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爱国的名人名言-中华文化:处世篇 . 醒世箴言《名人格言录》(1-10)

爱国的名人名言-中华文化:处世篇 . 醒世箴言《名人格言录》(1-10)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12 20:23:41
阅读:
最新资讯《爱国的名人名言-中华文化:处世篇 . 醒世箴言《名人格言录》(1-10)》主要内容是一、作者:孙作,明初诗文家,学者,藏书家。字大雅,以字行,一字次知,孙权四弟孙匡的后人,后唐三司使孙岳二十世孙,江阴人。-爱国的名人名言,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一、作者:孙作(明)


孙作(1340前后~1424),明初诗文家,学者,藏书家。字大雅,以字行,一字次知,孙权四弟孙匡的后人,后唐三司使孙岳二十世孙,江阴人。号东家子,学者称清尚先生。元至正末,避兵於吴,乃上海烛湖孙氏始祖。


孙作,江阴人(今属江苏)人。元末学家,战乱起,携家避兵于吴,尽弃家产,唯载书两车。张士诚据浙东,作受其康禄,旋以母病谢去,客松江,友人为买田,筑室居之积书万卷,读书自娱。洪武六年(1373)聘修《大明日历》,授翰林编修,乞改太平府教授。召为国子助教,寻分教中都。逾年还国学,把受司业。以事废为民,复起为长乐县用学教谕。归车于家。其诗力追北来黄庭坚,在元末自为别调。工为文,尝著书十二篇,名《东家子》。另著有《沧螺集》六卷。 宋濂为作《东家子传》,推挹甚至。


《座右铭》【原文】


多言,欺之蔽也;多思,欲之累也。潜静以养其心,强毅以笃其志。去恶于人所不知之时,诚善于己所独知之地。毋贱彼以贵我,毋重物以轻身。毋徇俗以移其守,毋矫伪以丧其真。能忍所不能忍则胜物,能容所不能容则过人。极高明以游圣贤之域,全淳德而为太上之民。


【译文】


多言,是因有欺人的毛病,多思,是受欲望的连累。要用深沉安静来保养自己的心,要用坚强刚毅来使志向专一。在人们所不知道的时候去恶,在自己独自知道的地方真心实意做善事。不要轻视别人而尊重自己,不要重视外物而轻视自身的本真。不要曲从流俗而改变自己的操守,不要矫揉造作而丧失自己的纯真。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则胜过别人,能容纳别人所不能容纳的则超过别人。达到高明的境界而成为圣贤,保全自己淳朴的美德而成为太古的百姓。


二、作者:方孝儒(明)


方孝孺(1357年—1402年),浙江省宁海县大佳何镇溪上方村人,明代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全部遇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福王时追谥“文正”。


《幼仪杂箴·恶》


幼仪杂箴(《幼仪杂箴》)乃杂著,为明方孝孺所撰。见于《逊志斋集》卷一。《幼仪杂箴》二十首,共列了坐、立、行、寝、揖、拜、食、饮、言、动、笑、喜、怒、忧、好、恶、取、与、诵、书二十项,前边有序。在《幼仪杂箴》二十首中则把理学关于修养心性的内容和具体方法归纳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而把此杂箴放在全集第一卷,可见作者对日常修养的重视。


幼仪杂箴二十首有序。


道之于事,无乎不在。古之人自少至长,于其所在皆致谨焉,而不敢忽。故行跪揖拜,饮食言动,有其则;喜怒好恶,忧乐取予,有其度。或铭于盤盂,或书于绅笏,所以养其心志,约其形体者,至详密矣。其进于道也,岂不易哉。後世教无其法,学失其本。学者汩于名势之慕,利禄之诱,内无所养,外无所约,而人之成德者难矣。予病乎此也,盖久欲自其近而易行者为学而未能。因列所当勉之目,为箴揭于左右,以攻己阙。由乎近而至乎远,盖始诸此,非谓足以尽乎自修之事也。


