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哲学史家文库_诸子百家法家思想主张

哲学史家文库_诸子百家法家思想主张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4-25 04:45:47
阅读: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如果您喜欢本文章,请收藏、点赞、评论或转发,关注本头条号,将继续给您推送精彩内容!

为何儒家传人成了法家集大成者?

战国末期,作为儒家集大成者的荀子门徒,韩非和李斯,最后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为什么两位儒家的门徒最后居然“转换门庭”,投靠到法家门下,这是为什么?

笔者通过历久以来的思考,总结了两点原因:

  • ①荀子的“人性本恶”论,深远影响了韩非和李斯,使得他们认为只有采取法家的手段才抑制“人性恶”的问题。

孔子不讨论人性善恶问题,夫子“有教无类”。到了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就要变“恶人”;到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通过后天的“礼乐”教化,才能改良“人性”,使之“向善”。

笔者认为:这个时候,韩非和李斯应该深信“人性本恶”的理论,不然也不会投在荀子门下。只不过,韩非等人可能并不认为“礼乐”能够改良“人性”,所以投向“法家”,想通过外部的法术约束,来使得“恶的人性”至少不敢“胡作非为”,通过法这种“强制的力量”来解决“人性恶”的问题。

读<a href='https://www.lz66.cn/tag/zhongguozhexuejianshi_39073_1.html' target='_blank'>中国哲学简史</a>(十二)法家:诸子百家中笑到最后的最大赢家

为何儒家传人成了法家集大成者?

  • ②作为儒家的极右翼力量,韩非等人抛弃了儒家“忠恕”中“对下层宽恕”的做法,通过对君王极度的“忠诚”实现个人影响力的提升。

笔者之前好几篇文章说过,墨家代表下层的“广大群众”,儒家代表中层的“贵族”或者“贵族附庸”,但是贵族阶级一定程度上是对君主的威胁,要知道不安分的贵族阶级,是可能通过反叛而上位,取代君主。

既然君主不是太信任中层的贵族,那么听起来“略显虚伪”的贵族附庸“儒家”肯定不会被君主百分百信任。这时候,儒家的地位就处在一种尴尬位置,被最上层的君主重视,但是却又不完全被信任。

作为儒家传门徒的韩非等人,意识到这一点,为了提升影响力,决定放弃一部分儒家思想,放弃贵族阶级,彻底地投靠上层君主

儒家的主要思想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是“对君主忠诚”,“恕”是“对中下层宽恕”。两边都讨好,其实谁也讨好不了!

为了讨好君主,韩非等人彻底放弃了“对中下层宽恕”的“恕”,投向“彻底的忠诚”君主的“忠”(类似愚忠),给君主支招,实现控制民众、驾驭群臣。法家向来与贵族对立的,商鞅变法还对秦孝公的弟弟用刑,就说明这一点,极右翼的儒家是可能不择手段的投靠君主。

儒家中走向“对中下层宽恕”的一派,是传统儒家。而彻底走向君主一侧的“儒家”,其终极归宿就是“法家”!

帝王之术无非就是“外儒内法”

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摆出百家、独尊儒术”,貌似让“儒家”大赢了一场,但实际上,儒家“赢在外表、输在里面”。表面上,如汉武帝这样的皇帝,好像的确很尊重儒家,让大家都学习“礼乐”,但本质上只看重的是儒家提倡“忠君”的道德思想,其他的,如礼乐制度实际上对加强统治的作用不是特别的大

按照汲黯的说法,汉武帝是“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欲效(仿)唐虞之治”的人,说的不光是汉武帝,每一代的君主都是这样,是人,就有很多欲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天下始终在自己的手中”,“外施仁义”是一种表面文章,“人心隔肚皮”,而要保证“江山稳固”这一点,光靠儒家的“忠君”的道德是不够。

其他的道家、名家、墨家、阴阳家等都无法为“君王政治”提供道德以外的帮助,最后就落到的“法家”的身上,只有利用法家的“法、术、势”,才能建立最后一道防线。这似乎是一切君主的最终选择,西方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君主论》讨论过相类似的内容。

如此一来,君王平常披上儒家“礼乐”的外衣,教化大家;如果底层民众还是不听使唤,帝王就会“偷偷地”私下这个伪善的外衣,对你采取“法、术、势”的手段,让你被迫于其统治以下。

外儒内法,是中国历代君主治国的实际手段。

读中国哲学简史(十二)法家:诸子百家中笑到最后的最大赢家

法家

法家与道家“无为而治”的密切关系

道家讲究“道法自然”,讲究“无为无不为”的“无为而治”所谓的“无为”是遵从“大自然的规则”,实际上“无为”是“不妄为”。

笔者认为:法家也讲究这一点,只不过法家不是让人遵守“自然的规则”,而是制定“人为的规则”,让所有人遵守,这样一来,君主就可以“垂拱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了。

所以,都是“无为而治”,法家与道家有相似之处,但是差别在于:法家提倡“人为的规则”来代替“自然的规则”,实现“无为而治”!

法家的法、术、势及其深远影响

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提倡君主采用“法、术、势”。其中:

  1. “法”就是“刑法”,建立“国家刑罚”的暴力机器,使得每一位民众必须屈服在其强制力之下,实现对民众的控制
  2. “术”就是“权术”,利用“赏罚分明”的权术方法,对付中层的贵族和群臣,“以名责实”,给你官衔和有限权力,然后要求有相应的“业绩”,以实现对群臣的驾驭
  3. “势”就是“势力”,权衡“敌我双方”的优势缺点,发挥自身的“势能”实现敌国的操纵,最终达到政治或军事目的,实现对敌对力量的牵制。

法、术、势”并没有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而消失,依然活到了现在,至少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法家的“法”,虽然不是“民主的法律”,但是按照现代法律学观点“不公正的法律也是法律”恶法亦法,可以说法家的“法”,依然是具有实际作用的法律。(这一点上,笔者与冯友兰有分歧,特此说明。)
  2. 法家的“术”,实际上是一种“绩效考核”制度,给予你职位和相应的权力,然后考核你的业绩,达到最终的的绩效目标。这应该是现代“公司绩效考核制度”的原型吧!
  3. 法家的“势”,在国际关系学中的有所应用,“地缘政治”,“弱国无外交”,国家关系就是各方势力在政治角逐中的相互作用,“势”的运用对于国际政治很重要。管理学中有个“SWOT”(态势分析法),就是相类似的应用。
  4. 法家的“无为而治”,是所有企业的最终目标,就像曾有人说的:“企业在老总长期缺席的情况下依然能正常运行,才说明公司制度的优良,这个公司才是个好公司!”,公司老总“垂拱而治”是一种理想目标,而制度则就是法家所谓“人为的规则”。
读中国哲学简史(十二)法家:诸子百家中笑到最后的最大赢家

法术:现代“公司绩效考核制度”的原型

笔者总结:法家的思想帮助秦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帝国;其后的各代君主,均采取了“外儒内法”的手段统治国家、保卫了无上的权力;最终,法家的思想还活在现世,虽然,这一点不会被人摆到台面上来讲,也没人承认!但实际上,您说,法家是不是诸子百家中“笑到最后”的最大赢家?!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