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的诗_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出了吟咏什么的什么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的诗_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出了吟咏什么的什么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1-13 17:17:06
阅读:

辛弃疾(上):醉里挑灯看剑

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弃疾再次遭遇弹劾落职,退居到江西上饶。他大病了一场,建了一座带湖庄园,抚慰受伤的羽毛,咀嚼着人生的失落。

远离政治斗争的乡村生活很恬静,蓝天白云,林木葱笼,小鸟飞鸣,空气清新。每当春社和秋社之日,农人聚集,屠牲口、祭社神、分祭肉、饮新酒,尤其热闹。而平日里,白发翁媪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青裙缟袂的农家女忙着走亲串户,三五个调皮小孩,则经常握长竿偷打庄园的梨枣。这种悠闲自在的“桃源生活”深深地感染了辛弃疾,心情开始好转,并按“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之义,取了名号为“稼轩居士”。

从此,他开始像陶渊明那样寄情田园,留恋山水,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歌咏乡村自然风光和记述农村风俗。如这首《鹧鸪天》,格调清新,韵律欢快,洋溢着浓烈的乡村气息,流露出对乡村美景的喜爱,和脱离官场的豁达乐观:

“陌上柔条初破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

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野荠花。”

在《鹊桥仙》里,他虽然躲在在山林角落醉酒,却埋藏了自己的深深伤感,醉眼看着农妇们的喜事,聆听着他们的欢笑声,为农人即将的丰收而喜悦着: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

闲去闲来几度。

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

灯火门前笑语。

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这些田园词中,《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最为脍炙人口,尤为历代所传诵。此词写于一个仲夏之夜,是他途经上饶黄沙岭的见闻,字里行间,足见对乡村景致的赞美之情: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春天到了,辛弃疾的庄园里开遍了各色山花,缤纷馥郁。有几个亲朋佳客来访,倚着朱红的栏杆赏花饮酒,慷慨陈词,大谈抱负,甚至提到辛弃疾少年之事。辛弃疾的眼睛闪过一丝痛苦、落寞、自豪。

他已年过四十,两鬓斑白,眼角布满了皱纹,但他的眼睛仍旧年轻,他的血脉依旧热烈。

二十年了!--“少年不识愁滋味”,总嫌时间过得太慢;但当你不经意地回首,才蓦然惊觉,二十年的光阴,也就弹指一挥间!

客人发觉辛弃疾神色有异,连忙住口。辛弃疾哈哈大笑,一仰头,饮尽杯中酒,道:“你们何必为我难受!现在,我乃一介闲汉,平静得只想喝酒。来,我们再干一杯!”遂将这段“追往事,叹今吾”的感慨,写入《鹧鸪天》中: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都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都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啊,他扔掉笔,浩然长叹,心中大痛。屋后有马嘶声随风传出,仿佛是军营的号角声。一刹那间,他似乎又回到当年出生入死、刀光剑影的日子,目光中似有火焰燃烧开来。

他再次扬头,猛喝了一杯酒,拍了一下书桌,大声嘲讽道:“辛弃疾呀,辛弃疾,你在这里种种花草,喝喝小酒,难道过得还不够舒服么?竟还要想那些麻烦事?那些朝臣们都讨厌的事?……”

他有些醉了,双眼模糊,渐渐昏睡。在梦中,他又回到了少年时光,那时他还在山东,那时他热血喷张,那时他挥动刀剑,而那时,大宋还只是一个遥远的影子……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金主完颜亮帅领百万大军,南下攻宋。在金国内,遭遇“靖康之难”、亡国三十年余的北方汉人,再也不堪忍受金人的苛政和压榨了,纷纷乘机奋起反抗。其中,山东耿京的声势尤为浩大,短期内迅速扩大到二十万人,先后攻占了泰安等县城。二十一岁的辛弃疾,得知这一消息,立刻聚集了二千余乡人,兴奋地投奔耿京。

辛弃疾盼望这一天,已经有很多年了!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曾为北宋朝散大夫,知开封府,在靖康之难后,被迫在金人治下出仕,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经沦陷于女真人之手。但是,辛赞无法忘记故国,常常带着小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要他记住这国仇家恨,一有机会就要“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大约在辛弃疾15岁及18岁时,由于学业优秀,他曾被地方官员推荐去燕京参加进士考试,辛赞都嘱咐他注意地理形势,为将来收复江山作好准备。不久,辛赞就去世了,辛弃疾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更加坚定、更加迫切了。

农民出身的耿京见辛弃疾身材高大,“肤硕体胖,目光有稜,红颊青眼,壮健如虎”,又文采出众,思虑缜密,反应灵敏,很是欣赏,立刻任命他为“掌书记”,负责军队的书檄文件。

辛弃疾在“掌书记”职位上干得非常出色,并时常和耿京等首领一起商讨战事,四下发展壮大队伍。济南附近有一个义端和尚,也聚集了1000余人的军队。辛弃疾以前与义端和尚相识,两人谈论起兵法,义端也是慷慨激昂、义愤填膺地商议抗金大事。辛弃疾认为义端和尚忠诚可靠,可以拉拢过来。经过辛弃疾动员,义端和尚果然也来投奔耿京;但义端来了没几天,就偷了军队大印,逃之夭夭。

“辛弃疾,”耿京大怒,暴跳如雷:“这混帐秃驴是你介绍来的,出了如此大错,当以军法论处!来人,把辛弃疾拖出去,砍了!”

