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殃及池鱼的上一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殃及池鱼的上一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9-24 12:44:05
阅读:
最新资讯《殃及池鱼的上一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主要内容是《增广贤文》城门口着了火,取水救火,就会殃及池中的鱼无水而死。--《广韵》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殃及池鱼的上一句,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增广贤文》


城门口着了火,取水救火,就会殃及池中的鱼无水而死。


“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檄梁文》


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广韵》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宋国司马桓有一颗宝珠,他犯了罪,逃亡在外。宋王派人去问他宝珠藏在哪里,他说:“扔到池子里了。”于是,宋王命令把池里的水全部掏干去寻找宝珠。宝珠没有找到,池里的鱼全枯死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其意可解如下:


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过一会,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比喻无端受祸。其事本于《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 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后人加以附会,演化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南北朝时,北方的东魏有一员大将,叫侯景,坐镇河南,拥有十万军队。因为与大丞相高欢之子高澄不和,在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背叛东魏,投降西魏。高澄派韩轨讨伐侯景,侯景担心与西魏的联系被切断,又投降南方的梁朝。


梁朝许多大臣认为侯景反复无常,不能接受他的投降,损害和东魏的友好关系;但是八十四岁的梁武帝却相信这是统一国家的预兆,接受侯景投降,封他为河南王。


这年八月,梁武帝派萧渊明率领军队讨伐东魏。九月,萧渊明的军队逼近彭城(今江苏徐州)。十一月,高澄派高岳和慕容绍宗率军救援彭城,派杜弼担任救援大军的军司。慕容绍宗用诱敌之计,引诱萧渊明深入追击,然后以伏兵夹击,活捉萧渊明,梁军伤亡逃走的有几万人。


大胜之后,军司杜弼写了一篇给梁朝的檄文。文中说:“东魏皇帝和大丞相有心平息战争,所以多年和南朝通和。现在侯景生了背逆之心,先投靠西魏,后来又说尽好话投靠梁朝,企图容身。而梁朝君臣竟然幸灾乐祸,忘了道义,连结奸人,断绝了与邻邦的友好关系。侯景这样的卑鄙小人,一有机会还会兴风作浪。怕只怕楚国的猴子逃亡,灾祸延及林中树木,宋国城门失火,连累池中鱼儿遭殃,将来会无辜地使长江淮河流域、荆州扬州一带的官员百姓遭受战争之苦。......”


正如杜弼文中所说的一样,第二年八月,侯景发动叛乱,造成 梁朝多年政局动荡,使人民遭受战乱的苦难。


城门失火为什么一定会殃及池鱼呢?


我国古代的城,从所发掘的新石器时代到宋代,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都是夯土城墙。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元刊《事林广记》所载《汴京图》,可清楚看到,当时都城汴京仍是夯土城,仅门墩与城角包砖。这种夯土城墙可以就地取料,在规定地界将土挖出堆夯,就是城墙;而被挖阙之地,就成了“池”,即护城河。这是一举两得:城墙与城河都成为全城的防御设施。如果有两道城墙,就有两条护城河。属于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奄城遗址(今江苏常州市南)有王城、内城、外城三道,城墙都是泥土夯筑,每道城墙外都有护城河,外城的护城河水面最宽广。宋开封有三套城墙,也有三套护城河。


这护城河的正名就叫“池”。“池”从水也声,声兼义。“也”与“它”“ ”实为一体,有斜义。“迤”(y)是邪行,“拕”是斜引,“施”也是斜,贾谊《吊屈原赋》:“庚子日施兮。”“沱”是斜出水道。“阤”(y)是有斜坡的小山。“池”,则是有斜坡的盛水之地。凡挖池,都是斜而下伸,积水而成。当成为块状——可方可圆,就是池塘;当成为环带形,就是护城河。顺便指出,今一些资料把二者划为互不相关的两义,甚至还把池塘义作后起义,说“上古汉语里,一般多作‘护城河’讲”,失当。《诗·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频。”“频”,涯边。《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洿池。”“池”都是池塘义。同时,也作护城河。《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而从情理上看,池塘义应当是本义,作护城河是引申义。不过这引申义在上古使用较多,这是事实。总之,有城(城墙)必有池,挖池筑城,这是古代筑城的一个规律。


表面上看城门失火是一件孤立事件,但最后护城河里的鱼,却因救火时从中取水造成干涸,而让河里的鱼儿遭殃.这跟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模一样。


说明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之间,也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不能割裂事物内在的联系来看待世界,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