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地方双一流大学_哪些学校是双一流大学

地方双一流大学_哪些学校是双一流大学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1-05 20:42:59
阅读:

《测绘学报》

构建与学术的桥梁 拉近与权威的距离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整理出拥有“双一流”建设学科(地学类)的高校名单,向大家展示出了这些地学院校的历史变革、科研实力以及双一流学科建设情况,供大家了解!

13个地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学、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注:以高校官网现有统计数据为准,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只列举地学相关学科,两院院士名单包含双聘院士,按学科上榜数量排序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02年,创建三江师范学堂

  • 1906年,更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 1914年至1949年,历经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

  • 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

  • 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校长:陈骏

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28人):许志琴,陈颙、邹志刚、都有为、吕建、吴培亨、郑有炓、陈骏、伍荣生、王德滋、陈懿、陈洪渊、孙义燧、方成、苏定强、张淑仪、薛禹群、祝世宁、符淙斌、王颖、曲钦岳、冯端、程镕时、王广厚、邢定钰、龚昌德、闵乃本、王业宁

工程院院士(3人):张兴全、刘志红、黎介寿

优秀科研人才:

“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6人次,“千人计划”4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12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13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

科研建设:

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江苏省重点(工程)实验室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环境保护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工程中心1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

“双一流”学科建设:

天文学、地质学、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 天文学二级学科: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 地质学二级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 矿业工程二级学科: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 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 1937年,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 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 2000年,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校长:林建华

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75人):姜伯驹、张恭庆、陈佳洱、甘子钊、文 兰、杨应昌、陈建生、田刚、赵光达、徐至展、李政道、苏肇冰、张焕乔、解思深、王诗宬、贺贤士、霍裕平、周又元、王恩哥、鄂维南、陈十一、欧阳颀、张平文、谢心澄、李家明、唐有祺、黎乐民、刘元方、周其凤、王 夔、张礼和、黄春辉、高 松、吴云东、刘忠范、严纯华、席振峰、赵柏林、涂传诒、陈运泰、童庆禧、叶大年、张弥曼、秦大河、陶 澍、张培震、李德仁、傅伯杰、吴立新、杨芙清、王阳元、秦国刚、黄琳、李启虎、陆汝钤、梅 宏、包为民、龚旗煌、黄如、叶恒强、方岱宁、俞大鹏、倪晋仁、翟中和、韩济生、韩启德、许智宏、朱作言、方精云、童坦君、赵进东、蒋有绪、尚永丰、朱玉贤、程和平

工程院院士(15人):陆道培、唐孝炎、郭应禄、沈渔邨、庄 辉、何新贵、王陇德、高文、俞梦孙、马永生、甘晓华、王浩、张远航、丁文华、李德仁

优秀科研人才: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92人,“千人计划”6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2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2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6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23人,“万人计划”30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33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8个,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18人(截至2016年12月)

科研建设:

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研究院所、实验室115个

双一流建设学科: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

  • 地理学二级学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地球物理学二级学科: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

  • 地质学二级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武汉大学

Wuhan University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

  • 1902年,自强学堂迁至武昌东厂口,改名为方言学堂

  • 1911年,方言学堂被迫停办

  • 1913年,以原方言学堂为基础,改建成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 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国立商科大学、省立医科大学、省立法科大学、省立文科大学以及私立文华大学等合并,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 1928年,改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 1952年至1999年,学校院系经历多次调整

  • 20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校长:窦贤康

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9人):卓仁禧 查全性 李德仁 邓子新 张俐娜 龚健雅 舒红兵 朱玉贤 夏军

工程院院士(7人): 李德仁 宁津生 刘经南 张祖勋 茆智 李建成 李晓红

优秀科研人才:

国家“973项目”(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2人、“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6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5个、百千万工程入选者14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5人

科研建设:

学校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双一流”建设学科:

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

  • 地球物理学二级学科: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

  • 测绘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矿业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11年,始建称清华学堂

  • 1912年,更名为清华大学

  •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 1931年,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 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 1952年至2015年,经历多次院系学科调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校长:邱勇

