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西塞山怀古最后一句赏析_西塞山怀古赏析题目及答案

西塞山怀古最后一句赏析_西塞山怀古赏析题目及答案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2-13 16:43:55
阅读:

西塞山怀古

唐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写过很多“怀古”诗,其中以“金陵怀古”系列和这首《西塞山怀古》最为出名,而《西塞山怀古》又以穿越千年时空的浩大气势和震溃世间人心的历史感慨最为夺人,可谓唐诗七律中的上品。

第三首:《西塞山怀古》-江南、南朝,在颓唐中带着傲骨

西塞山在湖北黄石山区,在吴头楚尾,三国时期就是蜀国和吴国交界处。蜀国被灭后,晋武帝司马炎篡位曹魏政权,建立西晋,任命王濬为益州刺史。

在大将杜预极力劝下,晋武帝决心伐吴,并派遣王濬督造大船,出巴蜀,走水路进攻吴国。大船以木为城,起高楼,每船可容纳两千多人,这样容量的船相当于现在的航空母舰。

楼船战队出益州,穿三峡,沿长江顺流而下,不日就兵临吴国大门荆州。吴主孙皓锻造铁椎立于江底,又造千寻铁索横锁江面,以为万无一失,好不壮观。

奈何王濬造大木筏冲破铁椎林,又用火炬烧毁千寻铁锁,结果顺流鼓棹,径造西塞山,直取金陵。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也是当初吴国的首都建业。

吴军见此阵势,王气黯然,吴主孙皓率百官出金陵向晋军投降,从此吴国覆灭,三国统一。石头城属于金陵,在这里代指金陵。

刘禹锡大笔如椽,仅用二十八个字就把这复杂的晋吴大战写清楚了。尤其是诗中意象都大气非凡,所选又都是或辉煌或黯然的壮观场面。如王濬的千人楼船、益州、金陵王气、吴国的千寻铁索、覆盖山川的投降旌旗……

尤其妙在刘禹锡以势驭史,从两国交战中的气势变化来写这千古一战,不仅流畅至极,更看的人豪气与慨叹并出,心情复杂,感慨万千。

第一句的“下益州”的一个“下”字就让人感到气势充沛,劈江千里,时空感顿生;第二句的“黯然”则形成强烈对比。前一句写晋军有如千里阵云,气吞山河;后一句写吴国王气黯然势弱,有如引颈待戮。

第三句,“沉江底”的一个“沉”字,让人感觉吴军大势已去;第四句,“出石头”的一个“出”字,则直接写出吴国气势已尽,接受了亡国的命运。四句中所藏的气势变化,风起云涌,又一气呵成,读来自然流畅充沛。

第五句,一个“伤”,只是悲慨。从那以后,六朝更替不休,江山再无安宁。刘禹锡感慨人世变换,朝代更替,往事千年。如今昔日英雄不在,空剩江山依旧,一个“枕”,倒好像是两岸山形阅尽无数沧桑,心已不为所动;

一个“寒”,却又写出了对这几百年朝代兴替,战乱不绝,英雄成白骨,百姓泪成河,仿佛山川也为之动情感叹。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此伤怀感慨,可任谁无法改变历史,改变人心,改变兴替,人力空乏,大势弄人,江山也无办法,空自伤怀,可悲可叹!

如今四海一家,不复战乱,是幸事,可那故国旧垒依旧在西塞山前独自伫立,芦荻在秋风中萧萧悲鸣,凄凉不已,好像在悲诉着往事的残酷如烟未散,又预示着难以改变的历史循环。

十一君精炼简评:

关于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写南京的诗还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可考证的,他的唯一一次去南京,是写这首《西塞山怀古》的时候。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刘禹锡对南朝,对历史的最真实感受。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第一句有感伤、有眼泪的温度,第二句冰冷,似世间铁律,如大江奔流,滚滚向前一去不回,人力难移。

关于西塞山,人们对这个地名熟悉,可能是因为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江南、南朝,在颓唐中带着傲骨,在旖旎中苍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个时代,那些历史就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