《幼仪杂箴》


1、坐:维坐容,背欲直,貌端庄,手拱臆。仰为骄,俯为戚。毋萁以踞欹以侧。坚静若山乃恒德。


【译文】坐着背要直,容貌要端庄,手放前边。仰坐表示傲慢,前倾表示忧虑。不要伸开腿坐,或歪斜着坐。像山一样稳坐,是有长德的表现。



2、立:足之比也如植,手之恭也如翼。其中也敬,而外也直。不为物迁,进退可式,将有立乎圣贤之城。


【译文】脚站得要稳,要像树那样扎根在地上;双手像羽翼一样,恭敬地分置两边。心中敬谨,其外表自然就直。不受其他事情影响,进退有榜样,将有希望达到圣贤的境地。


3、行:步履欲重,容止欲舒。周旋迟速,与仁义俱。行不畔乎仁义,是为恒途。


【译文】步履要沉稳,举止要舒展。行步的快慢,与人是否仁义有关。行为不背离仁义,这就是正道。


4、寝:行倦于昼,夜以息之。宁心定气,勿忘有思。偃勿如伏,仰勿如尸。安养厥德,万化之基。


【译文】白天身体疲劳,夜间要休息恢复。心神要宁静,但不要忘了有所思考。躺下不要趴着,仰卧不要像死人一样。静心养德,是身体健康的根本。


5、揖:张拱而前,肃以纾敬。上手宜徐,视瞻必定。勿游以傲,勿佻以轻。远耻辱于人,动必以正。


【译文】张开双臂朝前拱手,要严肃恭敬。抬手应和缓,眼神要凝聚。不傲慢,不轻佻。行为一定要端正,以免招来耻辱。


6、拜:古拜有九,今存其一。数之多寡,尊卑以秩。宜多而寡,倨以取祸。宜寡而多,为谄为阿。以礼制事,不爽其宜。


【译文】古时有九种拜法,现存一种。所拜次数的多少,表现尊卑不同。应多拜而少拜,会因傲慢招祸。应少拜而多拜,就是谄媚。按礼行事,就不会失度。


7、食:珍腴之惭,不若藜藿之甘。万钟之尸居,不若釜庾之有为。苟无待于富贵,夫孰得而贫贱之噫。


【译文】山珍海味坏了,不如粗劣食品好吃。大批粮食烂掉,不如少量的有用。如果不奢望富贵,也就无所谓贫贱。


8、饮:酒之为患,俾谨者荒,俾庄者狂,俾贵者贱,而存者亡。有国有家,尚慎其防。


【译文】酒危害很大,可使谨慎的人冒失,使庄重的人癫狂,使高贵的人低贱,使人加速死亡。为了国和家的永存,应该谨慎防范。


9、言:发乎口,为臧为否。加乎人,为喜为嗔。用乎世,为成为败。传乎书,为贤为愚。呜呼!其发也不可不慎乎!


【译文】话说出口,难免有褒有贬。涉及到人,就有高兴的,也有愤怒的。用到社会上,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写在书中传给后人,会使人贤能,也可能使人愚蠢。啊,说话不能不谨慎!


10、动:吾形也人,吾性也天。不天之祗,而人之随。徇人而忘反,不弃其天,而沦于禽兽也,几希!


11、笑:中之喜,笑勿启齿。见其异,勿侮以戏。内既病乎德,外为祸阶。扺掌绝缨,匪优则徘。


【译文】心里高兴,笑不要露牙齿。看见别人异常之举,不可加以侮辱性的戏弄。不仅对自己有损德行,而且容易招祸。大笑以致弄断帽带,不是戏子就是演杂耍的。



12、喜:得乎道而喜,其喜曷已。得乎欲而喜,悲可立俟。惟道之务,惟欲之去。颜孟之乐,反身则至。


【译文】


得“道”而高兴,那喜什么时候会停息?如果只是为满足一时的欲望而欢喜,悲哀就会随之而来。只要坚持行“道”,去掉私欲,像颜回、孟子那样乐于“道”,随时都可以得到快乐。



13、怨:世大于怒,伤暴与遽,切齿攘袂,不审厥虑。圣贤不然,以道为度。揆道酬物,已则无与。暴遽是惩,圣贤是师,颜之好学,自此而推。


【译文】


一般人发怒,暴跳如雷,谩骂打斗,不考虑后果。有德行的人不这样,以事理为标准,用“道”而不是以个人的偏见去权衡是非。暴遽是应惩罚的,圣贤的行为则应学习。颜回的好学,可以从这里看出。


14、忧:惰学与德,汝日戚戚。忧为有益,名位不光。惟日忧伤,汝志则荒。其所当忧,而忧其不必忧,世之人皆然。汝熟忧哉,勉于自修。


【译文】


荒疏学业和修养德行,你就会整天忧愁。忧愁是有益的,担心各位不显。但如果天天忧伤,你的志向就会动摇。弃置那些应当忧虑的事,而忧虑那些不该忧虑的事,社会上的俗人都如此。你有什么好忧愁的。必须努力修养自己的性情。


15、好:物有可好,汝勿好之。德有可好,汝则效之。贱物而贵德,熟谓道远,将允蹈之。


【译文】


不要好珍玩之物,要学习美德。有可贵的德行你应该学到。重视道德,谁说“道”远,就在脚下任你去实践。


16、恶:见人不善,莫不知恶。己有不善,安之不顾。人之恶恶,心与汝同。汝恶不改,人宁汝容?恶己所可恶,德乃日新。己无不善,斯能恶人。


【译文】


看到人不好的地方,都知道厌恶,自己有不好的地方,怎能不改正呢?人们讨厌不好的东西,心情都是一样的。你有恶行不改,人怎能容你。厌恶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与品性,德行才能一天比一天完善。自己没有不好的行为,才可以痛恨别人的坏行为。


17、取:非吾义,缁铢勿视。义之得,千驷无愧。物有多寡,义无不存。畏非义如毒螯,养气之门。


【译文】


不义之财,一分一毫也不动,该得的,再多也受之无愧。东西不论多少,都有义和不义之分。对不义之财像毒蝎一样远远避开,是培养品德的门径。


18、与:有以处己,有以处人。彼受为义,吾施为仁。义之不图,陷人为利。私惠虽劳,非仁者事。当其可与,万金与之。义所不宜,毫发拒之。


【译文】


钱财自己享用和送给他人,其中有一个标准。如果他接受合乎道义,那么我给他便合乎仁道。如不考虑道义,会使人陷于见利忘义之中。并非出于公心的恩惠,虽然你费了大气力,也不是仁者该做的事。应该接济的,万金也不吝惜。从道义上说不该给的,分毫也不能给。


