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清明节有什么风俗_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清明节有什么风俗_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9-03 17:51:23
阅读:

一觉醒来,清明已到

清明的由来与风俗

清明(图源网络)

清明是我们祭奠先祖、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传承孝道的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和寻根意识。每年清明,返乡祭祖,已成为很多外出游子必不可少的日程安排。在很多人眼里,清明,无非就是扫墓。其实,清明还有很多含义和风俗,今天我们就带您详细了解一下。

清明节的由来与发展

清明节又称为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它传承了中国传统的祭祀文化,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分,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慢慢形成挖墓坑时,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清明的由来与风俗

古人墓祭图(图源网络)

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途中,介子推曾割肉熬汤救其命,但他即位做了国君后,独独忘了封赏介子推,介子推不争不抢,带着老母亲悄悄去绵山隐居了。晋文公听说这件事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但介子推避而不见。有人献计,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但不曾想,为明志守节,介子推抱着老母亲,焚身于大柳树下。晋文公恸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这天为寒食节,不可用火。

清明的由来与风俗

介子推与老母亲焚于大柳树下(图源网络)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生。晋文公便赐名老柳树“清明柳”,且晓谕天下,把寒食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风气更盛。到了唐代,清明扫墓习俗在民间大规模流行起来,还出现了很多官吏因回乡扫墓,而耽误职守的事,为此,唐玄宗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颁布政令,清明到来时,与寒食节一起放假。

清明的由来与风俗

1947年清明时节,中山县某机构工友轮流返乡省墓,代工人员关于工作时间的报告。(中山市档案馆藏)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融合并取代了寒食节与上巳节。除了扫墓外,寒食节的蹴鞠、荡秋千、冷食,上巳节的上巳郊游,都变成了清明节的规矩。

北宋时,珠江沿岸已普遍兴起清明扫墓风俗。每到清明,这里的百姓都会去扫墓,剪除墓地周围杂草,用白色墓纸、冥钱遍布坟头,并用小泥团压住,之后摆糕饼、蛋品、猪肉等供品并跪拜、燃香、焚冥宝纸钱。

那么,中山清明又有何习俗呢?

旧日香山清明风俗

据民国时期,中山县《风俗杂抄》载,“清明日插柳于门,祭先墓,曰挂纸。”又叙《南海志》曾记,“清明拜先墓曰拜清,祭至盈月止,谓之闭墓。”下面我们与您具体聊聊中山的清明习俗。

清明的由来与风俗

民国时期中山县《风俗杂抄》中关于清明扫墓及插柳等习俗的相关记录。 (中山市档案馆藏)

1、 扫墓

香山俗称扫墓为“拜山”、“拜太公”、“送灯”、“踏青”、“压纸”。旧时,香山人扫墓,在剪除坟地杂草,修整墓基后,并不会铺白色墓纸在坟头,而是锄取六个带草的大泥团(人称草饼),并在草饼上插上以铜丝结竹篾贴以红金两色纸而成的纸花(俗称金花),且在草饼下放熨金红纸一块(称红钱或利事钱),将六个草饼在墓首、墓尾及墓后土(称山家)上各放两个。之后燃香,并在香烛旁放竹木粗筷(称山筷),最后用茶酒饭菜、纸钱冥宝祭拜。

清明的由来与风俗

1948年3月30日,中山县警察局发布的关于清明节交通管理的通知。(中山市档案馆藏)

有的地方,习惯仅在清明这一天扫墓,但香山民间有传,清明墓门开,立夏鬼门关。因此,由清明起,到立夏前一天,整整30来天,在香山,都可择日拜山。

2、太公分猪肉

旧俗,香山多数地区只准男丁扫墓,有些富有的宗祠,在扫墓那天,会按男丁人数,平均分配烧猪肉,叫“太公分猪肉”。有些家庭,男丁众多,一户可分数十斤猪肉,而无男继承人的,则仅仅只有男性家长一份,至于寡妇,则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分猪肉、吃猪肉了。

清明的由来与风俗

1932年9月,中山县政府要求调查包括各乡族祠每年清明用于烧猪等款项数目的文件。 (中山市档案馆藏)

自从毛主席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短短几十年,中国女性地位得到了极大提升,现在,一般人家已是不分男女,都可以去登山扫墓了。

3、插柳

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三大鬼节,清明是传说中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影响,许多人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过,“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清明的由来与风俗

杨柳枝(图源网络)

民间谚语“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也说明戴柳有辟邪的功用,因此,民间清明插柳戴柳成风。

清明节扫拜祖坟,是后辈追思祖先,表慎终追远之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会组织百姓,也有民众自发组织,集体在清明节祭拜革命烈士及历史伟人陵墓。

清明的由来与风俗

2010年4月,中山市清明祭奠革命先烈大会在翠亨村革命烈士公园举行。(中山市档案馆藏)

清明的由来与风俗

中山糖厂团委组织少先队员到烈士墓前扫墓的照片。(中山市档案馆藏)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部分素材参考自:《中山文史》第四十一辑/李逻通《水乡风情》,—政协中山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1997.12)

文丨谭朝稳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