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世界大战并未中断经济全球化_世界经济遭受重创

世界大战并未中断经济全球化_世界经济遭受重创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7-28 11:34:58
阅读:

小炒注:以宗教之名,行利益之实。

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

经济瓶颈引发的第0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

地理大发现100年之后,西欧经济受制于供需疲软,达到天花板,在技术革命和制度转型之前,西欧这块经济蛋糕难以继续增大。16世纪的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使西欧告别千篇一律的中世纪封建统治,形成了不同的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直接后果就是西欧各国的不均衡发展。

经济停滞和财富分配不均引发西欧各国争夺利益,终于爆发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利益矛盾以及宗教纠纷激化的产物,名义上它是宗教战争的高潮,实质上宗教彻底成为战争的幌子,是一场最不纯粹的宗教战争。

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欧洲秩序,是西欧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此时正是明亡清兴时期,1618年努尔哈赤誓师伐明,1644年崇祯自缢,明朝灭亡。与三十年战争的时间基本吻合,十分巧合。

一、德意志五十年“冷战”

与宗教改革一样,三十年战争起始于德意志内乱,战场也在德意志。我们先来看看德意志的情况。

1、政治胜利,而非宗教胜利

16世纪下半叶,当英法等国忙着处理国内的宗教战争时,德意志并没有卷入其中。1555年《奥格斯堡条约》,在德意志天主教和路德教之间换来了来之不易的停战,一直持续到1618年。

《奥格斯堡条约》的指导原则是“诸侯决定领土范围内的宗教信仰”,天主教诸侯可以将天主教教义强加到所有臣民身上,路德教诸侯也是如此。按照宗教的不同,德意志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南部天主教,北部路德教,从此德意志不再可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经济瓶颈引发的第0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

紫色是路德教,灰色是天主教

但是,与英格兰、苏格兰和尼德兰的宗教战争结局不同,《奥格斯堡条约》是宗教妥协,而不是政治妥协。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它是诸侯为巩固自身权利的维稳措施,对整个德意志和单个诸侯国的政治体制没有造成影响。所以,这个条约谈不上是路德教的胜利,而是诸侯的胜利。

与加尔文教奋力向天主教和封建传统发起猛烈攻击不同,路德教“自甘堕落”地倒向诸侯怀抱,丧失活力。诸侯们选择天主教或路德教,根本就与信仰本身无关,而是取决于眼前的利益。

在这一点上,《奥格斯堡条约》与法国的《南特赦令》比较相似,都是政治战胜了宗教。国家认可新教,是封建统治者出于政治和稳定考虑的权宜之计,而非接受新教思想。

2、冷战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命运取决于与周围陌生人之间的合作,而这些陌生人的思想如此不同,却又如此地近在咫尺。这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

为了保持权力平衡和自身稳定,德意志境内的路德教诸侯与天主教诸侯结成联盟体系,形成了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无论在什么时候,若是一名路德教诸侯皈依天主教,或是发生相反的情况,就需要动用外交手段和武力手段将影响控制在局部。由于双方势均力敌,都十分害怕进行决战,但这种危险的平衡究竟能持续多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诸侯的选择。

经济瓶颈引发的第0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

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权,则进一步“联合国化”。在削弱哈布斯堡家族的皇权上,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出奇地保持一致。帝国议会无法控制诸侯的内部事务,帝国议会只是将问题摆出来,却难以就解决问题付出有效努力。随着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的对立,帝国议会基本形同虚设

这一切,与20世纪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何其相似。

当冷战以不可阻挡之势愈演愈烈时,对于德意志而言,16世纪下半叶虽然是一段和平期,却是一段漫长的经济萧条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取主权权力,保持本国的发展,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对外征收名目繁多的杂税,严重阻碍了商品的流通。新教联盟与天主教联盟的冷战,基本切断了帝国境内的南北贸易,因此,曾贵为西欧首富的奥格斯堡富格尔家族逐渐失去财富,曾主导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的汉萨同盟,在与英国、尼德兰的竞争中,实在是力不从心,趋于消散。