19、诵:诵其言,思其义,存诸心,见乎事。以敬畜德,以静养志。日化岁加,山立川驶。圣德卓然,焉敢不至。


【译文】


读古人书,思考其意义,记在心里,见诸行动。用敬谨积累德行,用宁静培养心志,随着时间的流逝,高尚的品德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20、书:德有馀者,其艺必精。艺本于德,无为而名。惟艺之务,德则不至。茍极其精,世不之贵。汝书不美,自视不善。德不若人,乃不知忧。先乎其大,後乎其细,大或可传,人不汝弃。


【译文】


品德高尚的人,其书法技艺一定也精湛。技艺源于德行,会自然而成。只钻研业务,德行就达不到,虽然技艺很精,但人不以为贵。你的书法不美,自己也认为不好,但德行不如别人,却反而不知道忧虑,应先从大处着手,然后再考虑细微处,大的方面立住了,别人就不会抛弃你不理你。


三、薛瑄(明)


薛瑄,中国明代思想家。字德温,号敬轩,谥文清。山西河津(今稷山县)人。进士,曾任大理寺正卿、礼部侍郎、翰林院学士等职,晚年辞官居家讲学、著述。认为理在气中,不能离气而独立存在,称“遍满天下皆气之充塞而理寓其中”,“理只在气中,决不可分先后”,“理气无缝隙,故曰器亦道也,道亦器也”。但亦接受“理具于心”和“性即理”的观点,承认物我内外同是一理,同是一性。著有《读书录》。


《薛文清集》《戒子》


【原文】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伦理而已。何为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者之伦序是也。何为理?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之天理是也。于伦理明而且尽,始得称为人之名,苟伦理一失,虽具人之形,其实与禽兽何异哉!


盖禽兽所知者,不过渴饮饥食、雌雄牝牡之欲而已,其于伦理,则蠢然无知也。故其于饮食雌雄牝牡之欲既足,则飞鸣踯躅,群游旅宿,一无所为。若人但知饮食男女之欲,而不能尽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伦理,即暖衣饱食,终日嬉戏游荡,与禽兽无别矣!


圣贤忧人之婚姻于禽兽也如此,其得位者,则修道立教,使天下后世之人,皆尽此伦理;其不得位者,则著书垂训,亦欲天下后世之人,皆尽此伦理。是则圣贤穷达虽异,而君师万世之心则一而已。


汝曹既得天地理气凝合,祖父之一气流传,生而为人矣,其可不思所以尽其人道乎!欲尽人道,必当于圣贤修道之教,垂世之典——若小学,若四书,若六经之类,诵读之,讲习之,思索之,体认之,反求诸日用人伦之间。圣贤所谓父子当亲,吾则于父子求所以尽其亲;圣贤所谓君臣当义,吾则于君臣求所以尽其义;圣贤所谓夫妇有别,吾则于夫妇思所以有其别;圣贤所谓长幼有序,吾则于长幼思所以有其序;圣贤所谓朋友有信,吾则于朋友思所以有其信。于此五者,无一而不致其精微曲折之详,则日用身心,自不外乎伦理,庶几称其人之名,得免流于禽兽之域矣!


其或饱暖终日,无所用心,纵其耳目口鼻之欲,肆其四体百骸之安,耽嗜于非礼之色臭味,沦溺于非礼之私欲宴安。身虽有人之形,行实禽兽之行。仰贻天地凝形赋理之羞,俯为父母流传一气之玷。将何以自立于世哉!汝曹勉之敬之!竭其心力,以全伦理,乃吾之至望也。


【译文】


人和禽兽不同之处,只有人伦道德之理而已。什么是伦?就是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这五种人伦次序啊!什么是理?就是父子之间有亲爱的感情,君臣之间有相敬的礼仪,夫妇之间有内外的分别,长幼之间有尊卑的次序,朋友之间有诚信的友谊,这五种是天理啊!能够明白伦理而且完全做到了,才可称为人。如果行为丧失伦理,纵然具有人的形体,事实上,和禽兽有什么不同呢?


大抵禽兽所知道的,只是渴了要喝,饿了要吃,以及雌雄阴阳本性上的色欲罢了,对于伦理,则愚昧不知。所以它们在饮食、色欲、满足之后,就飞翔、鸣叫、踱步徘徊,成群结伴游驱栖息,一点事也不做。而如果身为人只知道饮食及男女的欲望,却不能做到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的人伦道德之理,在穿暖吃饱之后,就整日玩乐游逛,那和禽兽没有什么分别了。


圣贤忧虑人们会陷溺如禽兽那样,于是当政在位的凡修习学艺道术,以施行教化,使天下后代的人,都做到伦理;那些没有当政在位的,就著述立言,垂教于世,以希望后世的为人,都做到伦理。因此圣贤的际遇上虽然有穷困或显达的不同,但是他们教化抚育万世万代人民的心,则是一样的。


你们既然得到天地理气的凝聚,以及父、祖一脉血气、形体的遗传,而生为人了,能不想想如何实践做人的道理吗?想要实践做人的道理,就一定要对圣贤修道教化的典范,和留传后代的典籍——像研究文字形、音、义的学问,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之类的典籍,诵读它、研究它、思索它、体认它,并且要求实践在日常生活及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之间。


