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山西梆子的特点是什么_山西戏曲为什么叫四大梆子

山西梆子的特点是什么_山西戏曲为什么叫四大梆子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7-17 17:04:45
阅读:

上党梆子的简介

上党梆子,山西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东南部长治、晋城两市(古称潞安府与泽州府)。

5分钟搞懂上党梆子,作为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它又有何特点呢?

它在清代乾隆中后期已经盛行,嘉庆、道光年间班社林立,名伶辈出,剧目竞现,流派纷呈,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其音调高亢活泼,具有粗狂、健康的农民艺术特色。

上党梆子的起源

关于上党梆子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它形成于泽州府(今山西晋城),一说它发源于今长子(今山西长治)一带。虽名梆子,实为昆(昆曲)、梆(梆子)、罗(罗罗腔)、卷(卷戏)、簧(皮簧)五种声腔同台演出的剧种。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蒲剧的影响,但与省内其他三大梆子迥然不同。

5分钟搞懂上党梆子,作为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它又有何特点呢?

上党梆子是一个古老的剧种。有人说在明末已有班社出现,尚未发现史实根据。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昆曲:晋城市阳城上伏村大王庙戏台,有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十六日百顺班演出题壁,所唱《春灯谜》、《恩口口》、《双包计》均系昆曲或弋腔剧目。据在此后写下的40余条康、乾间的舞台题壁来看,至迟在18世纪中叶,上党梆子已经是一个拥有五种音腔的成熟剧种了。

5分钟搞懂上党梆子,作为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它又有何特点呢?

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较早的一个职业班社是泽州府的“鸣凤班”。据晋城市青莲寺残碑记载,一个演唱上党梆子的鸣凤班,成立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前后。这个鸣凤班是已知的上党梆子较早的一个班社。

晋城市青莲寺道光九年(1829年)碑载:“有鸣凤班者,行戏四十余年矣。”据说,在明朝末年,今晋城市阳城有一个女子叫“凤仙”,自幼喜爱戏曲。这个女子出嫁时,嫁给了晋城城区一个姓史的,与姓史的叫翱鸣的共同成立了戏班,取两人名字各一个叫为“鸣凤班”。1959年,发现在晋城青莲寺中佛殿的屏板上,有鸣凤班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月十五日书写的演出剧目单,并列23出戏,其中《彩仙桥》、《对松关》、《大赐福》等都是上党梆子的传统戏。清代道光年间,上党地区的大戏班逐渐增多,这些班社的发展比较快,而且逐渐形成一种上党梆子特有的风格、旋律,并培养出了一些知名的演员。

上党梆子的艺术特点

一、唱腔

上党梆子的唱腔曲牌体与板腔体兼具而以板腔体为主,其板式分大板、中四六、四六、大板、垛板、散板、滚腔等,以四六和大板使用最多也最具特色。演唱时男女同腔同调,男腔使用假声。

5分钟搞懂上党梆子,作为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它又有何特点呢?

二、乐器

上党梆子的伴奏乐器主要为巨琴、二把、呼胡“三大件”。

三、脚色

上党梆子的脚色行当主要有生、旦、净、丑四种,各行当的基本表演程式名为“三把”,运用时演员挺胸昂头,稳健有力。其表演风格粗线条、大轮廓,直出直入,简练明快,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受到京剧影响,有所变化。

5分钟搞懂上党梆子,作为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它又有何特点呢?

四、脸谱

上党梆子的舞台装置有“设大朝”的讲究,脸谱图案也十分独特。旦角还有一种名为“破面”的化装,带有元杂剧的遗风,即用白粉在剧中品行不端者右眼睑上横划一笔,或在角色右颧骨处画上一朵小小的兰花或菊花。

5分钟搞懂上党梆子,作为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它又有何特点呢?

上党梆子的脸谱用红、白、黑三色勾脸,也用黑白相间的灰色、红白相间的粉红色和红黑相间的紫色。神仙、道家、法师、妖精也用金黄。通常分别叫作红莲、黑脸、白脸、二花脸、三花脸等。谱式有竖三分脸、横三分脸、全脸、斜脸、蝙蝠脸、阴阳脸、桃形脸、菱形脸、雷公脸、红花纹脸、白花纹脸等。画法线条粗狂,笔法简练,对比鲜明。

5分钟搞懂上党梆子,作为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它又有何特点呢?

脸谱

5分钟搞懂上党梆子,作为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它又有何特点呢?

脸谱

5分钟搞懂上党梆子,作为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它又有何特点呢?

脸谱

五、服装

上党梆子的服装、头脑自具特色,服装讲究大红大绿,五彩上色,头脑讲究“金头盔黑乌纱”,显得古色古香,庄严肃穆,与众不同。抗日战争前,苏州有一家万顺泰戏装店,专为上党梆子制作有自己特色的服装,人称“下路货”,质量较高。高平米山制作的服装叫“本地货”,质量稍差一些。这些服装分别被装入头脑箱、大衣箱、二衣箱之中。上当梆子原来是没有水袖的,只是在蟒或生衣、旦杉的袖口上,加长宽都约十五厘米。解放后,普遍增加了水袖,学习了水袖功,使舞台表演显得更加婀娜多姿。

上党梆子发展中形成的派系

上党梆子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潞府”派和“泽府“”派(也称川底派)两派。

潞府派,主要流行于原山西省潞安府所属的的长治、长子、襄垣、屯留、黎城、潞城、壶关、平顺8县和原沁州管辖的沁县、武乡、沁源3县,特点是更显豪放。最早的有代表性的班社有“三义班”、“乐意班”等。三义班比较灵活,唱岳家将戏多;乐意班格律比较严谨,唱杨家将戏多。

5分钟搞懂上党梆子,作为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它又有何特点呢?

泽府派,主要流行于原山西省泽州府管辖的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5县。“鸣凤班”及后来的高平“三乐意”(俗称东宅戏)、“万亿班”都属此派,凤台的鸣凤班稳居魁首,后来高平的三乐意、万亿班都曾称雄一时。它的特点是比较稳重委婉,抒情性强。

5分钟搞懂上党梆子,作为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它又有何特点呢?

上党梆子的代表曲目

当代上党梆子的传统剧目有七百多个,其中梆子戏近六百个,皮黄戏九十多个,昆曲十多个,罗罗腔戏和卷戏各数个,代表性剧目有《三关排宴》、《天波楼》、《雁门关》、《闯幽州》、《董家岭》、《巧缘案》、《夺秋魁》、《甘泉宫》、《东门会》、《徐公案》等,其中一些剧目完全为上党梆子所独有。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