“把我砍了也无济于事,”辛弃疾心里虽然震惊、愤怒,却异常冷静:“大哥,请你给我三天期限:如果三天里,我不能捉住义端、收回大印,再杀我也不迟。”

耿京同意了。

辛弃疾琢磨:义端既然窃印出逃,必定是想投降金人,以兜售军事信息。于是,他跨上骏马,向着金营连夜挥鞭,并一路上细心向人打听义端的行踪。终于,他在一个偏僻山道上,瞥见了惊慌逃窜的义端。

义端心虚地一回头,猛然看见辛弃疾,顿时魂飞魄散,从马背滚落,跪倒在地。

辛弃疾拔剑出鞘,缓缓上前,冷冷地问:“义端,是你偷了军队大印吗?”

“是,是,是……”义端拚命地点头,身躯缩成一团,牙齿格格地打战,结结巴巴地哀求:“辛兄,您是天上的青牛星,力大无比!求求您老,不要杀我啊……”

辛弃疾冷笑一声,手起剑落,义端的头颅就从身体上掉了下来。血如泉喷,喷了辛弃疾一脸一身。

辛弃疾携带军印和义端头颅,昂然回营。众人轰动,耿京对他更加看重了。

这一年十一月,宋军在虞允文的机智指挥下,在采石矶击败了渡江南侵的金兵主力,完颜亮也被不满的部下杀死。金兵一片混乱,纷纷溃退。“采石大捷”的消息传到山东,耿京的军队里一片欢腾。辛弃疾更是豪情满怀、雄心万丈,建议耿京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及时“决策南向”,即派人与南宋朝廷联系。如能南北呼应,则收复中原的大业可成;即便战局不利,亦可把军队拉到南方去,以免孤军作战,被金人围剿消灭。

耿京听得大喜,督促他起草章表,并派他南下联络南宋朝廷。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一月十八日,辛弃疾带领数人,风尘仆仆地渡过长江,到达建康。进城的当天,他们这一行人就受到南宋朝廷的重视,立刻得到刚从临安来建康巡幸的皇帝赵构的接见。辛弃疾向赵构面诵奏章,不吭不卑地报告了北方的战事、耿京军队的实际情况,并表达了要归附宋廷的意愿。赵构十分意外,又非常高兴,当即授予耿京“检校少保”的衔位,任命为天平军节度使,给辛弃疾等人也分别授予官衔。

辛弃疾圆满完成了耿京嘱托的任务,但当他欢天喜地地回到山东,却得到一个惊天霹雳的消息:耿京已经被叛徒张安国所杀,张安国投靠了金军,原有的二十万士兵也或死、或逃、或散、或降,所剩无几了。

辛弃疾缓缓摸到腰间的长剑,仰天长啸,一个大胆的计谋在脑海中闪现:“不如虎穴,焉得虎子,就这么定了!”

二月里一个夜晚,月黑风高。张安国正在州府帐营中与金将酣饮,为投降金军、被任济州知府而弹冠相庆。突然,辛弃疾带领50骑兵冲了进来,一把抓起张安国,撂上马背,绳捆索缚,疾奔而出。

满座的金国兵将顿时目瞪口呆。还没等他们反映过来,辛弃疾就杀气腾腾地挥动手臂,对着以前的士兵,高呼道:

“兄弟们,大宋的10万军队已经打过来了!不要再跟金狗干了,跟我走吧!”

原来隶属耿京的士兵立刻骚动起来,纷纷聚集到辛弃疾身边,呼啸着离去。手足无措的金将不敢追赶,只慌忙将大营的5万士兵聚集起来,准备应对10万大宋军队,可等到天亮都没有动静,才知上当。

晨曦中,旌旗猎猎,战马嘶鸣,1万余骑兵簇拥着辛弃疾的马车渡过黄河,渡过长江,向江南疾驰,把风起云涌的山东远远抛在身后。……

辛弃疾大叫一声,从睡梦中惊起。万籁俱寂,他起身下床,推开窗户,月凉如水,天地一片苍茫。

南渡二十年,故园不堪回首,那些日子一去不复返!

“老咯,可怜白发生!”他闭了一下眼睛,满面俱是落拓之色,乘着酒兴,取下墙上的宝剑,挑灯细看,提醒自己,曾有过一段那么快意的跃马江湖岁月,呵呵大笑道:“也就在梦中驰骋、快意一时罢了。”

窗扉前的书案上,孤灯摇曳,灯火飘忽,映亮了宝剑的冷光。他走向书案,提笔蘸墨,写了一首《破阵子》,寄给好友陈亮: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髮生。”

他当年满腔热血、踌躇壮志地来到南宋,本是以身许国、血洒沙场、马革裹尸的。但南渡后,岁月蹉跎,不仅被迫脱离战场,还屡遭人诬陷,最后陷入碌碌无为的境地。两鬓斑白的辛弃疾自然是不甘的,苦闷的,悲愤的,孤寂的。所谓“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他也只能像屈原那样悲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触不周。

在34岁那年,也就是南归的第十二年,他重游建康,在赏心亭登高远望,碧空万里,水天一色。想到这是当年南归的首站,当年自己是何等壮志,如今又是何等落魄!回首北望,他热泪横流,写下著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日,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山河破碎,壮志成空,岁月无情,怵目惊心。年华老去无成,他拔剑四顾心茫然,回头万里,遥望泰山,故人隔绝难相见。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在落日余晖里,他把宝剑抽出来看了又看,拍遍栏干,几欲发狂。可是,即使真的发狂,又有谁能够理解他的一片赤子苦心呢?

忘了吧!不如斟满一杯杜康,不如沉醉放歌,不如击剑起舞。

只是,谁共我,醉明月?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