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学重庆话-方言和普通话能否共存?坚持说方言的重庆人,或许能给出答案

学重庆话-方言和普通话能否共存?坚持说方言的重庆人,或许能给出答案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8-24 12:03:04
阅读:
最新资讯《学重庆话-方言和普通话能否共存?坚持说方言的重庆人,或许能给出答案》主要内容是-学重庆话,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热潮之下,很多人都已经将普通话作为了日常用语。


今年8月7日,重庆市文明委还印发了相关文件,积极促进普通话在重庆的推广,并且明确提出了要求:从“说得了”向“说得好”转变。


近日,重庆市开始对出租车行业进行普通话培训,甚至要求司机师傅们每天在组建的学习群中打卡学习,还考虑将普通话纳入到考核当中。


这一系列推广普通话的措施,引发了很多的讨论,其中争议最多的就是:重庆人要不要说普通话?


全国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作为90后中的一员,小学时期,就曾经被“强制”要求说普通话。当时和同学对话都会觉得很别扭,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说得不好,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放学之后,大家还是会用重庆话交流。


那个时候,大家对于普通话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只是被动地使用。


而在普通话推广这么多年之后,重庆人的普通话水平却依然不容乐观。在大家的日常生活当中,重庆话依然会是首选。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年纪稍长的人群当中,即便是在低年龄段的人群里,依然如此。


此前,曾有一项非官方的统计调查,在重庆地区的6-20岁人群中,方言的熟练使用率达到了97.5%。这一数据虽然不够权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重庆话在本地的稳固地位。


重庆人为何如此坚持说本地方言,是因为我们对普通话非常反感?


恰恰相反,重庆人对普通话非但不反感,接受度反而很高。这一点可能与大家的认知有所偏差,因为我们日常交流很少使用普通话。即便在面对外地朋友的时候,一旦聊嗨了,也会不由自主地从普通话转换成重庆话。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2个,其一就是:缺少运用的环境。


重庆虽然在不断发展的进程当中,也被称为中国的新一线城市,但是同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相比,依然是相对落后的。大家平日里面对的,大部分都是川渝本地或者周边的人,自然就会选择我们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来交流。


虽然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但是回到家里,父母和祖辈都是说重庆话,自然也就跟着说了。


另外一方面,你以为重庆人不想说好普通话吗?实际的情况是,学说普通话,对我们来说,难度太大了。


如果强制说普通话,可能比方言本身更难让人理解,还会闹出不少的笑话。


以上两位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重庆本地的大型商场,多年以来,一直坚持让工作人员使用普通话,但是对于很多年龄稍长的嬢嬢来说,她们的普通话真的让人很难理解。每次去商场,听她们说话都会觉得很好笑。


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因为重庆人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依然使用了重庆方言里的语音语调。如此一来,同样的词语,用这样的方式说出来,就会显得不伦不类。也正因如此,川渝地区开创了“川普”这一神奇的语言类别。


重庆人将我们自己的普通话调侃为“椒盐普通话”,并且长期以来都在坚持(无论出于怎样的原因),已经足以说明我们对于普通话的认同。


在回答“要不要说普通话”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得先解决一个问题:方言和普通话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推广使用普通话,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方便大家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于重庆这座城市而言,推广使用普通话,也是对城市形象的一种提升。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我们放弃方言,两者可以是一种并行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场合来决定具体使用哪一种。


上文中提到,重庆地区方言的熟练使用率几乎达到了100%,这一情况其实是相对特殊的。在隶属于吴语地区的上海,同样是在6-20岁人群中,方言熟练使用率却只有22.4%。


在重庆和上海这两座城市,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似乎正好是相反的。这两座城市的状态,也恰好反映出了方言和普通话共存的两种不同状态。


不过嘛,这一情况和两座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也有关系,重庆6-20岁的人群里,绝大多数应该都是本地人,而在上海,这一年龄段里,很大一部分应该都是外来人口。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但是方言和普通话依然是共存的,并没有出现一方让另一方消亡的情况。至于未来是否会走向极端,我们需要更长久的时间来观察。


分析到这里,其实我们想要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坚持说方言的重庆人,已经给出了答案!


近些年以来,重庆旅游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量的游客涌入这座城市,与重庆人的交流也变得密切。


重庆虽然是典型的南方城市,但是这里的方言可是隶属于北方方言,在大部分词汇上,和目前的普通话都是共通的。如果我们将语速放慢,吐字清楚,那么外地的朋友也是能够听明白的。


语言本就是在实际运用当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就算是目前大家所说的重庆话,也已经逐渐抛弃了一些陈旧的用语,而那些地道的说法,还被赋予了一个专业的名称:言子!


举几个实际的例子,大家应该更容易理解。


重庆的午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稍午”,但是现在使用频率是越来越低,除了部分老一辈的人还在使用,年轻的一代基本上都不会再用,甚至都没有听过了。


类似的还有“扯回销”、“架麦”、“刹郭”、“撑花”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方言其实也在改变,因为有新的语言形式对它造成了冲击,而为了应对这种冲击,它也只能选择改变,这就是语言的实用性。


这种情况,在互联网时代,显得更加普遍。在网络环境下诞生的新词汇,也会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用语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每年都会产生出的各种网络流行语,比如“山寨”这个词,现在只要说到它,大家都明白其中的含义,而它原本的意思,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如果抛开重庆话当中的“言子”,那么它和普通话的明显差别就只能体现在不同的语音语调上了,这就为它们的共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过呢,重庆话当中,部分词汇的独特用法,也是普通话所不能替代的。


举个例子,重庆话当中的“不存在”,在使用的时候,会明显表现出说话人的感情,大概类似于普通话当中的“没关系、不用谢”,但是这种情绪,是普通话很难,甚至无法表达的。


语言可以靠我们的一张嘴来说,这是它最实用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可以用文字来进行记录,这样能够留存更长久的时间。但是,最终它依然是用来说,用来交流的。


历史资料当中,或许记载着众多早已失传的语言,它们已经失去了使用的价值,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成为少数人专研的目标。


方言和普通话,从来就不是对立的关系,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普通话自身也是方言的一种。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