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45人):王大中、王光谦、王志新、王补宣、王崇愚、卢 强、丘成桐、邝宇平、过增元、朱邦芬、朱 静、李亚栋、李衍达、李家明、李惕碚、李 蓬、杨 卫、杨振宁、吴良镛、邱 勇、张 希、张首晟、张 钹、张楚汉、陆建华、陈难先、范守善、周炳琨、孟安明、赵玉芬、南策文、柳百新、饶子和、施一公、费维扬、姚期智、顾秉林、黄克智、隋森芳、程津培、温诗铸、雒建斌、潘际銮、薛其坤、Michael S.Waterman

工程院院士(33人):王玉明、王思敬、尤 政、龙驭球、朱永、关肇邺、江 亿、安继刚、孙家广、李三立、李龙土、李恒德、李道增、李焯芬、吴良镛、吴建平、吴 澄、张尧学、陈丙珍、陈肇元、范维澄、岳光溪、金国藩、金 涌、郝吉明、柳百成、贺克斌、聂建国、钱 易、倪维斗、蒋洪德、韩英铎、程 京

优秀科研人才:

“万人计划”6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9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5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5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6人

科研建设:

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7个

“双一流”建设学科: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 水利工程二级学科:水文学与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58年,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郭沫若

  •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

  • 1978年,学校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中科大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现任校长:包信和

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37人):陈仙辉、陈晓非、杜江峰、谭铁牛、谢毅、尹浩、赵政国、李亚栋、潘建伟、沈保根、万卫星、杨学明、张明杰、包信和、万立骏、郑永飞、吴一戎、张裕恒、陈国良、郭光灿、洪茂椿、侯建国、李灿、李曙光、吴奇、石耀霖、周又元、杨国桢、欧阳钟灿、钱逸泰、施蕴渝、童秉纲、伍小平、马志明、陈颙、王水、朱清时

工程院院士(10人):李建刚、刘文清、万元熙、吴以成、范维澄、许祖彦、杜善义、魏复盛、何多慧、李国杰

优秀科研人才:

“万人计划”30人,“千人计划”2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5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3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

科研建设:

国家实验室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中科研重点实验室16个,省部级科研机构26个

“双一流”建设学科:天文学,地球物理学

  • 地球物理学二级学科: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

  • 天文学二级学科: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52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

  • 1966年至1970,学校停止招生

  • 1970年,迁出北京

  • 1975年,迁址武汉,暂时更名为为武汉地质学院

  • 1978年,在北京原校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

  • 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

  • 2005年,武汉的大学总部撤销,在京汉两地独立办学,成为现在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校长:邓军

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共9人):赵鹏大、殷鸿福、於崇文、翟裕生、李曙光、刘光鼎、金振民,莫宣学、王成善

优秀科研人才: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千人计划”5人,“万人计划”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

实验室建设:

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另外科学研究院现有地球化学、晶体结构、同位素、微区形貌、古地磁、地质微生物、构造模拟等8大类22个实验室

“双一流”建设学科: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地质学二级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二级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现任校长:王焰新

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共9人):赵鹏大、殷鸿福、於崇文、翟裕生、李曙光、郝芳、金振民,莫宣学、王成善

优秀科研人才:

国家“万人计划”5人,国家“千人计划”9人,青年千人计划1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9人,,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8人、“楚天学者计划”入选者40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个

科研建设:

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8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地质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

双一流建设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53年,创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

  • 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

  • 1981年,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

  • 1988年,更名“石油大学”,校本部设在北京,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

  • 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中国石油大学”,同时,两个学校分开办学,成了两个独立的实体,留在东营的学校就成为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校现有青岛、东营两个校区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校长:郝芳

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5人):郝芳、王铁冠、汪集暘、张国伟、高德利、

工程院院士(4人):沈忠厚、苏义脑、李阳、李根生

优秀科研人才:

“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17人

科研建设:

建设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69个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

“双一流”建设学科: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二级学科: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二级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53年,创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

  • 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

  • 1981年,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

  • 1988年,更名“石油大学”,校本部设在北京,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

  • 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大学(北京)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2015年12月10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正式成立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校长:张来斌

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5人):王铁冠、贾承造、戴金星、高德利、刘忠范

工程院院士(5人):邱中建、沈忠厚、李根生、苏义脑、李鹤林

优秀科研人才:

“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新(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

科研建设:

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分室以及20个省部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和17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分室

“双一流”建设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52年,由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清华大学等六所著名院校的有关采矿和冶金系科为基础的中国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 1960年更名北京钢铁学院,是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

