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爱国的词语-大话杨门(二十六)“忠君”和“爱国”是杨家将始终面临的两难选择

爱国的词语-大话杨门(二十六)“忠君”和“爱国”是杨家将始终面临的两难选择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14 14:03:41
阅读:
最新资讯《爱国的词语-大话杨门(二十六)“忠君”和“爱国”是杨家将始终面临的两难选择》主要内容是杨家将的故事与绝大多数传统的中国古代小说有一个很本质的区别,作者在小说中将儒家的"家国天下"的概念进行了新的解读和剖析。-爱国的词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杨家将的故事与绝大多数传统的中国古代小说有一个很本质的区别,作者在小说中将儒家的"家国天下"的概念进行了新的解读和剖析。而小说的主人公杨家将三代人的悲惨结局,既是"家国天下"这种新的解读的宿命,也是作者对当时部分儒家学说不赞同的表达。这种新的破解和解答有一点西方解构主义哲学的味道,可又比西方的这种观念早了数百年。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虽然只是普通的文人,却在文学创作中感受到了儒家学说的不足之处,只是由于礼教和其它因素的干扰和压制,只能通过这种小说的模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俗话说"忠君爱国",这是典型的儒家学说的传统概念。它要求一个正直的人既要忠君又要爱国,而忠君和爱国又是一体的,并不会产生冲突的概念。这个概念起于家天下的国家治理原则,它要求儒家学者把君王和国家等同起来。两者利益关联,俱荣俱损,因此对绝大多数儒家教育来讲"忠君爱国"同是一件事情。然而在杨家将故事中,忠君和爱国其实成了两件事情。杨家将三代将领无疑是爱国的,为了国家做出了巨大牺牲,因而才有了忠烈杨家将的偌大名声。然而杨家将忠君么?这其实很难评判,实际上故事中杨家三代将领都有不忠君的表现。


杨家不忠君的表现只是在故事的细节中提及,这些细节只能说明杨家将并不是惟皇帝命是从的工具和傀儡,而是具备自我主观意识的人,却不能证明杨家将不忠于君王。实际上在杨家将的故事中,经常会出现皇帝的命令和杨家的利益相互冲突的情况,而此时杨家虽然没有明着激烈反抗,却也不会老实巴交的往坑里跳。杨家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在儒家,特别是朱熹开创的理学一派看来其实是不忠的表现。而作者在小说故事中营造了不少这样的场景,让主角杨家人反复处于忠君与爱国的矛盾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忠君爱国"这个概念的质疑。


比如在杨家将投降宋朝这一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杨继业就出现了多次摇摆。一方面他的旧主刘继元还活着,他不能另外投奔宋朝;而另一方面,刘继元已经投降赵光义了,并且下诏让杨继业投降。可如果杨继业按照刘继元的诏令投降,事实上就背叛了北汉,这又与爱国的理念相冲突。于是在进退两难中,杨继业干脆称病,让老婆佘太君提出了一个类似于关羽"降汉不降曹"的方案。这种方案明显是掩人耳目的做法,本质上杨家还是投降了宋朝。可是至少在儒家的概念上说得过去,保住了杨继业忠诚的清誉。


在儒家原教旨主义思想里忠君和爱国是一体的,则在很多儒家经典中都有解释。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君王的私心往往会使其在个人、皇家和国家三者利益上的冲突和摇摆。这就像清末时期很多国学大师讨论"亡国"和"亡天下"的关系一样,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作者在小说中将忠君和爱国在一定程度上对立起来,本身已经违背的儒家的基本原则,所以以他以儒家的知识本身是无法解答这个问题的。因此他利用杨家将小说的故事做出了多种假设,并在剧情上得出了自认为合适的答案。


在杨延昭执掌杨家事务期间,多次遭到了以王钦为首的奸臣陷害,甚至八贤王也落井下石。站在作者的立场自然不能去指着宋真宗是非不分,纵容奸臣陷害忠良,那么他只能将最终的责任打到王钦等奸臣的头上。可是换个角度思考,如果宋真宗明辨是非,对杨家报以足够的信任,王钦等人又怎么会差点得逞?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亲贤臣,远小人,是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是后汉所以倾颓也。"用这句话来形容宋真宗的状态非常贴切,正是由于他亲近王钦等人,才有了后来陷害忠良的一幕幕情节。


正是由于杨延昭看清楚了宋真宗人品的本质,所以他才向佘太君提出了离家出走,不理国家危难,浪迹天涯的想法。当然以佘太君的家国情怀自然不允许儿子这么做,而且还逼着儿子上前线,带兵就驾。在佘太君看来,不论宋真宗怎么对不起杨家,但杨家不能把怨气撒到国家身上。这是一种极为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是作者塑造人物时少见的具有现代化概念的闪光点。正是由于在两难的选择中,杨家将始终把"爱国"放在"忠君"前面,所以才会让君王所不满,进而变成猜忌和不信任。


杨家三代掌门人,正好对应宋朝三代皇帝,又有了朝廷的三大奸臣,和杨家的三大盟友。这里面一一对应的人物关系,非常简单的交代了小说背景中的利益关联。几乎在每一代杨家人的征战、救国、被猜忌,奸臣诬告、获罪、忠臣脱罪的套路中,都可以看出"兔死狗烹"四个字的味道。即便是杨家三代掌门人的死亡,也隐含的表达了对皇帝和皇室的不满。比如杨继业被坑死,赵光义想尽办法帮潘仁美脱罪。杨延昭平定辽国后病逝,却包含了八贤王射死白虎星的情节。杨宗保在死前梦到自己被皇帝派来的人砍头,然后当夜便交代了后事。


这种个极为巧合的,共同点很多的情节,实际上都是在表达着"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意思。当国家危难时,国家和君王是利益的共同体,忠君爱国这个词语让杨家毫不犹豫的冲上战场,杀敌报国。然而当敌寇除尽,国家、皇室和皇帝的利益不统一时,杨家将自然成为了皇帝的牺牲品。正式由于这种罗生门的情节反复出现,所以东岳大帝劝杨文广出家修行时,杨文广果断答应了,同时还将自己的副手魏化也拉上了归隐的马车。这是作者对"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句话的最好选择。在他看来主动选择放弃兵权,归隐山林是杨家将最好的宿命。


然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选择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世间万物是变化的,古人也曾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像杨家将这样忠君爱国的家族都归隐山林了,那谁来保卫国家,谁来发展军事呢?那国家得到的只能是军队驰废,马放南山。一旦国家有事,国家必然没有充足的力量来应对各种危机,那倒霉的还是国家的老百姓。这种情况实际上隐约指向了宋徽宗时候的宋朝,那时皇帝和文官集团的位子稳定了,利益保证了。可宋朝的百万大军变成了废物,面对金国铁骑南下毫无能力抵挡,最终造成了"靖康之难"的奇耻大辱。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