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爱国情怀的诗句-平生家国萦怀抱:那些诗里面的家国情怀

爱国情怀的诗句-平生家国萦怀抱:那些诗里面的家国情怀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05 17:03:27
阅读:
最新资讯《爱国情怀的诗句-平生家国萦怀抱:那些诗里面的家国情怀》主要内容是同样是生逢乱世的诗人,陆游早年的艰险更甚于白居易。他出生在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正是金兵大举入侵的一年,靖康二年(1127)就发生了汴京沦陷、北宋灭亡的“靖康之耻”。他的《三山杜门作歌》令人心惊: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爱国情怀的诗句,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同样是生逢乱世的诗人,陆游早年的艰险更甚于白居易。他出生在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正是金兵大举入侵的一年,靖康二年(1127)就发生了汴京沦陷、北宋灭亡的“靖康之耻”。他的《三山杜门作歌》令人心惊:


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


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


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


呜呼!乱定百口俱得全,孰为此者宁非天!


仅仅保全家人性命,在当时已经是天大的奇迹。没有经历过这种天崩地坼的人,恐怕无法想象陆游笔下的惊惶。王朝覆灭的悲剧,随着举家逃难路上的风声鹤唳一起,成为少年陆游不可磨灭的记忆。家国丧亡的创伤伴随了他的一生,既敦促着他谋求光复,“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又使他不容于世,饱受“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折磨。甚至在临终前,最令他无法忘怀的仍然是对家国的责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一首写给自己儿子的绝笔诗,陆游袒露了他最后的心愿,人生一世转眼成空,只有一件事搁置不下。


虽然至死都没有实现光复故土的壮怀,看不见九州一统,但他相信“王师”会有“北定中原日”,因此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毕生的热望由生前转向死后,由绝望的缝隙中生出希望,清代贺贻孙在《诗筏》里说它“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而这一番忠荩之情,并没有写在呈给朝廷的遗疏遗表里,它只是说给儿子听的体己话,也是最真实痛切、无须矫饰的渴望。后人曾用陆游的《示儿》诗和抗金名将宗泽的遗言相比拟:宗泽临终不忘渡过黄河,收复中原,“连呼‘过河’者三”(《宗史纪事本末·宗泽宋汴》),真正称得上至死不渝。


这样的强烈信念,曾经深藏在许多北宋遗民的心中。即使是被推为婉约词宗的李清照,也有过不输于陆游的壮怀率意: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北宋覆灭是李清照生命中的分水岭:一边是青春少艾、琴瑟和谐的前半生,另一边则是亡国丧夫之后漫长的暗夜。同时代的男子有感于家国的苦难,将光复故土视作自己的责任,身为女子的李清照又能如何呢?她不能像陆游和辛弃疾那样振臂呼喊,更没有楼船夜雪、铁马秋风的壮烈往事,她只能默默地承受起国与家的双重劫难,将整个时代的悲剧揉碎了咽下。她的才情不受闺阁的限制,在壮怀激烈以外,写出了另一种“哀感顽艳”的家国之思: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留寓临安所作,此时,南渡的宋室似乎已经习惯了江南的水乡,没有人想起他们先人曾经的艰难日子,也没有人愿意提及北方饱受煎熬的遗民。适逢元宵,人们经受了一个湿冷的寒冬,此时都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在这温暖融和的天气里相互召唤,簇拥着去看婵娟的月色和璀璨的灯火。恍惚间,仿佛靖康二年(1127)的悲剧已经过去很远了,世界又回到了旧日的繁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铺翠冠儿,捻金雪柳”,过去的记忆和眼前的景象重叠了起来。那时候,汴京城比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更繁华,而她和赵明诚也年轻快乐,“赌书消得泼茶香”,便是偶有几分闲愁,也是精致优渥的。


然而,李清照只叹息一句“人在何处”,便和这似曾相识的盛景疏远起来。她似乎漫不经心地谢绝了相邀的亲友,只道是“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女词人早就失去了喧笑游乐的心绪:故都的珠玑罗绮在战火中化为焦土,可以依恋的家人也都先后死去,而她所有的青春和欢愉也随之被埋葬了。


李清照的词似乎并无一字提及国与家,而南宋末年的词人刘辰翁读了,却“为之涕下……每闻此词,辄不自堪”(刘晨翁《永遇乐》),相似的遭遇让他听到了管弦珠翠背后的哀音。为此,他也填了一首《永遇乐》,用的是李清照的口吻和意境,然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无寐,满村社鼓。


当时,连江南的临安也已经陷落了,而元宵节又如期而至。李清照尚且能看到不减“中州盛日”的花灯,而到刘辰翁的时候,连这一点故国的景象都不复从前了:“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元军宵禁,想游玩亦不可得。太平光景如此匆遽,转瞬之间,已是天地翻覆,猛然追忆,真如隔世。他的困窘更甚于李清照,江南的战事尚未平息,刘辰翁家在庐陵,欲归不得:“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他怀念家中的亲人,不免想起杜甫当年被叛军所擒,在长安月夜中思念鄜州妻儿的名作: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远处的家人也断绝了音书,而天上偏偏是一片团的月。它的清辉照亮过杜甫和李清照的思念,此时又映在刘辰翁的心中,引起他的忧思与怀想。岁岁年年,月圆月缺,唯其清光不减。在刘辰翁之前,它曾经触动过屈原的奇思和庾信的眼泪,辉映过岳家军的铁衣,以后,它还将照亮文天祥书写《正气歌》的纸笔,妆点于谦的祠堂,指引林则徐远赴边疆的前路。


国有历朝,家逾百代,宫墙与碑碣都将风化剥蚀,唯有对家国的情思未尝断绝。这种思念无形无声,但每当陶菊再开,苏月重圆,羲和的车驾沉入崦嵫,细雨从渭城和巴山赶来,羌管的呜咽与白霜一同飘落,它就从我们心底醒来。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