  • 1988年定名北京科技大学,并确定英文缩写为”USTB“,沿用至今

现任校长:张欣欣

中科院院士(4人):肖纪美、周国治、陈难先、葛昌纯

工程院院士(5人):蔡美峰、胡正寰、王一德、谢建新、王海舟

优秀科研人才: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千人计划”(含“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4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8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06人

科研建设:

学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2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4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

“双一流”建设学科: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 冶金工程二级学科: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

  • 矿业工程二级学科: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中南大学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2000年4月29日,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中南大学

  • 原中南工业大学组建于1952年,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96年通过立项审核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8年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划转至教育部直属

  • 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湘雅医科大学,创建于1914年,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并以部省共建形式进行建设,隶属于卫生部

  • 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60年以成建制的三个系和部分教研室为基础,另辟校址成立,隶属于铁道部

现任校长:田红旗

中科院院士(2人):王淀佐、金展鹏

工程院院士(13人):王淀佐、何继善、左铁镛、古德生、钟掘、刘业翔、黄伯云、夏家辉、田红旗、周宏灏、张尧学、邱冠周、桂卫华

优秀科研人才:

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66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人(其中青年项目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46人,国家教学名师7人,教授及相应正高职称人员15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6人

科研建设: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化与创新能力建设平台1个,牵头和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

“双一流”建设学科: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 冶金工程二级学科: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

  • 矿业工程二级学科: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北京师范大学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02年,创立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 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

  • 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 1923年,更名为北平师范大学。始建于1908年的北京女高师亦于1925年改为北平女子师范大学1931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定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北平师范大学迁往西安,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 1938年春,西安临时大学迁至汉中,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北平师大改为西北联大教育学院。同年8月,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改为师范学院,并于次年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 1940年,西北师院奉命迁往甘肃省兰州市,至1944年,西北师范学院全部搬迁兰州

  • 1946年春,学校师生部分陆续迁回北平,同年11月迁回北平的学校开学

  • 1949年2月,北平解放。9月,北平改称北京,学校也相应改为北京师范大学

  • 1952年,市体育专科学校、中国大学理学院、燕京大学教育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室和教育专修班以及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师范大学

  • 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列入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现任校长:董奇

中科院院士(12人):黄祖洽、王梓坤、陈木法、刘若庄、方维海、孙儒泳、郑光美、王乃彦、戴汝为、刘昌明、林学钰、李朝义

工程院院士(6人):刘伯里、王永炎、刘鸿亮、侯立安、杨志峰、吾守尔·斯拉木

优秀科研人才: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6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6人和新世纪人才165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和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4个

科研建设:

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其中联合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北京市工程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

“双一流”建设学科: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 地理学二级学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环境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同济大学

Tongji University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德文医学堂

  • 1908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

  • 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

  • 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 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

  • 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

  • 1937至1940年,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最终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

  • 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 1949年开始,经过多所院系调整

  • 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

  • 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

  • 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

现任校长:钟志华

中科院院士(9人):汪品先、孙钧、姚熹、郑时龄、裴钢、周兴铭、葛均波、陈义汉、常青

工程院院士(7人):项海帆、李同保、郭重庆、戴复东、范立础、沈祖炎、卢耀如

优秀科研人才:

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42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学者4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2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3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

科研建设:

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建设有国内首个“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总投资4.9亿)、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国内第一个"海底观测研究实验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

“双一流”建设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 测绘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河海大学

Hohai University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15年,家张謇创办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开创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

  • 1924年,与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

  • 1927年并入第四中山大学,后更名为中央大学、南京大学

  • 1952年,南京大学水利系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水利系科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

  • 1960年,学校被中共中央认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 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

现任校长:徐辉

工程院院士(17人):吴中如、王超、钱正英、王思敬、卢耀如、梁应辰、汪集旸、陈厚群、陆佑楣、张耀明、茆 智、李圭白、王 浩、符淙斌、周丰峻、张建云、谢礼立

优秀科研人才:

“千人计划”13名,教育部长江学者10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3名,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计划培养对象逾300人次。国家创新群体1个,“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6个

科研建设:

国家级研究机构4个、省部级研究机构29个、国际合作科研机构6个、市级科研机构5个

“双一流”建设学科: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 水利工程二级学科: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54年10月,高教部第一批确定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哈工大成为京外唯一一所重点大学