圣贤所说父子之间应当亲爱,我就在父子之间,力求做到亲爱;圣贤所说君臣之间应当有礼义;我就在君臣之间力求做到礼义;圣贤所说夫妇之间应有内外的分别,我就在夫妇间尽力做到内外有别;圣贤所说长幼间应有尊卑的次序,我就在长幼间力求做到有尊卑大小的次序;圣贤所说朋友要有诚信的友谊,我就在朋友间的交往上力求做到有诚信。对于这五种,没有一样不竭尽心力要做到妥帖精当,于是日常生活,身心内外,自然就不离人伦道德之理,这样或许可称为人,至少能够免于沦为禽兽的境地了。


至于有些人每日吃饱穿暖了,却不用心思索,只是放纵耳目口鼻的欲望,尽力追求身体的安逸享乐,沉迷于不合礼义的声色气味,陷溺于不合礼义的私欲之中。他们身体虽然具有人的外形,行为实际是禽兽的表现。向上愧对天地造化你,使天地羞辱,向下使父母为生育你而蒙耻。将用什么来安身立足于世上呢?你们要勉励谨慎呀!要竭尽心力,来做到人伦道德之理,这是我最深切的期望啊!


四、徐榜(明)


徐榜,号荐所,明万历十年选贡,延试第一,神宗曾御批“天下文章”,当以徐榜为式”。是科中乡试,次年成进士。除虞衡司主事,八迁至浙江右布政。宣猷布德,多著劳绩。生平志在廉洛,厌华丽,寡言笑,礼法所在,虽亲故不假颜色。时聚徒水西书院讲学,尝谓门第曰:“吾辈历官居乡,微独营私肥家之念,一毫不可有,即顾惜人情,阿循上官,何可入我胸次?”脱粟布衾,终身儒素。卒之曰,禀无馀粟,橐无馀资,乡人咸颂以清白贻子孙云。


《自在箴》【原文】


算计有益,吾亦算计;烦恼有益。吾亦烦恼。奈算计无用,烦恼徒劳。何如随缘随分,以咏以陶?度有限之年,乐孔孟之道。


圣人之心,随寓而安,以无所系也。设有一所系,则前有牵,后有曳,欲随寓而安得乎?


【译文】


如果算计有好处,我也要算计;如果烦恼有好处,我也要烦恼。无奈算计没用,烦恼徒劳无益。那还不如随缘随分,以歌咏诗文陶冶性情,在学习孔孟圣人之道中自得其乐,度过有限的生命年华。


圣人之心是随遇而安,旁无牵挂的。只要有一事挂念,则必然是前拖后拽,在这种情况下想随遇而安又怎么可能呢?


五、吴麟徵(明)


吴麟徵(1593—1644),字圣生,一字耒皇,号磊斋。浙江嘉兴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建昌推官,丁父忧辞归。后补兴化府。崇祯五年(1632),擢吏部给事中,累官太常少卿。为人刚直,以敢于直谏著名。曾弹劾吏部尚书田唯嘉贪赃枉法,使其罢官。十七年初,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围攻北京,时其负责守西直门,以土石坚塞城门,并招募死士抗击起义军。次日,李自成攻破北京,麟徵自尽。后赠兵部右侍郎,谥忠节。著有《家诫要言》等。


《家诫要言》【原文】


进学莫如谦,立事莫如豫,持己莫如恒,大用莫如蓄。


毋为财货迷,毋为妻子盅,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争目前之事,则忘远大之图;深儿女之怀,便短英雄之气。


多读书则气清,气清则神正,神正则吉祥出焉,自天佑之。


读书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闲,邪闲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


通三才之谓儒,常愧顶天立地;备百行而为士,何容怒己责人。


【译文】


做学问犹进取唯有谦虚,建立功业必须预先做周密规划,要完善自己关键在有恒心,要成大器必须有大量智能储蓄。不要被财物所迷惑,不要偏信妻子的话,不要使长辈不信任,不要让父母生气。争眼前的事,不会有远大的理想,沉溺于儿女情中,缺乏英雄豪气。多读书则神奇清明,神气清明则心正,心正则生吉祥,老天也会保佑你。读书少人就会闲起来,人闲起来无事可做就会无事生非,忧愁祸患就会到来。精通“天、地、人”等知识人称为儒,大儒们常常惭愧对人世间了解的不够,德行完备的人称为士,作为士怎么能宽怒自己而苛求别人呢?


六、张侗初:张鼐


张鼐(明代小品文作家)


张侗初:张鼐(?-1629)字世调,号侗初。著名小品文作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进士,官南京礼部右侍郎,为阉党所劾,削籍归。崇祯初平反,任南京吏部右侍郎。有《宝日堂初集》、《吴淞甲乙倭变志》、《饁堂考故》等。胸中无一事:语出宋·延寿《永明寺偈》:“渴饮半掬水,饥餐一口松。胸中无一事,长日对华峰。”《却金堂四箴》选自(清代)陈弘谋著《從政遺規》上卷之张侗初《却金堂四箴》


【原文】


士大夫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也。广田宅,结姻援,争什一,鬻功名,此求福也。造福者澹而长。求福者浓而短。


士大夫当为此生惜名,不当为此生市名。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竞标榜,邀津贵,务娇激,习模棱,此市名也。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士大夫当为一家用财,不当为一家伤财。济宗党,广束修,救荒俭,助义举,此用财也。靡苑囿,教歌午,奢燕会,聚宝玩,此伤财也。用财者损而盈。伤财者满而诎。


