追悔莫及,可这个时候再想回去,可就没什么机会了。


教育是个永不过时的话题,现下各方面对教育的重视都很高,能出现在课本里的东西,一定是非常具有深意并且受众广泛的。以前还不觉得,但现在再去翻看当初的课本,突然有了很多感悟。


八年级课文中有一篇《濠梁之辩》,讲的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梁辩论的故事,文章里是这样说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文章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庄子与惠子是一对好朋友,有次两人在濠梁游玩,庄子指着河里的游鱼说,“鱼儿在水中自由潜泳,这是鱼的快乐。”惠子却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又说道,“你不是我,哪里知道我不知鱼的快乐?”惠子答道,“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的情况;你也不是鱼,所以你也应该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又说,“请回到我们本来讨论的问题上来。你说'我哪里知道鱼的快乐'什么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我知鱼之乐又来问我。我是在濠上知道的。”


这段对话在我们如今看来,是两个标准的杠精少年在互怼,我当时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现在再来读,却发现里面所蕴含的道理,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庄子和惠子都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两人以游鱼为切入点展开的辩论,实际上是在讨论人与人之间的事情。


你认为好的东西,别人不一定也觉得好,你喜欢的东西,别人未必想要。


对于那些贫困地区吃糠喝稀度日的孩童来说,吃顿肉就能让他们比过年还要欢喜,而对于天天大鱼大肉的人来说,青菜白粥才更像人间至味。


世人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别人的喜好,这样的行为是否从刚开始的时候就错了呢?


回到濠梁上的故事,两人的辩论最终以庄子的一句“我知之濠上也”结束,看似是庄子赢了,但我们都知道,那只不过是庄子偷换概念耍了个赖而已。在我看来,那次的濠梁之辩庄子输得很彻底。


老子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然而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能做到自知尚且不易,更遑论知人?大多数人一生总是浑浑噩噩,却又总喜欢自以为是。


怀揣着一颗伟大的心,把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忍痛给予别人,结果收获的却是别人的不理解,错到底在谁?


昔日鲁国大地上飞来一只奇异海鸟,鲁王以为大吉,于是命人抓住它,为它演奏最动听的国乐,大摆宴席,好酒好肉的小心伺候着。可那海上的闲逸之鸟哪里见过这阵仗?当时就被吓惨了,半点东西都不敢吃喝,如此不过三天功夫,海鸟便被活活饿死。


鲁王一定到死都不会觉得错在自己,反而还会埋怨海鸟一辈子,他心道,“孤以国士之礼待你,你却一死了之,这样怎能对得起我?”面对鲁王的埋怨,是否像极了如今好多一头热的剃头挑子?


大家可能会觉得鲁王爱鸟的故事荒诞不经,但鲁王式的宠溺其实很像现在一些人的处世态度,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以自己为出发点,去判断别人的情况,只管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付出,却不管别人是否真的需要这些东西。结果自然容易造成出力不讨好的结局。


对待客观的人和事物,一定不能想当然,即便是父母与子女也不行。我愿意相信,现实中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很多时候孩子能感受到的只有束缚,只有羁绊。双方的关系趋向于恶劣,也就不是没有道理的了。


不仅如此,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那种公认好的事物,也未必能当万金油用。


大家都知道鱼和熊掌是好东西,但是对于一个行走在沙漠中的人来说,鱼和熊掌再多,也不及半杯清水让人欢喜。


如果真的想帮助别人,请先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