  • 1957年,哈工大已发展到7个系23个专业,基本上建设成为学习苏联教学制度的新型多科性工业大学

  •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哈工大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 1970年春,根据上级指示,哈工大少数人员与绝大部分物资南迁重庆,与哈军工二系合并成立重庆工业大学;留哈部分与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 1992年,创办哈工大高新技术园区,探索出一条“一校办区,一区补校,校区结合,一校两制”新的办学模式

  • 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院校之一

  • 2002年,哈工大威海分校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现任校长:周玉

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5人):刘永坦、宋健、余梦伦、王家骐、冯守华

工程院院士(32人):刘永坦、宋健、王光远、谢礼立、黄文虎、李圭白、梁维燕、傅恒志、林尚扬、王仲奇、张杰、陈清泉、蔡鹤皋、梁骏吾、沈世钊、杜善义、曾广商、何镜堂、张乃通、王子才、秦裕琨、欧进萍、赵连城、陈予恕、方滨兴、王国栋、周玉、任南琪、栾恩杰、高文、吕跃广、韩杰才

优秀科研人才:

万人计划人才1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5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

科研建设:

学校共有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防科技研究中心,4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院、所、中心)

“双一流”建设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05年,始建称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

  • 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

  • 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2年由私利改为国立,全称为国立复旦大学

  • 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与沪校合并,学校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 2000年,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复旦大学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校长:许宁生

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共34人):干福熹、郝柏林、安芷生、杨雄里、胡和生、杨福家、沈学础、李大潜、沈自尹、陆汝钤、王迅、陈凯先、贺福初、黄春辉、林国强、杨玉良、洪家兴、陶瑞宝、赵国屏、彭实戈、江明、王正敏、麻生明、赵东元、穆穆、许宁生、包信和、葛均波、金亚秋、孙鑫、陈恕行、金力、徐国良、张人禾

工程院院士(共10人):汤钊猷、顾玉东、胡思得、陆道培、陈灏珠、王威琪、闻玉梅、邬江兴、周良辅、陈芬儿

优秀科研人才: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文科杰出教授1人,文科资深教授11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142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4 人

科研建设:

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6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0个、上海工程研究中心2个

“双一流”建设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09年3月,焦作路矿学堂成立

  • 1913年12月,首届学生毕业后,英国福公司停办了焦作路矿学堂

  • 1921年夏,学校增设大学本科,更名为福中矿务大学

  • 1938年7月,抗战期间,学校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与北洋大学、北平大学、东北大学所属工学院合并为国立西北工学院

  • 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筹建中国矿业学院

  • 1952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

  •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年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 1988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

  • 1997年7月,将北京研究生部改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 2000年2月,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 2009年10月,举行建校暨中国煤炭高等教育100周年庆典,同月北京校区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校长:葛世荣

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3人):李德仁、姚建铨、何满潮

工程院院士(12人):陈清如、钱鸣高、周世宁、谢和平、彭苏萍、刘炯天、王安、袁亮、谭建荣、陈清泉、顾金才、李德仁

优秀科研人才:

1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4人被列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63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1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5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科研建设:

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1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建成了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双一流”建设学科:矿业工程

  • 矿业工程二级学科: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南京师范大学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

  • 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

  •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为基础,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组建南京师范学院

  • 1984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

  • 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

主管部门:江苏省人民政府

现任校长:陈国祥

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1人):李吉均

优秀科研人才: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6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教学名师3人,国家首批“万人计划”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1人

科研建设: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1个、工程研究中心6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5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

“双一流”建设学科:地理学

  • 地理学二级: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897年,创建其前身求是学院,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

  • 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

  •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

  • 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

  • 2007年1月21日,浙江大学恢复了1952年院系调整时停办的航空航天系,该系隶属于新成立的航空航天学院

  • 2009年上半年,浙江大学实行了学部制,全校调整为七大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医药学部

  • 2012年6月10日,浙江大学成立了海洋学院,学院由海洋科学系和海洋工程学系组成,隶属于工学部,位于浙大新成立的舟山校区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校长:吴朝晖