士大夫当为天下养身,不当为天下惜身。省嗜欲,减思虑,戒仇怒,节饮食。此养身也。规利害,避劳怨,营窟宅,守妻子,此惜身也。养身者静而大。惜身者膻而细。


【译文】


士大夫应当为子孙后代创造幸福,不应当为子孙后代谋求幸福。严谨家规,崇尚俭朴,教导耕作读书,多做与人为善的事,这就是创造幸福。广纳田土屋宅,缔结裙带姻缘,斤斤计较,出钱买功名,这是谋求幸福。创造幸福就能使福运清淡而长远。谋求幸福则只能使儿孙风光一时。


士大夫应当为自己爱惜名誉,不应当为自己出卖名誉。诚心攻读经典诗书,崇尚高风亮节,不随便拿取和给与,注意自己言行仪表,这是爱惜名誉。争着夸耀自己,向权贵邀宠献功,故作矫异激切,处事模棱两可,这是出卖名誉。爱惜名誉的人稳重不乱。出卖名誉的人躁动不安。


士大夫应当为自己的家庭使用财富,不应当为自己的家庭败坏财富。接济亲戚,馈赠朋友,支援赈灾,襄助慈善事业,这是使用财富。大植花园果苑,教人唱歌跳舞,举办奢华宴会,聚敛玉器古玩,这是败坏财富。使用财富,虽然亏损,却是充盈。败坏财富,虽然兴旺,却在走下坡路。


士大夫应当为天下保养身体,不应当为天下吝惜身体。减少嗜欲爱好,少胡思乱想,戒绝仇恨怒气,节缩饮食,这是保养身体。逃避利害,畏忌劳苦,经营私宅家园,成天斯守妻子,这是吝惜身体。保养身体的人,态度从容而心胸宽广。吝惜身体的人,举止世俗而心胸狭窄。


七、傅山(清)


傅山(1607——1684年),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颇多,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等,不一而足。先世居大同,后徙于忻州,逮至其曾祖傅朝宣移居太原阳曲(今太原北郊)西村。


傅山世出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源,先祖连续七八代有治诸子或《左传》、《汉书》,卓然成家者。曾祖傅朝宣曾为宁化府仪宾、承务郎,祖父傅霖累官山东参议、辽海兵备,颇有政绩,其父傅子谟终生不仕,精于治学。傅山少时,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博闻强记,读书数遍,即能背诵。15岁补博士弟子员,2O岁试高等廪饩。后就读于三立书院,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指导和教诲,是袁氏颇为青睐的弟子之一。


明诸生。明亡为道士,隐居土室养母。康熙中举鸿博,屡辞不得免,至京,称老病,不试而归。顾炎武极服其志节。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著有《霜红龛集》等。一些武侠小说里,傅山被描写为武侠高手。他是著名的学者,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他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傅青主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有“医圣”之名。


《十六字格言》出自《傅山集》


傅山生活的年代,是明清两大王朝政权更迭、社会大动荡的时代。明朝末年,朝廷内部明争暗斗,结党营私,政治腐败,导致民不聊生,统治阶级与农民百姓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农民起义如火如荼。甲申之变,泱泱大国沦于异族的铁蹄之下,江山易主,满目疮痍。此时,已近不惑之年的傅山思想已日渐成熟,一方面,他痛感明季政治的腐败,面对内忧外患却束手无策、以迂腐的理学愚弄黔首;另一方面他深恶痛绝清朝的异族统治,坚决抵抗,坚持民族气节,表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民族情操。这种思想贯穿其一生,深刻影响了他的诗文创作。


《十六字格言》为《傅山集》其中一篇。


1、静:不可轻举妄动。此全书读书地,街门不辄出。


静:不可轻举妄动,这全为读书留地步,街门不常出。


2、淡:消除世外利欲。淡:消除世外利益、欲望。


3、远:去人远,无匪人之比。此有二义。又要往远里看,对近字求之。


远:离人远,不和歹人勾结。这又有第二义:又要往远处看,从“近”字做起。


4、藏:一切小费不可卖弄。 藏:一切小聪明,不可卖弄。


5、忍:眷属小嫌,外来侮御,读《孟子》“三自反”章自解。


忍:跟家眷发生的小矛盾,对外来的侮辱,读《孟子》中三条自我反省的那段话来消解。


6、乐:此子难讲。如般乐、饮酒、非类群嬉,岂可为乐?此字只在闭门读书里,读《论语》首章自见。


乐:这个字难讲解。如饮酒作乐,坏人在一起嬉戏,怎可说是乐?这个字只在闭户读书里面有,读《论语》第一段话就见到了。


7、默:此字只要谨言。古人诫此,多有成言矣。至于讦直恶口,排毁阴隐,不止自己不许犯之,即闻人言,掩耳急走。


默:这个字只要求说话谨慎。古人警戒这一点的,有很多现成的话。至于以揭发别人的隐私当做直爽,用恶言恶语排斥、诋毁别人,暗中不停止,你自己不要冒犯他,即听人家说这些话,便掩耳急走。


8、谦:一切有而不居,与骄傲反。吾说《易》“谦“卦有之。


谦:一切已有的成绩,当作没有一样,与骄傲相反。我的这种说法,《易·歉卦》中有。


9、重:即“君子不重则不威“之重。气度崚嶒,不恶而严。


重:即“君子不同则不威”之重,气魄雄伟,风度严肃庄重,不用表现出凶恶,就很严肃庄重。


10、审:大而出处,小而应接,虑可知难。至于日间言行,静夜自审,又是一义。前是求不失其可,后是又改革其非。


审:大的方面如出仕和隐退,小的方面如接待客人,互相应酬,要考虑可以还是不可以,要知道有什么困难。至于白天的言行,在静静的夜间自我审查,又是另外一个含义。前一条是不要失去可以做到的事,后面一条是改正自己的过错。