经济瓶颈引发的第0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

汉萨同盟的贸易商路

伴随着这种经济衰退和政治停滞,诸侯们对现状愈加不满,诸侯间的僵持状态时刻都有被打破的可能。

二、西欧的不均衡发展

1、西欧经济停滞

地理大发现带来了西欧的跨越式发展,以商人为核心的商业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商品产出与日俱增,向世界分销着比以往多得多的商品,世界商品也源源不断地涌向西欧。16世纪金银的大量发现,人们的购买力得到增强,很好满足了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人口增长,基本弥补了200年前黑死病造成的巨大损失。

因此,对于西欧而言,16世纪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纪

然而,我们不能夸大地理大发现的作用。它使西欧告别了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穷困潦倒时期,但远谈不上富裕的小康社会,与他们向往的中国、中东尚有差距。这主要是两方面:

(1)生产技术的低下。西欧农业依然采用原始的耕种方式,工商业依靠手工,交通运输艰难而缓慢地发展着,与14世纪相差无几。因此,它没有足够的技术来满足需求,更不要说富足的生活,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主要是购买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如香料、纺织品。

(2)制度的落后。与亚洲各国一样,西欧还停留在封建统治阶段,这就使得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财富大多流向了上层阶级,财富几乎没有得到分配。国王和封建贵族占有巨额财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无产者还在勉强度日。商业发展使社会的流动性得到增强,而封建等级制、富人与穷人的分化也愈演愈烈,人民的购买力难以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不可避免地发生着,由此导致供给和需求的同时疲软,促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地理大发现对西欧经济的推动,已经是强弩之末。此后的西欧,将主要解决技术升级和制度转型的历史任务,从而开启下一波增长。这就便是西欧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历史依据。

当地理大发现带来的经济红利在16世纪释放完毕后,进入17世纪,西欧的经济潜力耗尽,国内矛盾开始爆发。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通货膨胀和人口不再增长

据统计,16世纪-17世纪中叶,西班牙带回来的金银达到1.8万吨,是西欧本土产量的3倍,16世纪末西班牙掌控的金银占全世界85%,这还不包括走私的数据。简直是触目惊心。整个16世纪,西欧的物价几乎都上涨了3到4倍。

经济发展带来的物价上涨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上涨虽然不利于土地贵族和下层平民,但有利于资产阶级。社会生产力的释放也在同步进行,供需两旺。因此,16世纪的通货膨胀,被西方历史学家美其名曰“价格革命”。

物价上涨本身不可怕,但可怕的是,当经济停滞和国家总体财富难以增长时,物价仍在上涨。这就是滞胀。从16世纪末开始,农业开始出现歉收,以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制造业达到生产力的天花板,以农民为主体的消费者仍然是自给自足,无力购买更多的商品。社会财富凝固了。

然而,金银依然在涌入,16世纪末17世纪初,是美洲金银开采的最高峰。商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增多,这就是恶性通胀。典型例子就是,这期间的法国小麦价格猛涨3倍。

经济瓶颈引发的第0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

人口也在16世纪末停止了增长。在17世纪上半叶,抛开三十年战争的德意志不算,西班牙人口减少25%,法国减少了10-15%,威尼斯减少30%,那不勒斯减少一半,只有作为人口小国的英国和尼德兰有一定增长。总体而言,西欧人口这期间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下降。除了瘟疫的影响,根本原因就出在社会生产力不足,商品供不应求,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口。

2、西欧的不均衡发展

经济瓶颈引发的第0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

德意志与西班牙都由哈布斯堡家族统治

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是最为工业化的社会,对内大力发展纺织业,对外抢夺西班牙的殖民地,加尔文教占据主导地位,国家朝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快速发展。尼德兰是最为商业化的社会,以中间商的角色大力发展贸易,在取得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和加尔文教国教的地位后,开始打造覆盖全球的贸易王国。

在法国,加尔文教在宗教战争中未能取得成功,法国朝着君主专制前进。法国依靠西欧最多的人口和重商主义国策,资本主义虽然不如英国和尼德兰活跃,但国家凝聚力和政治效率不断增强。法国就像是一个实行西化改革的封建国家,类似于清朝的洋务运动时期。

