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道家学派创始人留下著作道德经的是_道法自然是哪个学派思想家提出的

道家学派创始人留下著作道德经的是_道法自然是哪个学派思想家提出的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9-06 05:05:58
阅读:

作者介绍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将孔子奉为至圣先师,而能被孔子奉为老师的人却寥寥无几,老子便是其中之一。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开山力作,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又称老聃。关于他的生卒年月已不可考,约为公元前570年到公元前470年左右。老子自幼聪颖好读,曾到周朝太学学习,出任周王朝藏书史官,后因一场政治事件辞官还乡。

任藏书史官的经历使老子有机会熟读很多珍贵的史料,辞官之后,他一度周游于列国,希望能知遇贤明君王,实现政治抱负,遗憾的是,最终失败而归。此后,老子开始授徒讲学,宣扬自己的思想。期间,孔子曾向他请教,并将他称为自己的老师。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开山力作,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

老子也许并没有打算将自己的思想付诸笔墨,后来在关令尹喜的请求下才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老子的主要思想都集中于他唯一的著述《道德经》中。

老子是中国先秦诸子的启蒙者,成为世界著名哲学家。他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并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开山力作,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

内容简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对于这句话,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并被其蕴涵的哲理所折服。这便是中国古代哲学巨著《道德经》的开篇之句。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开山力作,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

《道德经》又称《老子》,约成书于战国前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著作,后来被道教奉为重要经典。此书共 5000字,81章,分为上下两篇,前37章为上篇《道经》,后44章为下篇《德经》,故全书总称《道德经》。它涉及政治、军事、伦理等多个学科,尤其在哲学上具有崇高地位。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开山力作,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

老子主张“清静无为”、“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一思想在《道德经》中完全体现出来。《道德经》主要探索和诠释世界的本质和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并将天地之道扩展到世间万物,得出“道”的真谛,即为“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而在《德经》中,则主要讲述处世方略,为生活在自然之中的世人提出很多政治、社会和人生哲学的观点,意在“修身”,而非“作为”。可以说,《道德经》是一部包罗百代,涵盖万物的哲学智慧锦囊。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开山力作,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

战国前期,原来作为社会规范的宗法和礼制逐渐衰微,“礼崩乐坏”是那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命令阳奉阴违,不断进行征伐,整个社会陷入混乱不堪中。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无疑是战争的最大受害者,疲于奔命,朝不保夕。在这种社会大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学术界异常活跃,产生了儒、法、道、墨等多个学术派别,他们纷纷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治世之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时期。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开山力作,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

老子便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他在《道德经》中指出社会混乱的根源在于统治者“有为”的治国政策,以严厉的刑罚统治臣民,国家反而会越混乱;于是提出一套以“天道”为核心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方略,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战争自然会消弭,社会自然会安定。虽然老子在世时他的思想没有被接受,可是后世却有很多帝王将他的思想应用在统治中。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开山力作,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

看似简单的一个“道”字,被老子阐释的包罗万象,穷尽宇宙之极限,上至帝王治国,下至隐士修身,无不包括在内。至今仍有很多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并将其誉为“东方圣经”。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