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诱的成语-成语一则-退避三舍

诱的成语-成语一则-退避三舍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4-09 02:39:54
阅读:

喜欢的话,请点击右上方红字“+关注”,为你带来不一样的故事。


退避三舍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事】:


公元前656年,因晋献公的妃子丽姬陷害太子申生,年仅17岁的重耳生命也受到威胁,就不辞而别,逃离晋国。他原本打算躲一躲,等风头一过,就可以回家,谁知,这才是他19年颠簸流离生活的开始。


国家内乱,父兄皆不待见,视重耳为眼中刺,肉中钉,派人到处追杀。重耳不得已辗转狄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到处逃命,尝尽世间冷暖。在此期间不是被拒之门外,就是被冷嘲热讽,直到他来到了楚国,楚成王以国君礼节隆重的欢迎重耳一行,令重耳非常感动。



迎接宴会上,所有人玩的都很尽兴,大家其乐融融,喝的醉醺醺的,楚成王和重耳已经开始称兄道弟起来,此时楚成王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的问重耳:“倘若贤弟能重回晋国,继承国位,可不能忘记为兄啊。”重耳随口就道:“兄长对我有大恩大德,无以回报,我岂能轻易忘记,如果有朝一日可以继承王位,我必让两国永世修好,共享太平。”楚成王笑到:“贤弟放大厥词了,这国与国之间,哪能永世修好。”重耳叹道:“兄长放心,万一两国兵戎相见,我必为你退避三舍。”接着两人相视间,哈哈大笑起来。


安稳的日子一天一天过着,直到公元前637年,晋惠公薨逝,太子继位。重耳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遂告辞楚成王,成王以重礼相送,随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安排下重返晋国,并驱逐了晋怀公,登上王位,史称“晋文公”。


公元前632年,经过晋文公和诸位大臣的悉心治理下,晋国日益强大。而南方的楚国对称霸中原却是虎视眈眈,此时楚国已经让曹国,卫国臣服,又击败了宋国,并围攻宋国都城商丘。此时晋国收到宋国的求救,晋文公觉得必须抓住这次机会,称霸中原。遂以先轸为元帅,统帅中军,狐毛统帅上军,栾枝统帅下军出兵救宋。然而此时楚军兵强马壮,士气正盛,晋军不敢正面迎战,而是先拿下卫国和曹国,以诱楚军分兵,并解宋国之围。然而楚成王却无心与晋文公为敌,令楚军继续攻宋。晋文公看楚国没有动作,在先轸的建议下,以和楚国谈判为由,实则对楚国进行各种羞辱,刺激楚国出兵对战。



楚军大将成得臣,在这种羞辱下,果然中计,并说服楚成王,进而率军北上,以攻晋军。此时晋文公见楚军来势汹汹,不可硬碰,突然想起多年前自己在楚国做客时说的戏言“退避三舍”,立刻就与诸位将军商议好对敌之策,然后传告三军,“昔日,文公受恩于成王,承诺若晋楚两军有兵戎相见一刻,则晋军须退避三舍”。遂命令晋军,后撤九十里,一直撤到濮城之下。这样即避楚军锋芒,又以“守信”为借口退兵,避免军队士气低落,而且还以逸待劳,形成战略优势。


然而楚国大将成得臣,以为晋军不敢应战,将兵皆无斗志,就立刻率军追击,当楚军到达濮城门外时,晋军已经严阵以待。双方短兵相接,楚军左右两翼一触即溃,只有成得臣的中军苦苦支撑,且战且退,最后以成得臣自刎谢罪结束了这场战役。


后世就以“退避三舍”,来形容面对矛盾冲突时,以退为进,避免暂时的争执,获取最后的主动权,从而让自己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