西班牙在封建统治中不断衰落,无心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加尔文教也未能造成影响,16世纪末失去无敌舰队和尼德兰后,国家经济实力一蹶不振。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有着逐鹿群雄的实力。从某方面讲,英国和尼德兰的崛起,实际上是抢夺西班牙的蛋糕。

意大利成为没落贵族。随着经济中心从地中海转移至大西洋,以及16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战争,分裂的意大利不断沉沦,成为西欧的末流国家。

德意志在前面已讲过,经济衰退,政治分裂,德意志虽然名义上有统一的德皇,但实权都在诸侯国手里。与意大利一样,德意志是一个地理名称,而不是政治实体。

经济瓶颈引发的第0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

西欧各国这种经济政治不平衡的发展,叠加经济整体的不景气,他们便展开了激烈的利益争夺。通俗来讲,就是蛋糕做不大了,那就抢着多分点了。这与一战、二战的爆发没什么本质不同。

三、冷战结束,三十年的世界大战

苏联的解体,解除了20世纪冷战升级成热战的可能性。但德意志的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始终处于僵持状态,直到1618年,一方采取了单边行动,引爆冲突,爆发三十年大战。

经济瓶颈引发的第0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

1、战争流水账

战争起源于波西米亚王位争夺战。波西米亚今属捷克、斯洛伐克境内,1526年由哈布斯堡家族担任国王,并入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波西米亚信仰路德教。

1617年,斐迪南二世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波西米亚国王。他一改以往的宗教宽容政策,企图在波西米亚恢复天主教统治地位,导致波西米亚的叛乱。1618年,波西米亚贵族将皇帝的两位钦差从王宫的窗户扔出去,史称“抛出窗外事件”,成为三十年战阵的导火索。1619年,波西米亚选举了新教的普法尔茨选帝侯腓特烈五世为国王。

经济瓶颈引发的第0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

为夺回王位,斐迪南二世准备粉碎波西米亚叛军,一场大战在所难免。1620年,皇帝联军在白山战役轻松击败波西米亚。1622年,叛乱平息,普法尔茨的领地被瓜分殆尽。值得一提的是,皇帝联军里还有新教联盟的萨克森,可见,宗教多么空洞。

经济瓶颈引发的第0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

新教联盟里,一下子损失了两个最重要的领地,实力平衡被彻底打破。

丹麦国王的一部分领地在德意志北部,英国、法国、荷兰担忧哈布斯堡坐大。1625年,在各方支持下,丹麦以保护新教的名义,出兵德意志。丹麦最初节节获胜,但是1628年斐迪南二世花大价钱收买了华伦斯坦的雇佣军,在沃加斯特战役击败丹麦,占领了丹麦大部分,天主教联盟势力扩展到了波罗的海地区。

经济瓶颈引发的第0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

到目前为止,皇帝斐迪南二世是最大受益者,他废除《奥格斯堡条约》、颁布《返还赦令》,宣布加尔文教不受保护,要求路德教退还以前没收的所有教会土地。开始构想将帝国打造成一个信奉天主教的统一国家。

这个时候,瑞典感受到了强烈威胁,害怕一个统一的德意志会严重削弱自己在波罗的海的优势地位。1630年,法国出钱,瑞典出兵,以保护新教为由,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率领4万兵马登陆德意志。1631年,在布莱登菲尔德会战消灭了斐迪南的军队,这一战是三十年战争最具决定性的战役,被称为“改变世界之战”。

它不仅摧毁了天主教之前的所得,还一路南下,攻占了奥格斯堡和慕尼黑。1632年,华伦斯坦率领2万帝国军队与瑞典爆发吕岑会战的大决战,瑞典再度获胜,但是国王阵亡。1634年,斐迪南二世杀掉功高盖主的华伦斯坦,联合西班牙哈布斯堡的军队,于纳德林根会战大败元气大伤的瑞典,迫使瑞典退出战争。