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19人):唐孝威、陈子元、沈家骢、曹楚南、路甬祥、麻生明、沈之荃、韩祯祥、张泽、朱位秋、杨卫、段树民、罗民兴、杨树锋、陈云敏、朱诗尧、杨文采、翟明国、贾承造

工程院院士(19人):巴德年、汪槱生、路甬祥、孙优贤、岑可法、董石麟、潘云鹤、郑树森、宫先仪、李兰娟、许庆瑞、谭建荣、龚晓南、杨华勇、侯立安、欧阳平凯、陈纯、邬江兴、王浩

优秀科研人才:

国家“千人计划”学者88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首席科学家41人、“长江学者”12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

科研建设:

10所国家重点实验室、6所国家工程实验室、4所国家专业实验室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西南石油大学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58年,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期间,全体师生安营扎寨于荒野中创建而成的

  • 1970年国务院批准四川石油学院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

  • 1978年,招收全国首批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批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05年,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

  • 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现任校长:赵金洲

主管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

两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2人):罗平亚、周守为

优秀科研人才: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

科研建设:

各级各类科研基地(平台)95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协作)3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际合作实验室(中心、基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27个

“双一流”建设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二级: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成都理工大学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56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同年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 、交通大学(由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和西北工业学院采矿系抽调)干部教师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

  • 1958年,更名成都地质学院

  • 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成为国家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招收博士生的高校

  • 1993年,更名成都理工学院

  • 2001年,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

主管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

现任校长:倪师军

优秀科研人才: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四川省“百人计划”5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

科研建设:

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3个该校牵头建设的“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与四川省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环保厅重点实验室

“双一流”建设学科:地质学

  • 地质学二级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西北大学

Northwest University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02年,始建于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

  • 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

  • 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

  • 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国立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

  • 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

  • 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主管部门:陕西省人民政府

现任校长:郭立宏

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3人):舒德干、张国伟、高鸿

优秀科研人才:

“千人计划”项目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8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4人

科研建设: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9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发展历史:

  • 1909年3月,焦作路矿学堂成立

  • 1913年12月,首届学生毕业后,英国福公司停办了焦作路矿学堂

  • 1921年夏,学校增设大学本科,更名为福中矿务大学

  • 1938年7月,抗战期间,学校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与北洋大学、北平大学、东北大学所属工学院合并为国立西北工学院

  • 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筹建中国矿业学院

  • 1952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

  •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年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 1988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

  • 1997年7月,将北京研究生部改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 2000年2月,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 2009年10月,举行建校暨中国煤炭高等教育100周年庆典,同月北京校区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校长:杨仁树

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何满潮

工程院院士(8人):陈清如、钱鸣高、周世宁、谢和平、彭苏萍、武 强、袁 亮、刘炯天

优秀科研人才: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7 人,“ 国家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 4 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者12人, 44 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 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6 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科研建设:

学校现有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 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 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双一流”地学院校大起底!哪所实力最强?

厦门大学

Xiamen University

发展历史:

  • 1921年,由陈嘉庚先生创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

  • 193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将私立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同年校址迁入长汀

  • 1946年6月,厦门大学校本部开始迁回厦门

  • 1951年,原省立福建农学院并入厦大,改成厦门大学农学院,原私立福建大学的政治、法律、经济三系并入厦大

  • 1952年至1979年,多个院系进行相关调整

  • 1986年9,成立厦门大学研究生院

  • 2001年4月6日,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奠基兴建

  • 2012年,学校成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分校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

  • 2013年,厦门市政府与厦门大学共建厦门大学医学院

  • 2015年,组建航空航天学院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校长:张荣

两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13人):蔡启瑞、田昭武、张乾二、唐崇惕、黄本立、万惠霖、赵玉芬、郑兰荪、田中群、焦念志、韩家淮、孙世刚、萨支唐

优秀科研人才:

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59人(含“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5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4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6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8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

科研建设:

学校现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

“双一流”建设学科:海洋科学

  • 海洋科学二级学科: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

中国海洋大学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发展历史:

  • 1924年,创建的私立青岛大学

  • 1929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建议,在原私立青岛大学基础上筹建国立青岛大学

  • 1932年,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

  • 1959年3月,在山东大学部分科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山东海洋学院,并列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

  • 1988年1月,学校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

  • 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现任校长:于志刚

中科院院士(5人):文圣常、冯士筰、吴立新、宋微波、张国伟

工程院院士(5人):管华诗、李庆忠、高从堦、刘鸿亮、麦康森

优秀科研人才:

“千人计划”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8人,“筑峰人才工程”、“绿卡人才工程”、“繁荣人才工程”岗位教授5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截至2016年12月)

科研建设:

学校现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程大学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发展历史:

  • 1953年,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 1960年到1962年,学院进行了分建和改建。学院炮兵工程系迁往武昌,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合并,成立炮兵工程学院,不久又迁往南京(现为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系迁往西安,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工兵工程系迁往西安,后又迁回北京,成立工程兵工程学院;原子化学防护系迁往长春,成立防化学兵工程学院(现为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的机场建筑和气象两个专业移交给空军气象学校;学校又陆续成立原子工程系、导弹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

  • 1966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退出部队序列

  • 197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导弹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基础课部和院机关等部分迁往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现为国防科技大学)

  • 1994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现任校长:姚郁

中科院院士:邢球痕

工程院院士(7人): 杨士莪、杨德森、廖振鹏、王仲奇、孙玉发、闻雪友、于俊崇

优秀科研人才: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1人,“千人计划”5人(“长期千人”4人,“青年千人”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入选“万人计划”7人,聘任黑龙江省“龙江学者”20人(截至2016年底)

科研建设:

学校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5个

“双一流”建设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二级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水声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发展历史:

  • 1896年,创建南洋公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多个源头之一

  • 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

  • 1929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

  • 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

  • 1955年,学校迁往西安,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

  • 1959年两部分独立建制,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

  • 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学校

  • 2005年,学校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为新的上海交通大学

现任校长:林忠钦

中科院院士(20人):杨槱、周尧和、苏纪兰、刘永坦、李家明、陈竺、雷啸霖、张杰、颜德岳、贺林、邓子新、涂永强、郑平、武向平、梅宏、潘建伟、励建书、景益鹏、陈国强、Anders Lindquist

工程院院士(24人):王振义、阮雪榆、顾健人、曾溢滔、刘永坦、谢友柏、何友声、饶芳权、翁史烈、葛修润、范滇元、陈亚珠、杨胜利、邱蔚六、潘健生、陈赛娟、戴尅戎、项坤三、赵连城、闻雪友、林忠钦、丁文江、宁光、张志愿

优秀科研人才:

中组部顶尖“千人计划”1名,中组部“千人计划”105名,“青年千人”14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共140名,另有8名长江青年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3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5名(青年科学家2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4名,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个

科研建设:

学校现有1个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3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3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自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宣布正式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就开始引发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各大高校为争取到更多科研经费,推动校园建设可谓“火药味”十足。

因此9月21日,教育部最终名单一经公布,火速刷爆各大新闻媒体,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许多人为自己的母校进入“双一流”名单表示祝贺,而也有一些人提出很多质疑:为什么我们学校的一流专业没有上榜?

小桔为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简要分析

此次发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共有137所,原“985工程”大学全部进入“双一流大学”名单,而原“211工程”大学全部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42所,除去原39所985院校,还有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上榜,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有71所原“211工程”大学,另有24所非“985”和“211”工程大学入列。

从整体名单分析: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位列Top1和Top2的位置,持续领跑中国高校,而浙大、复旦、人大等高校也基本维持在前10的位置,东南大学势头很猛,此次有11个学科进入“一流学科”,与中科大,北师大、中大持平。

同时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

武汉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是大家并不熟知的矿业工程和地球物理学,而作为王牌的水利工程却并未上榜,西北工业大学作为著名的航天类院校,航天工程却并没有成为一流学科,中南大学医学类专业无一上榜,重庆大学作为“双一流高校”,却并未出现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

地学类院校和学科的分析:

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等纷纷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而像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一些有名老牌地矿院校也都进入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而从“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来看,传统地矿院校如地质大学,矿业大学,西北大学等上榜学科数量并不多,排名第一位的是南京大学(4个),后续依次是北京大学(3个),武汉大学(3个),另有11所院校有2个学科上榜,13所院校有1个学科上榜。

据三部委相关负责人强调,“双一流”建设的下一步工作重心将会转换到有效推进实施上来,希望各大地学院校乘着“双一流”的东风,能够将中国的地学事业不断的向前推进,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点击热榜
聚合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