11、勤:读书勿怠,凡一义一字不知者,问人检籍。不可一“且”字放在胸中。


勤:读书不可懈怠。凡是一字一义,不知道的要问别人和翻书。不可把一“苟且”字放在胸中。


12、俭:一切饭食衣服,不饥不寒,足矣。若有志,即饥寒在身,亦不得萌士求之意。


俭:一切饭食衣服,不饥不寒就足够了。如果有志气,即使饥寒在身,也不得有向别人求取的意思。


13、宽:为肚皮宽展,为容受地窄,则自隘自蹙,损性致病。


宽:是说肚皮宽展,能容纳东西。地方窄小则自然狭隘。自己局促,就会伤害性情,以致得病。


14、安:只是对“勉”字看。“勉“岂不是好字,但不可强不能为能、不知为知。此病中者最多。


安:只看“勉”字,“勉”岂不是好字?但不可勉强。把不能干的说成能 干,把不知的当作知道,得这种病的人最多。


15、蜕:《荀子》“如蜕之脱”。君子学问,不时变化,如蝉蜕壳。若得少自锢,岂能长进!


蜕:《荀子》中“如蜕之脱”的蜕。君子学问,不时变化,如蝉蜕壳。如果有一点固步自封,怎么能长进?


16、归:谓有所归宿,不至无所著落,即博后约。


归:是说做学问要有个归宿,不至没有着落,也就是由博返约的“约”。


八、黄宗羲(清)


黄宗羲(1610.9.24-1695.8.12),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砚铭》【原文】


毋酬应而作,毋代人而作,毋因时贵而作。宁不为人之所喜,庶几对古人而不怍。


【译文】


不要为报酬而作文,不要代人作文,不要为当权的达官贵人作文。宁愿这样不被人喜欢,但这样也许可以不愧对古人。


九、王夫之(清)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汉族,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今衡阳市雁峰区)人。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与先楚屈子、理学鼻祖周子等同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


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魏源、谭嗣同、黄兴、宋教仁、毛泽东乃至胡耀邦、朱镕基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著作经后人编为《船山全书》16册,其思想通过近代湖湘士人的实践而广播四方,影响至今。


他提出的“有天子而若无,则无天子而若有,主虽幼,百尹皆赞成治之人,而恶用标辅政之名以疑天下哉?”、 “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 、“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君子正而小人安,有王者起,莫能易此” ,被认为是超时代的具有启蒙精神的“虚君立宪”思想。


《墨铭》【原文】


莠谰浮嚚,惜尔如珍。微言苟伸,尔不吝灭尔身。


【译文】


莠言,谰言,浮躁的言论,你都珍惜,如同珍宝。但你为了使精微的言论得以传播,不惜牺牲自己的身躯。


十、于成龙(清)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方山县来堡村人。生于明1617年,卒于清1684年,终年67岁,谥(SHI)“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1639年举副贡,清顺治1661年出仕,官至两广总督,兵部尚书。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声振朝野。


于成龙44岁时,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无理良心”的抱负,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康熙1667年,于成龙被两广总督芦光祖举荐为广西省唯一“卓异”,并升任四川合川知州。1669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1673年于成龙升湖广下江陆道道员。1678年,于成龙升福建按察使,1679年再次被举“卓异”后升任省布政使。1680年春,康熙帝“特简”于成龙为畿辅直隶巡抚,1682出任总制两江总督。


于成龙初到罗成为县令时,就不顾身家性命,深入荒芜瘴疠之地,访贫问苦,扶病理事,仅三年时间就把荒芜的罗城治理的生机勃勃。于成龙为官清正廉洁,长以野菜萝卜为食,民众称之为“于青菜”,几次官职升迁,穷困到没有路费去升迁的地方。对豪强恶霸、不义之徒、贪墨污吏,用刑绝不姑息手软,所治之处,民无恶劣之气,官无贪墨之风。于成龙从小就广受佛,儒,法,道思想的熏染,因此在为官之时,对地方治学相当的重视,兴办学院校舍,所创办的“漳南书院”和“虹桥书房”至今盛名远扬。


1684年于成龙在江南任上劳累成疾,病逝于江宁,江南民众“巷哭罢市,家绘像以祀之”,康熙大帝亲自为他撰写碑文,称他为“清端”。


《亲民官自省六戒》


清代被康熙帝封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曾亲撰《亲民官自省六戒》,其中把廉洁拒贿视为重要的一戒,他认为廉洁是为官的基本操守,受贿则“一文不值”。他告诫自己在内的所有司法官员说:“夫受人钱而不与干事,则鬼神呵责,必为犬马报人。受人财而替人枉法,则法律森严,定为妻孥连累。清夜自省,不禁汗流。是不可不戒。”于成龙在这里不仅讲明清廉司法的重要性,也阐明了贪腐受贿其后果的严重性,从而引申出只有廉洁自律,才能正确有效地行使司法权的道理。


【原文】


朝廷设官分职,皆为治民,而民与最亲,莫如州县。近来积弊成习,亲民者反以累民。甚有不知廉耻为何物,而“天理人心”四字,置之高阁不问矣。噫,吏治日坏,如倒狂澜,何时止乎?用是偶采成言,兼参时弊,陈列六则,朝夕省观,自为猛惕。倘反是道也,王法不及,必有天殃及之矣。谨列如左:


一曰勤抚恤:州县之官,称为父母,而百姓呼为子民。顾名思义,古人所以有保赤之道也。夫保赤者,必时其饮食,体其寒暖,事事发乎至诚。保民者,亦当规其饥寒,勤其劝化,事事出于无伪。盖无伪,则有实心。纵力有不及,与事有掣肘,然此心自在。即于万分中体认一分,亦百姓受福处也。昔阳城云:“抚字心芳。”知抚字必从心出。由心而发,随事加恤,便有脾益。若徒外面摭拾一二便民好事,以为得意,亦市名也。其去残忍者几希耳。是不可不戒。


一曰慎刑法:草木禽鱼,皆有生命,不可恣意杀伐。况人为万物灵,其肌肤手足,愁胞与也。人不幸而涉词讼,又不幸而于词讼中受刑罚,虽十分不可宽,必须求一分稍可宽处。此吕叔简《刑戒》内,所以有“不轻打不就打”之说也。至于囹圄福地,昔言已及。当思人此者,皆无知小民。或有冤枉,极可哀痛,自然稍加体念。若徒任意禁狱,与任意加刑;甚有殉情面,恣苞苴,以下民之皮肤,供长吏行私之俱者,或身或子孙,定遭奇祸。是不可不戒。


一曰绝贿:为贫而仕,虽乘田委吏,止为禄养。未尝于禄养之外,有别径也。若舍此而外,多求便利,即为暮夜,杨伯起之四知,言之已可癝矣。昔人云:“士大夫若爱一文,不值一文。”又云:“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试思长吏于民,论到钱处,亦何项为有名乎?夫受人钱而不与干事,则鬼神呵责,必为犬马报人。受人财而替人枉法,则法律森严,定为妻孥连累,清夜自省,不禁汗流。是不可不戒。


一曰杜私派:小民应办正额,尚且难应,未知私派从何起也?不过频年来,军需紧急,如解马、赔马、与兵马行粮草豆,冲途供应,动以千百,无计可支。顾有派之民间,俟日后销价给发者。如近年来行粮价值,檄行刊附由单之末,以防发给短少之弊。是部院大臣,亦疑州县,为先取民而后发价矣。不知无取后发,虽至公无私,小民之揭借,其利已经数倍。况长吏派一钱。则胥里派数钱,长吏派一斗,则胥吏派数斗,有极不堪命者乎?何如稍那正供,现价现实。而即力请上台,迅速开销。并由价值,亦多此一番周折。昔人云:“于不得已中,求一分担当,即人民利益处也。”至于任意苛敛,种种诛求,乘机自利,不啻为盗取人,定然自有后祸。是不可不戒。


一曰严徵:小民正供,自有额赋。此外分厘,非可苛也。近来徵收立法,着令自封,禁绝火耗。上之所以严州县者。可谓周且密。夫为州县而受上之禁饬,即使无弊,自好者尚觉汗颜。至为州县而并禁饬之不灵,倘有自欺,则有心者将视为何等乎?古人云:“钱粮一节,若肯请减,其善无量。”今钱粮不能减,而去其钱粮中加增之弊,亦与减钱粮仿佛。况鸠形鹄面,衣食啼号,此等困苦小民,犹欲阴收其膏血。纵食安然无事,满载还家,后日亦必生流荡子孙以覆败之。是不可不戒。


一曰崇节俭:天生财物,固供人用。然必存不得已而用之之心,方能用度相继。倘奢侈任意,饮食若流,是亦坏心术这萌蘖也。无论暴殄固犯谴呵,即费用必思取给。夫长吏近民,虽自己足食,尤当思民之无食者;自己披衣,亦当思民之无衣者。推此一心,纵食衣食淡薄,尚且不能消受,而犹欲起侈丽之想乎?郑侠语人云:“无功于国,无德于民,若华衣美食,与盗何异?”夫衣食甚细,而至以盗相推。此充类至尽,唯恐长吏稍奢也。是不可戒。


【译文】


朝廷设立官位、区分职衔,目的都是为了治理人民。而与人民最接近的,就数州官县官了。近来各种弊端相沿成风习,最接近人民的人反而使人民劳累不堪。甚至还有不知廉耻为何物,全不顾天理良心,一味肆虐残害人民的州官县官。唉,官僚习气严重,每况愈下,如狂涛巨浪扑来,什么时候才能止息呢?有感于此,偶然采纳过去的一些老话,根据目下的弊端,列为六则,早晚观读反省,提醒自己高度警惕。如果违反这些规则,即使法律违究不了,也必然会有天灾祸殃。谨将此这六条分列如下:


第一,勤抚恤:一州一县之官,人们称为“父母”,而老百姓则称作“子民”。根据名称考索意义,古代人们因此制定了保赤之道。保赤,也就是保护好儿童,必须注意孩子的饮食按时,体恤孩子的衣着寒暖,不让他们受冻挨饿,每一件事都要出自真诚的情感才能做好。保民,也应当这样,保护好人民不让其有饥寒之苦,勤奋的教育劝导人民,每一件事都要出自真心,没有虚假。只有不虚假,才会真心实意。即使帮不上忙,或者有别的干扰而未办好,但心在那里,确实想为人民办事。