经济瓶颈引发的第0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

丹麦和瑞典失败后,躲在幕后的法国再也坐不住了。1635年,法国直接出兵德意志和西班牙,协同瑞典共抗哈布斯堡王朝,将战争的规模和破坏性推到顶点。

1636年,西班牙和德意志两路夹击法国,一度逼近巴黎,最终被法国所破。随后,法国一路势如破竹,将西班牙的陆军、海军打得落花流水,德意志的幕后大佬歇菜。然后,法国和瑞典多次击败德意志军队,1648年法瑞联军在楚斯马斯豪森会战中彻底击败了帝国军队。

经济瓶颈引发的第0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

持续三十的战争最终以德意志哈布斯堡的失败告终,哈布斯堡家族将德意志打造成统一国家的希望永远破灭了。

2、德意志的一地鸡毛

1648年,相比1618年,德意志的人口从2000万降至1300万,直接减少了700万!在20世纪以前,欧洲从来没有任何一场战争造成如此大规模的屠杀!从伤亡比率来看,可谓空前绝后!直到100年后,德意志才恢复到1618年的人口水平。

有人做过民意调查,在很多现代德国人的心中,三十年战争是本国最大的灾难,排在二战和黑死病之前。

经济瓶颈引发的第0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

由于城镇是主要的战斗目标,德意志的城市商业基本被摧毁。一夜回到解放前,德意志的经济发展又退回到中世纪的农业时代。

战争结束后,在法国主导下,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重申了《奥格斯堡条约》中的“教随国定”原则,还承认了加尔文教的合法性。规定诸侯国有外交自主权,皇帝无权决定诸侯国的军事和财税事宜。这就好像法国在对德皇说:“我保你荣华富贵,你就好好在完全属于你自己的领地上过你的安分日子,至于其他的地方就让他们独立吧。”

德意志的皇帝彻底“联合国化”,诸侯国基本成为主权国家,德意志更加分裂。

经济瓶颈引发的第0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


3、国际势力重新分配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承认了荷兰和瑞士的独立,连名义上也不属于德意志了。

法国吞并德意志的阿尔萨斯(还记得普法战争、一战法德为了争夺阿尔萨斯和洛林么?)。巴伐利亚倒向法国,几乎成为法国的附属国。

瑞典吞并北部波罗的海沿海地区,开始崛起为强国,直到与彼得大帝的北方战争。

德意志内部的新教邦国勃兰登堡,在战争中扩大了地盘并强大起来,这就是普鲁士王国的前身。奥地利依然是德皇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勃兰登堡和奥地利成为德意志最强大的两个邦国,德意志诸侯国的力量对比开始悬殊起来,武力统一开始成为可能。

作为战败国的西班牙彻底衰落。海军全军覆没,彻底失去尼德兰这个钱袋子,叠加美洲金银产量的大幅下滑,沦为二流国家。法国取代西班牙开始成为西欧大陆的霸主,直到19世纪的普法战争。

经济瓶颈引发的第0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

至此与今天大致相当的欧洲版图出现了。奥地利后来成为独立国家;德意志尼德兰地区除了荷兰还独立出了比利时和卢森堡;其余的德意志各邦国在后来普鲁士的领导下统一成了德国,还收回了瑞典占领的北部沿海地区。

经济瓶颈引发的第0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

小结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即是西欧国际秩序的转折点,也是宗教改革的转折点。一方面,继意大利后,西班牙和德意志也衰落,法国、英国和荷兰崛起,主导欧洲秩序。另一方面,加尔文教成为德意志合法宗教,但1648年之后未能取得新的进展,加尔文教主导的宗教改革进入尾声,发生宗教战争的英法荷三国,此后的国家发展鲜有宗教的影响。

这一切的改变,归根结底是地理大发现的作用,地理大发现在各国的不同影响,造就了国家实力的不同结果。当地理大发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后,西欧经济面临停滞,进入经济换挡时期,国家实力的对比,也在这个时候完全显现出来。而没有了经济基础的支撑,思想领域的宗教活动告别活跃。

万物无常新,一个国家在不改变的情况下,不可能持续获得发展,旧制度下的商业活动总会有个尽头。战争可以转移矛盾、缓解矛盾,但不可能解决矛盾。停滞意味着转型和变革,而这归根结底无非技术和制度两方面。


金融男,以经济和人性来分析历史,力求深度和理性。小炒出品,必属精品!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拿破仑小炒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