能够在万分之中体认一分,也就是老百姓的福分了。从前阳城说过:“养育费心思”,因此知道养育一定从中出力。由内心中升发情感,对每一件事都加以关心,就一定能对老百姓有好处。如果只是做表面功夫,做一两件便民好事,以此自诩得意,不过只是沽名钓誉罢了。这同残忍又有多远呢?因此不可不引起警戒。


第二,慎刑法:草木禽鱼,都是有生命之物,不准随意乱杀乱伐,更何况人呢?人是万物之灵,肌肤手足,都是父母所赐与,与你我同样。人不幸而卷入官司之中,又不幸因为吃官司而受刑罚处治,虽然不能予以十分宽容,但也必须让他一分稍可宽处。这就是吕叔简《刑戒》中所说的:“不轻易动刑,不立即动刑。”至于监狱囚牢,从前已谈论过。


应当想到进来坐牢的,都是无知愚昧的平民百姓。如果中间有受冤枉的,值得为之悲痛伤心,自然要稍微给予优待照顾。如果竟然任意关禁加刑,甚至枉法殉情,收受贿赂,以老百姓的皮肉供狱长吏作为发泄私仇的工具,那么不是自己就是自己的子孙一定会遭受大祸。因此,不可不引起警戒。


第三,绝贿赂:由于生活贫困而当官,虽然分给田土委任官职,也只是为了供给必需。在给与薪金满足生活必需之外,并没有别的路子。如果除此之外,多方追求便宜利益,不分昼夜追逐,是可耻的。杨伯起的“四知”说,足以给人以醒悟和警惕。从前有人说:“士大夫如果贪图一文钱,人格便不值一文钱。”又说:“从来有名的贤士,不使用来路不正的钱财。”试想一想做吏官的从老百姓那里拿取钱财,又有哪一项是来路不正当的呢?


拿了别人的钱而不给别人干事,连鬼神也要责骂,死了来世也要变成犬马报答别人,接受别人钱财而替别人干违法事,法律是严厉无情的,必然要牵连自己的妻室儿女。夜深人静时自我反省,不禁冷汗直流。因此,不可不引起警戒。


第四,杜私派:老百姓交纳上面分派的任务定额,已经感到难以应酬,私自派分的粮食从哪里去完成呢?不过近些年来,军队需要紧急,如送马、赔马,供给军队物资部门粮草大豆,以及要塞和路途的供应,一要就是成千上百,地方行政一下子拿不出。因此才有向民间征购派任务,待今后再作价发还百姓。如近来就把粮食的行情价格附刊在凭据后面,以防止日后照价赔偿时有短少之数。这说明上级部院大臣,也已经怀疑地方州县长官,可能会先从老百姓那里拿走,然后作价赔偿,从中作弊。


但他们不知道,用先取后作价方式,即使办事人大公无私,平民百姓四处求借,地方长官已获利数倍,何况州县官派一钱任务,则村镇街道就派上数钱份额,州县官派征一斗粮,村镇街道就派征几斗粮。自然有些穷人是经不起折腾的。倒不如稍稍挪移一下正式分派的任务配额,现价现实,然后请上司迅速运走分送。而且用开凭据发票的办法,是多了一层手续,昔人说:在不得意的情况下争取一份责任,即是为人民利益着想。如果任意派委苛捐杂税,收敛财富,乘机为自己谋利,就等于做强盗抢别人的东西,必定会给自己带来祸害。因此,不能不引起警戒。


第五,严征收:老百姓规定上交的税赋,有数量的限制,一定要按实际数字征收,不能增加分厘。近来对征收实行了立法,上级命令自己封闭好,严禁多征多收。上级所以这样严格约束州县,是有周密考虑的。作州县官的受到上级的三令五申禁饬,即使没有干坏事,自好自尊的人也会觉得羞耻而警惕自己。至于任州官县官,连上级的禁令也对它无效,如果他有期瞒行为,有心的正经人会怎样看他呢?古人说:对于钱粮纳贡这件事,如果愿意向上级要求减免一点,其功德无量。”


今日不能清减钱粮,但若能在应纳钱粮项中不再额外派供,去除苛捐杂税的弊病,这功德与请求减免钱粮的功德是相近的。何况如今不少老百姓瘦骨嶙峋,缺衣少食,困苦不堪,对这样的老百姓还要暗自剥削,吸气膏血,做这种事的官吏即使现在相安无事,满载而归,退隐家乡,日后家中也会生出浪荡败家子,使家庭破败。因此,不可不引起警戒。


第六,崇节俭:大自然生产财物,的确是供给人类使用的。但应该有必须用才使用的心思,才能够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不会短缺。如果恣意奢侈浪费,乱吃乱喝,到钱粮不够花销时,怀心思也就萌生了。暴饮暴食、浪费财物固然应当受到谴责,即使正当的费用也必须考虑好如何使用得当。当官的与老百姓很接近,虽然自己丰衣足食,也要想到那些无衣穿、无饭吃的穷困百姓。


如果真能这样想,即使自己衣食淡泊,也难以安然享受,怎么会起奢侈华丽的心思呢?郑侠对人说:“对国家毫无功劳,对人心没有做好事,如果还衣着华丽、美食佳肴,这与强盗有什么区别呢?”衣食不过小事情,而最后推理为强盗行为。这样把问题说到极端,是担心做州县父母官享受过奢华生活。因此,不可不引起警戒。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